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試衛(wèi)館時期
原為農(nóng)民宮川久次郎之三男,幼名勝五郎。武藏國多摩郡上石原村出身(今東京都調(diào)布市)。
嘉永元年11月11日(1848年12月6日),勝五郎入門江戶試衛(wèi)館修習(xí)劍術(shù)天然理心流。曾擊退盜賊的勝五郎實力得到近藤周助認可,嘉永2年10月19日(1849年12月8日)被周助的宗家島崎家收養(yǎng)為養(yǎng)子,改名島崎勝太。后正式成為近藤家養(yǎng)子,改名島崎勇。安政五年(1858年)-文久元年(1861年)期間再改名為近藤勇。萬延元年(1860年)與清水家家臣,松井八十五郎的女兒松井つね結(jié)婚。隔年8月于府中六所宮(今東京賽馬場附近),為繼承天然理心流第四代掌門人一事進行比試,最后通過比試成為天然理心流宗師。文久二年(1862年),近藤勇長女?たま(瓊子)誕生。
文久三年(1863年)、清河八郎向江戶幕府第14代將軍德川家茂提議組織守護京都治安的浪人組織“浪士組”,并開始募集。包括土方歲三、沖田總司等試衛(wèi)館道場的8名成員和沖田林太郎等人決定一同加入浪士組上京。2月8日,浪士組開始出發(fā)前往京都。行經(jīng)中山道,并于2月23日抵達京都,并在當(dāng)?shù)厝缮_士八木源之丞之宅第休息定居。
新撰組局長
然而浪士組的招集人清河八郎事實上是個勤王論者,佐幕上京維持治安只是一個借口罷了。在清河八郎向朝廷提交的建白書內(nèi)容,以及隨后在壬生村新德寺向浪士們宣稱成立“浪士組”的真正目的并非保衛(wèi)京都安全,而是勤王的先鋒,再再說明了浪士組只不過是他用來增大自己勢力的棋子。
看透清河立場的近藤與水戶鄉(xiāng)士芹澤鴨等人強力反對清河,最后共24人留駐京都。京都守護職會津藩主松平容保向幕府遞交嘆愿書說明狀況后,將剩余浪士納入京都守護名下。改名為“壬生浪士組”,開始了守護京都治安,防止勤王派浪人肆意破壞、暗殺(天誅)、縱火之活動。此時近藤勇29歲。
然而壬生浪士組成立之初波折不斷,組內(nèi)暗殺致死事件多傳。文久三年(1863年)3月25日,為壬生浪士組成員之一殿內(nèi)義雄客死他鄉(xiāng)(另說為暗殺)。根岸友山一派成員粕谷新五郎脫離浪士組,阿比留榮三郎病死(一說為暗殺),家里次郎切腹。最后壬生浪士組大致上以近藤勇的試衛(wèi)館派(試衛(wèi)館成員)與芹澤鴨的水戶天狗派(水戶天狗黨等人)的3局長模式共同管理壬生浪士組事務(wù)。
文久三年8月18日(1863年9月29日),薩摩藩與會津藩的公武合并派朝臣密謀把長州藩公卿中川宮朝彥親王(尹宮)趕出京都政治圈,對此感到憤慨的長州藩激進派浪人與防守堺町門的薩摩藩與前來支援的會津藩衛(wèi)士發(fā)生武裝沖突,史稱八月十八日政變。在政變中,壬生浪士組守護御花園門有功,由朝廷下賜“新撰組”一名。文久三年(1863年)9月16日(一說18日),芹澤一派被試衛(wèi)館派暗殺成功,新撰組因而再度改變成為近藤勇主導(dǎo)的中央集權(quán)體制。
元治元年(1864年)6月,熊本藩宮部鼎藏同志之一古高俊太郎遭新撰組捕獲,受不了土方歲三嚴刑的古高俊太郎透露了長州藩企圖火燒中川宮邸,以及綁架天皇至長州藩之計劃。擔(dān)心宮部鼎藏得知后會提早行動的新撰組分頭搜索京都,并于旅館池田屋找到正在商議行動的宮部一派,近藤勇,沖田總司,永倉新八,藤堂平助首先沖進去廝殺,以十人殲滅池田屋里面尊王攘夷派人士約三十人,后世稱為池田屋事件。得知消息后的幕府公開致贈感謝狀與賞金表揚新撰組功勞。禁門之變后,近藤勇為了募集團員歸鄉(xiāng)。隨后接納伊東甲子太郎入隊。慶應(yīng)元年(1865年),侍奉永井尚志前往廣島。接著慶應(yīng)三年,近藤勇正式成為幕臣,并得到御目見得(可與將軍面見議事)的身分,近藤勇可以幕府代表的身分與各要人談判交涉。
慶應(yīng)三年(1867年)3月20日,伊東甲子太郎以監(jiān)視薩摩藩名義組織御陵衛(wèi)士,與新撰組分離。藤堂平助、齋藤一(近藤的臥底)也加入其中。11月18日,在近藤勇的策劃下,伊東甲子太郎在回家途中于油小路遭到大石鍬次郎等人暗殺。之后更誘出剩下御陵衛(wèi)士圍剿之。御陵衛(wèi)士派的報復(fù)行動則是在同年12月18日,于伏見街道遭到御陵衛(wèi)士殘黨槍擊負傷,因故無法指揮新撰組參加鳥羽伏見之戰(zhàn)而在大阪城療傷。
戊辰戰(zhàn)爭
鳥羽伏見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的新撰組搭乘幕府軍艦回到江戶。慶應(yīng)四年(1868年),受幕府之命,改名為大久保剛的近藤擔(dān)任甲陽鎮(zhèn)撫隊巡撫,向甲州出陣。但在甲州勝沼之戰(zhàn)敗給新政府軍。此時,因為意見紛歧的原因永倉新八、原田左之助離隊。之后再度改名為大久保大和的近藤在五兵衛(wèi)新田(今東京都足立區(qū))招募舊政府(幕府)士兵繼續(xù)反抗。然4月卻在下總國流山地區(qū)(今千葉縣流山市)休息時,遭新政府包圍。近藤等人被帶往越谷(今埼玉縣越谷市)的政府軍總部。
以大久保大和之名投降的近藤勇,被帶往板橋總督府(今東京都板橋區(qū))。然而其化名卻被原本御陵衛(wèi)士之一的加納鷲雄識破。
4月25日,在平尾一里冢(今東京都北區(qū)瀧野川)斬首。享年35。次日送往京都,首級放于三條河原示眾。
相關(guān)事件
文久二年(1862年),近藤一度獲得了講武所劍術(shù)教授的機會。不過終因農(nóng)民出身的身份而沒有被正式采用。
文久三年(1863年),率試衛(wèi)館天然理心流門人加盟進京浪士組。浪士組解散后殘留京都,成為京都守護松平容保下屬,并與芹澤鴨一派共同成立“新撰組”。響應(yīng)幕府號召,募集浪人組織新撰組,暗殺前輩和同僚,肅正芹澤鴨與新見錦一派后,近藤勇出任新撰組局長一職,負責(zé)取締尊攘派志士的工作。
元治元年(1864年)六月五日,長州激進派維新志士在京都二條池田屋密謀火燒京都,趁亂暗殺佐幕派人物。不料消息泄露,近藤勇率新撰組進攻池田屋,將與會人物一網(wǎng)打盡,令長州派大傷元氣。因為池田屋事件,新撰組一戰(zhàn)成名,成為鎮(zhèn)壓尊攘派志士的急先鋒。
慶應(yīng)四年(1868年),戊辰戰(zhàn)爭爆發(fā)。京都伏見鳥羽一戰(zhàn),幕府軍大敗,逃往江戶,組織甲陽鎮(zhèn)撫隊。在甲裴勝沼、下總國流山一戰(zhàn)中,為掩護其他新撰組隊員及同志撤離,近藤勇向維新政府軍投降。因為當(dāng)時幕府是維新政府“朝敵”,近藤勇投降后,當(dāng)局不許近藤勇以武士身份切腹自盡,而判其斬首,同年4月處斬。
慶應(yīng)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在板橋平尾一里冢,近藤勇被斬首,時年三十五歲(虛歲)。
使用武器
近藤勇在歷史上的知名度雖高卻遠不及土方及沖田,但近藤勇的佩刀——“長曾彌虎徹”卻非常著名!伴L曾彌虎徹”是日本刀中的脅差,刃長45.75cm。為越前國著名刀匠虎徹于寬文三年所作。刀身銘文:“長曾彌虎徹入道興里”。
此刀的殺傷力極大,曾有傳說當(dāng)長曾彌虎徹砍在人身時,刀刃就象是會被吸進身體里去似的,往往輕輕一砍便會為敵人帶來嚴重的刀傷。
但根據(jù)記載,長曾彌虎徹的外型并不十分優(yōu)美。
史籍記載
贈詩明志
冨貴利名豈可羨悠々官路任浮沈
此身更有苦辛在飽食暖衣非我心
漢詩
負恩守義皇州士一志傳呼入洛陽
晝夜兵談作何事攘夷誰斗布衣郎
辭世漢詩
孤軍援絕作囚俘顧念君恩涙更流
一片丹衷能殉節(jié)睢陽千古是吾儔
靡他今日復(fù)何言取義舍生吾所尊
快受電光三尺劍只將一死報君恩
墓地所在
1三鷹龍源寺
近藤生家的菩提寺,近藤胴體埋葬之所
東京都三鷹市大澤6-3-11
2東京板橋車站前
近藤被處決的場所。埋葬當(dāng)初之墓石。
東京都北區(qū)瀧野川7-8
3東京円通寺
幕府軍徇死者埋葬之所,慰靈碑。
東京都荒川區(qū)南千住1-59
4會津天寧寺
土方為近藤建的墓
福島縣會津若松市東山町
5岡崎法藏寺
傳說中的近藤勇首冢
愛知縣岡崎市本宿町寺山
6米澤高國寺
傳說近藤金太郎盜取首級后埋葬之所
山形縣米澤市鍛冶町
7京都東山中
傳說中的近藤勇首級埋藏處
位置未確認
相關(guān)動漫
1.薄櫻鬼
CV:大川透
身份:新選組局長
流派:天然理心流
簡介:新選組局長,代表新選組的大將,盡管鍛煉別人劍術(shù)并拿俸祿,但是很有人情味,容易流淚,相信幫助幕府的人才是真正的武士。 是個可愛、溫和的大叔。
2. 銀魂
以 真選組局長 近藤勛身份出現(xiàn)
CV:千葉進步
身份:真選組局長
簡介:真選組的局長,以強大的魅力吸引眾多個性不同的武士成立真選組。雖然有時會做出不符合身份的行為【跟蹤狂】,但是在關(guān)鍵時刻總能起到中流砥柱一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