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冕
(1753~1827)字六枳,號陶山居士,世稱唐陶山。原籍善化(今湖南長沙),后客居肥城縣(今肥城市)澗北村。清代著名泰山學者。著有《岱覽》、《陶山文錄》、《陶山詩錄》等。他主持泰山書院其間,曾參與重修《泰安縣志》。他探訪泰山名勝,遍覽泰山典籍,歷時12載編撰《岱覽》(32卷)一書。全書層次明晰,稽考精審,圖文并茂。史學家錢大昕為此書題詩:“東岱寰中秀,圖經手自編。群山收一覽,五岳獨自先!钡拦馄吣(1827)病卒,其子遵遺囑將其歸葬肥城陶山。
毛澄(1843~1906)字蜀云、又字叔云,四川仁壽人。著有《稚解詩集》等書。毛澄曾三任泰安知縣,在任期間,致力泰山的保護和開發(fā),興新學,倡新風,為世人稱頌。光緒十九年(1893),岱廟的秦篆刻石失盜,毛澄下令搜尋,查得原石后,移存道院,派人嚴加看護,幸存至今。光緒二十九年(1903),他捐銀千兩重修“和圣墓”。毛澄還發(fā)動泰安各界在泰山大面積植樹造林,重修蒿里山神祠、對岱亭、環(huán)翠亭等。在黑龍?zhí)缎陆ㄎ飨ぃ谠撇綐蛐陆ㄗ萌,現(xiàn)都已成為著名景點。毛澄注意革除陋俗,他將岱頂舍身崖改為愛身崖,還查封斗母宮,派道士住持。毛澄重視文化教育,在天書觀舊址創(chuàng)辦高小學堂,在泰山上書院舊址創(chuàng)辦師范學堂,先后在全縣創(chuàng)辦初等小學堂185處。為啟迪民智,還在岱廟創(chuàng)辦閱報所。1913年,山東提學陳榮昌撰立《泰安令毛君興學記》,對其振興教育事業(yè)的政績給予高度評價。光緒三十四年毛澄卒于滕縣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