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祚
張祚(?—355)字太伯,晉安定烏氏(今甘肅平?jīng)鑫鞅保┤,文王張駿庶長子,353年廢哀公張曜靈自立前涼國君。張祚初為長寧侯,在哀帝張曜靈時任持節(jié)、督中外諸軍、撫軍將軍、輔政。張祚自恃手握兵權(quán)而專橫霸道。公元353年廢黜哀公張曜靈自稱大將軍、大都督、涼州牧、涼公,公元354年稱帝,改元“和平”。追崇曾祖軌為武王,祖寔為昭王,從祖茂為成王,父駿為文王,弟重華為明王。立妻辛氏為皇后,弟天錫為長寧王,子泰和為太子,庭堅為建康王,耀靈弟玄靚為涼武侯。公元355年,張灌起兵討伐張祚,欲重立張曜靈,張祚即派親信腰斬了哀公。同年閏九月,宋混、宋澄兄弟也起兵伐祚,為張曜靈舉哀,與在城中的張灌兄弟一起里應(yīng)外合,進攻姑臧,因張祚荒淫無道,軍兵、百姓皆袖手旁觀,宋混等人入城。而張祚部將趙長、張濤棄張祚而擁立張曜靈之弟張玄靚為新王,眾人皆呼萬歲。張祚被趙長刺傷臉部后逃入萬秋閣,被廚子徐黑用刀砍死。城中百姓更是斬下張祚首級示眾,又將尸體拋于路邊,讓路人投石、踐踏,以泄心頭之恨。張祚雖博學(xué)多才,勇武善戰(zhàn),且有政事之才,卻無治國安邦之德操。自立后荒淫無道,殘殺宗室,暴虐百姓,遭萬民痛恨,其下場是罪有應(yīng)得。祚篡立三年而亡。張祚弟張?zhí)戾a即位后,私謚曰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