路德維希·明庫斯
因?yàn)檎飞蠈@位作曲家記錄比較混亂,所以在此錄入較正統(tǒng)的版本供大家查閱。有些有爭議的細(xì)節(jié),也一并附上。希望能對愛好者們有所幫助。
路德維希·明庫斯(Alosius Ludwig Minkus),波蘭裔(也有記載說是捷克)著名芭蕾舞音樂大師,小提琴家。1826年3月23日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也有稱在布隆附近的Grossmeseritsch)。維也納的文獻(xiàn)稱明庫斯于1917年12月7日于維也納死于肺炎,但是柏林和莫斯科也有關(guān)于他死在當(dāng)?shù)氐挠涗,時(shí)間都在1890年至1917年之中,版本奇多。
明庫斯早年在維也納音樂學(xué)院( Vienna Conservatory)學(xué)習(xí),并在十幾歲時(shí)開始作曲。最早面世的作品為在1846、47年左右的幾首小提琴曲。他同時(shí)也進(jìn)行一些輕音樂的創(chuàng)作,并且很可能作為首席小提琴和指揮擁有一支與小約翰·施特勞斯競爭的樂隊(duì)。1846年,19歲的明庫斯離開維也納,到達(dá)巴黎,并于當(dāng)年4月與富有經(jīng)驗(yàn)的芭蕾作曲家愛德華·德爾德弗茲(Edward Deldevez)合作寫下了著名的《帕基塔》( Paquita),編舞是約瑟夫·馬茲萊( Joseph Mazilier)。(注:音樂史學(xué)家對這段歷史也存在爭議。有的認(rèn)為該舞劇的最初版本并沒有明庫斯參與;但現(xiàn)在世界上經(jīng)常演出并被公認(rèn)的《帕基塔》的音樂版本多是署名明庫斯作曲)也有人說明庫斯最早的芭蕾舞音樂面世可能是一次在莫斯科上演的阿道夫·亞當(dāng)?shù)摹秺W爾法》( Orfa)中加入的一段幕間曲。
1853年,明庫斯作為尤索頗夫王子農(nóng)奴樂團(tuán)( Prince Nikolai B. Yussupov’s serf orchestra)的指揮前往俄國圣彼得堡,同時(shí)正式以里昂·費(fèi)得洛維奇·明庫斯( Léon Fedorovich Minkus)作為姓名。兩年后他加盟圣彼得堡意大利歌劇院( Italian Opera Theater in St. Petersburg)。1861明庫斯開始與莫斯科大劇院(Bolshoi Theater)合作,起初作為小提琴獨(dú)奏,一年以后以“樂團(tuán)巡視員”( Inspector of the Orchestras)的名號榮升樂團(tuán)指揮,之后在1864年被正式任命為芭蕾作曲。1866年到1872年之間,他還在莫斯科音樂學(xué)院( Moscow Conservatory)執(zhí)教。
在這期間,他還完成了幾部芭蕾舞劇,包括于1863年作曲,并在1864年2月13日首演的《愛之火焰》( La Fiammetta;這是他的舞劇《莎拉曼德》 Salamander的精簡版)和于1864年譜曲并在同年7月14日首演的《娜米婭》( Nemea),兩部芭蕾舞劇的編舞都是圣·里昂( Saint-Leon)。
明庫斯保持著他與巴黎的聯(lián)系。1866年,這時(shí)距他在巴黎出道已經(jīng)有20年,他與德里布( Leo Delibes)合作完成 La Source(其中絕大部分為明庫斯譜曲) ,并且為另外兩部由圣-里昂編舞的舞。 Le Poisson d’Or和 Le Lys)譜寫音樂。
明庫斯隨后回到俄國并開始為一代大師佩提帕 ( Marius Petipa)譜寫芭蕾音樂。1868年佩提帕開始為莫斯科大劇院準(zhǔn)備由明庫斯作曲的芭蕾舞劇《唐·吉訶德》。( Don Quixote)于1869年的首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使得明庫斯獲得了沙皇俄國芭蕾首席作曲(Official Composer to the Imperial Russian Ballet)的稱號,直到1886年這個(gè)稱號被取消。該稱號先前曾被譜寫過300余首芭蕾作品的意大利人 Ceasare Pugni長期占據(jù)。這是明庫斯的作曲的黃金時(shí)代,期間他譜寫了大量芭蕾音樂,包括于1877年譜寫的著名芭蕾舞劇舞姬( La Bayadère,亦翻譯作印度寺院舞女,如圖。)
受佩提帕的委托,明庫斯還為一些“芭蕾樣板戲”增加了音樂段落,包括在阿道夫·亞當(dāng)?shù)膫魇谰拗都悹枴罚?Giselle)的兩幕中各加入的一段變奏曲。
明庫斯與莫斯科大劇院的合作持續(xù)到1871年。 1872年他被調(diào)到圣彼得堡,直到1891年他退休。因?yàn)椴粷M于俄國政府提供的退休金數(shù)額(約合現(xiàn)在285美金一年),明庫斯離開俄國并回到維也納定居,直到1917去世,享年91歲。
評價(jià)
從音樂的角度來講,明庫斯與 柴科夫斯基處于同一時(shí)代確實(shí)是他的一大悲哀。不過,必須指出的是,明庫斯確實(shí)是一位芭蕾音樂專家,并且他只譜寫芭蕾音樂,所以不應(yīng)該和柴科夫斯基與 斯特拉文斯基這類同樣以別的音樂形式見長的作曲家相比。有人歸納明庫斯的音樂特點(diǎn),稱其“旋律充滿才氣,迷人且誘人”(full of melody and rhythmic verve, much of which is charming and of immediate appeal)。盡管他的音樂不事雕琢,如約翰·蘭奇貝里( John Lanchbery)所言:“偶爾他的旋律會(huì)掉進(jìn)沒完沒了的俗套(it can occasionally lapse into trite note-spinning)”,明庫斯還是有很自然地將感情融入他的音樂里的能力。這使得芭蕾舞演員能夠有最好的發(fā)揮。要知道,他擁有能讓最不開竅的聽眾迸發(fā)出想起來翩翩起舞的激情的能力。他更是一個(gè)取材廣泛的圓舞曲狂。在他的舞劇中,有吉普賽人、印度王公、寺院舞女、西班牙斗牛士,還有活人和死人的交流,而這一切都是用圓舞曲來表現(xiàn)的。主要作品年表
Fiametta, Loveu2019s Flame or The Salamander 1863 愛之火焰(莎拉曼德)
La Source, 1866 (with Delibes) 與德利布合作
The Goldfish, 1867 金魚
Don Quixote, 1869 唐·吉訶德
La Camargo, 1872 卡馬爾戈
Le Papillon, 1874 蝴蝶
Les Brigands (The Bandits) 1875 土匪
The Adventures of Peleus and Thetis, 1876 珀琉斯和忒提斯的冒險(xiǎn)
La Bayadère, 1877 舞姬/印度寺院舞女
Roxana or The Beauty from Montenegro, 1878 羅克采娜/黑山美女
The Daughter of the Snows, 1879 雪之女
Paquita, 1881 (additional music) 帕基塔(資料說增加樂段,待考)
Night and Day, 1883 日與夜
The Offerings to Love 1886 愛的祭品
The Magic Pill, 1886 魔藥
Kalkabrino, 1891 卡爾卡布萊諾
尤待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