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人物
個人檔案
性別 男
生日 196年3月~257年12月
籍貫 [益州]犍為武陽 [今四川彭山縣]
容貌 暫無相關(guān)記載
官至 左車騎將軍
家族資料 父親 未知
母親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暫無相關(guān)資料
子女 張微 官至廣漢太守
相關(guān)人物 諸葛亮 馬忠 姜維 鐘會
曾效力過的勢力 魏 蜀漢 劉焉|璋
簡明歷史傳記
張翼字伯恭。劉備領(lǐng)益州牧后用翼為書佐。后翼舉孝廉,受職江陽長,漢水之戰(zhàn)中,曾任趙云副將。后遷涪陵縣令,升官后歷職梓潼、廣漢、蜀郡太守;諸葛亮為治理南夷,任翼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翼性格保守,執(zhí)法不能變通,不得少數(shù)民族的歡心。耆率劉胄造反,張翼未攻破他就被召還,以馬忠代之,馬忠在先前的基礎(chǔ)上斬殺劉胄、平定南土。諸葛亮出武功山,張翼任前軍都督,率軍與魏軍接戰(zhàn),表現(xiàn)活躍。亮卒后受爵關(guān)內(nèi)侯,后任尚書;進封都城亭侯,備受重用。張翼以國小民勞,與姜維的伐魏用武方略爭持,未果,隨軍征,但自此二人不睦。姜維大破王經(jīng),斬敵以萬計,張翼勸維見好便收,為維所拒,后維果然攻狄道不能克。張翼每隨征,均為不得已而行;蜀漢亡,張翼隨姜維降鐘會于涪;次年,鐘會反叛未能成功,翼也被亂軍所殺。
簡明演義傳記
蜀左車騎將軍。初仕劉璋,先主攻益州,璋差翼前至雒城助戰(zhàn)。翼與劉璝守城,后先主圍城,翼殺璝而降。及先主踐祚,起兵伐吳,以翼為中軍護尉。及先主崩,南蠻反,翼隨丞相亮平之,領(lǐng)扶風太守,隨之北伐,屢立戰(zhàn)功,遷征西大將軍。亮薨,翼隨姜維伐魏,數(shù)為先鋒。車騎將軍夏侯霸陣亡,翼為左車騎將軍,守陽安關(guān)。后蜀滅,翼隨維降。及鐘會反,魏平之,翼等亦死于亂軍之中。
歷史評價
陳壽:張翼亢姜維之銳,有可稱。
共產(chǎn)黨將領(lǐng)
張翼少將(1918—)山東省諸城市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一九四二年參加八路軍?谷諔(zhàn)爭時期,任山東軍區(qū)濱海支隊第二十七團營政治教導(dǎo)員,團政治處副主任,第二十五團政治委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濱海支隊政治部主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七縱隊十九旅五十五團政治委員,第一縱隊三師政治部副主任,第一縱隊政治部敵工部部長,東北野戰(zhàn)軍第一縱隊政治部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南軍區(qū)公安部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南軍區(qū)防空部隊政治部主任,廣州軍區(qū)防空軍政治部主任,廣州軍區(qū)空軍政治部第二主任,空軍第六航空學(xué)校政治委員,蘭州軍區(qū)空軍政治部主任,成都軍區(qū)空軍指揮所副政治委員,空軍軍副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空軍學(xué)院副政治委員,顧問。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演員
張翼(Cheung Yick,1945年2月24日-),原名張伯燊,廣東惠州人。1967年加盟邵氏公司之前,曾在臺灣復(fù)興劇校接受過八年評劇科班訓(xùn)練,學(xué)過武生和須生表演,身手矯健,更是跆拳道高手,甫進入影視圈即擔當主角,第一部備受矚目的電影是《神劍震江湖》。此后作品大多是武俠片,包括《儒俠》、《七俠五義》、《玉面飛狐》等。60年代末邵氏大搞新派武俠片的時候,張翼被挖掘到香港,一上來就在《儒俠》、《奪魂鈴》等片中扮演第一男主角,張翼在當時和邵氏首席2武俠小生王羽關(guān)系很好,后來王羽離開邵氏去臺灣發(fā)展的時候,張翼也是其中忠實的追隨者之一,一起跟著王羽去了臺灣,和王羽合演過《俠義雙雄》等經(jīng)典作品。整個70年代,張翼活躍在港臺兩地,主演或參加演出超過百部武打片,其中不乏《俠義雙雄》、《棍王》、《黃埔灘頭》、《螳螂與鷹爪》《十大弟子》這樣的經(jīng)典,在這些片中,張翼或熱血青年、或正義高手、但最經(jīng)典的形象卻莫過于反派BOSS,尤其是白發(fā)的BOSS,張翼在電影中經(jīng)典的白發(fā)BOSS形象實在太多,比如《勾魂針奪命拳》、《螳螂與鷹爪》、《十大弟子》、《棍王》、《中原鏢局》、《方世玉大破梅花樁》等。1971年離開邵氏以后,仍活躍于影壇,片約不斷,以拍攝武俠、功夫、動作片為主。80-90年代張翼轉(zhuǎn)而接拍電視劇,在香港兩家商營電視臺的銀幕上均有它的影蹤。近年雖移居加拿大,但他對演戲仍有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在加拿大也間中作慈善演出,并于2007年年底回港拍攝無線電視劇《甜言蜜語》。
主要作品:
電視。惖碾娨/亞洲電視)
1981年:大控訴
1984年:四大名捕 飾 鐵手-鐵游夏
1984年:十二金牌
1984年:醉拳王無忌之日帝月后
1985年:戰(zhàn)神
1986年:秦始皇 飾 李牧
電視劇(無線電視)
1981年:鱷魚潭
1989年:還我本色 飾 高家杰
1989年:俠客行 飾 貝海石
1991年:我系黃飛鴻 飾 祝昆
1992年:中神通王重陽 飾 霍景山
1993年:飛星尋龍
1993年:天倫 飾 林海
1993年:金蛇郎君 飾 夏侯義
1993年:賭霸天下 飾 成堅
1995年:命轉(zhuǎn)乾坤
1995年:箭俠恩仇 飾 楚天威
1995年:包青天之人皮面具 飾 柴經(jīng)武
1995年:神雕俠侶 飾 公孫止
1995年:圓月彎刀 飾 任天行 (于1997年播映)
2008年:甜言蜜語 飾 齊勝
2009年:巾幗梟雄 李祥發(fā)
電影
1965年:癡情淚
1967年:七俠五義
1967年:神劍震江湖
1967年:儒俠
1968年:玉面飛狐
1968年:奪魂鈴
1970年:五虎屠龍
1970年:大羅劍俠
1970年:江湖三女俠
1970年:武林風云
1971年:獨臂刀大戰(zhàn)盲俠
1971年:奪命金劍
1971年:一夫當關(guān)
1971年:血符門
1971年:蕭十一郎
1972年:黑吃黑
1972年:鐵掌旋風腿
1972年:俠義雙雄
1972年:山東響馬
1972年:黃浦灘頭
1973年:烈日狂風
1973年:半斤七
1973年:克星
1973年:黃金賭客
1974年:虎豹雙雄
1974年:大搏殺
1974年:英雄榜
1974年:四大天王
1974年:大地龍種
1974年:鬼風吹
1974年:碧城故事
1975年:昨夜星辰昨夜風
1975年:南俠展昭
1975年:獵人
1975年:龍門風云
1975年:避孕大全
1975年:不共戴天
1975年:十八羅漢陣
1975年:妙手千金
1975年:八百壯士
1976年:大太監(jiān)
1976年:大江南北
1976年:達摩密宗血里飄
1976年:天皇巨星
1976年:黑龍會
1976年:神環(huán)
1976年:獨臂雙雄
1976年:少林寺十八銅人
1976年:火燒少林寺
1976年:金羅漢
1976年:中原鏢局
1977年:武林客棧
1977年:少林小子
1977年:圣劍風云
1977年:燈籠街
1977年:血連環(huán)
1977年:刀劍霸王拳
1977年:鷹爪螳螂
1977年:少林叛徒
1977年:快刀亂麻斬
1977年:方世玉大破梅花樁
1978年:鷹拳
1978年:勾魂針奪命拳
1978年:龍拳蛇手斗蜘蛛
1978年:飛燕雙嬌
1978年:幽靈神功
1978年:五花箭神
1978年:追獵
1978年:十八玉羅漢
1978年:七俠八義
1979年:錦衣衛(wèi)
1979年:十大弟子
1979年:功夫七戒
1979年:烈日狂風野火
1979年:戰(zhàn)天山
1979年:醉步迷猴
1979年:棍王
1980年:身不由己
1981年:神劍動山河
1981年:御劍伏魔
1984年:無名火
1984年:黃禍
1986年:霹靂大喇叭
1987年:中華戰(zhàn)士
1990年:再戰(zhàn)江湖
1992年:戰(zhàn)神傳說
教授、博導(dǎo)
專業(yè):生化與分子生物學(xué)
研究方向:核酶與非編碼RNA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
--------------------------------------------------------------------------------
學(xué)歷
2000年5月 博士學(xué)位,美國新澤西州醫(yī)科大學(xué)(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of New Jersey)分子遺傳與微生物學(xué)系
1992年7月 學(xué)士學(xué)位,南開大學(xué)生物系
主要科研工作經(jīng)歷
1992-1993 實習(xí)實驗員, 東北制藥總廠,沈陽
1993-1994 實驗員 美國Rutgers大學(xué)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shù)中心,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USA
1994-1999 博士研究生, 美國新澤西州醫(yī)科大學(xué)分子遺傳與微生物學(xué)系,Piscataway, New Jersey, USA.
2000.1-6 博士后, 美國新澤西州醫(yī)科大學(xué)分子遺傳與微生物學(xué)系,Piscataway, New Jersey, USA.
2000-2003 副教授, 武漢大學(xué)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生化與分子生物學(xué)專業(yè),核酶實驗室負責人
2003.11 u2013 教授, 武漢大學(xué)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生化與分子生物學(xué)專業(yè)
2004- 博士生導(dǎo)師
2001.3 u2013 副系主任, 武漢大學(xué)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生物技術(shù)系
2005.1- 武漢大學(xué)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
目前的主要研究領(lǐng)域與興趣:
研究興趣是RNA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
主要研究
。1)I型內(nèi)含子核酶的折疊機制,晶體結(jié)構(gòu)和結(jié)構(gòu)預(yù)測,
。2)病毒RNA的結(jié)構(gòu)和抗病毒應(yīng)用,
。3)哺乳動物pre-mRNA可變剪接調(diào)控機制和調(diào)控網(wǎng)絡(luò),及其與信號傳導(dǎo)和癌癥等疾病的關(guān)系,
。4)microRNA與發(fā)育和疾病,
。5)新功能RNA的尋找與鑒定。
教學(xué)情況
1.分子生物學(xué),72學(xué)時,生科院本科生專業(yè)必修課,國家理科基地名牌課程,武漢大學(xué)精品課程。
2.核酸結(jié)構(gòu)與生物學(xué):54學(xué)時,生科院研究生。
3.高級分子生物學(xué):54學(xué)時,生科院研究生
--------------------------------------------------------------------------------
近五年的代表性論文
1. Yan-Fei Jiang, Mu Xiao, Ping Yin and Yi Zhang*. (2006) Monovalent cations use multiple mechanisms to resolve ribozyme misfolding. RNA 12:561-566. (IF=5.84)
2. Mu Xiao, Tingting Li, Xiaoyan Yuan, Yuan Shang, Fu Wang, Shoudeng Chen and Yi Zhang*. (2005) A peripheral element assembles the compact core structure essential for group I self-splicing. Nucleic Acids Research 33:4602-4611. (IF=7.26)
3. Zhijie Li and Yi Zhang*. (2005) Predicting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and tertiary interactions of 211 group I introns in IE subgroup. Nucleic Acids Research 33:2118-2128. (IF=7.26)
4. Libin Zhang, Mu Xiao, Chen Lu and Yi Zhang*. (2005) Fast formation of the P3-P7 pseudoknot: a strategy for efficient folding of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ribozyme. RNA 11:58-69. (IF=5.84)
5. Mu Xiao, Michael J. Leibowitz and Yi Zhang*. (2003) Concerted folding of a Candida ribozyme to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structure posterior to a rapid RNA compaction. Nucleic Acids Research 31:3901-3908. (IF=7.26,封面論文)
近五年其他論文
1. Han-xing Liu, Jun-jian Zhang, Ping Zheng, Yi Zhang. (2005) Altered expression of MAP-2, GAP-43, and synaptophysin in the hippocampus of rats with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correlate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Molecular Brain Research, 139 (1): 169-177. (IF=1.77)
2. Zhiqiang Chen and Yi Zhang*. (2005) Dimethylsulfoxide targets phage RNA polymerases to promote transcription.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333: 664-670. (IF=2.904)
3. Jiangyu Wu, Jiehua Zhou, Fanqi Qu, Penghui Bao, Yi Zhang, Ling Peng. (2005) Polycationic dendrimers interact with RNA molecules: polyamine dendrimers inhibi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andida ribozyme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Camb). 2005(3):313-315. (IF=3.977)
4. Yuan Shang, Chen Wang, Yi Zhang*. (2005) Inducible expression and splicing of Candida group I ribozyme in E. col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nglish Edition) 10:465-471. (EI 收錄)
5. Xiaoyan Jiang, Guanhua Du, Yi Zhang*. (2005)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ntifungal drugs using Candida albicans as a model.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39:919-922.
6. Tai-Yuan Li, Ping Yin, Yu Zhou, Yi Zhang*, Yong-Ping Zhang, Tseh-an Chen. (2004)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plicon of a 51-kb native plasmid from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um Leifsonia xyli subsp. cynodontis.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36: 33-39. (IF=1.84)
7. Lin Cheng, Tai-Yuan Li, Yi Zhang*. (2004) Rapid preparation of total nucleic acids from E. coli for multi-purpose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37:351-355. (IF=1.53)
8. Yi Zhang, Zhijie Li, D. S. Pilch and M. J. Leibowitz. (2002) Pentamidine inhibits catalytic activity of group I intron Ca.LSU by altering RNA folding. Nucleic Acids Research 30:2961-2971. (IF=7.26)
9. Yi Zhang and M. J. Leibowitz. (2001) Folding of the group I intron ribozyme from the 26S rRNA gene of Candida albican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9:2644-2653. (IF=7.26)
--------------------------------------------------------------------------------
其他補充材料
1、已獲批專利
李太元,張翼,陳澤安。(2005)一種廣譜性質(zhì)粒穩(wěn)定因子PSF-Cxc及其分離方法和應(yīng)用。專利號ZL01138323.2,國際專利主分類號 C12N 15/11。證書號208384。
2、學(xué)術(shù)兼職:美國微生物協(xié)會、美國RNA協(xié)會會員,中國生物化學(xué)與分子生物學(xué)協(xié)會RNA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生物化學(xué)與分子生物學(xué)協(xié)會理事,《中國生物化學(xué)與分子生物學(xué)》編委等。
5清朝官員
張翼(?—?) 直隸通州人。原為醇親王侍從。后歷任清江蘇候補道、直隸礦務(wù)督辦、熱河礦務(wù)督辦、工部侍郎、路礦大臣等職。1898年為籌建中興煤礦公司,投資銀25萬兩。
6近代張翼
張翼(1899~1975),字鳳三,顓橋鄉(xiāng)人。為人寬厚,生活儉樸,穿土布衣,寒冬不棉,出門安步當車,鄉(xiāng)民稱頌為“東西南北一雙腳,春夏秋冬兩件衣”。凡有利公眾之事,為人之所不敢為,故又有“江蘇怪人”之稱,陶行知曾贈以聯(lián):“吃得苦上苦,方為人中人”。
1917年(民國6年),自閔行農(nóng)業(yè)中學(xué)畢業(yè)后,即致力于教育事業(yè)。任小學(xué)校長、縣鄉(xiāng)村師范和鄉(xiāng)村中學(xué)教員、縣農(nóng)民教育館館長。在南京曉莊師范進修,信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任顓橋中心小學(xué)校長,積極實踐,結(jié)合農(nóng)村實際,羅致良師,擴建校舍,增辦高小。任農(nóng)民教育館長,關(guān)心和創(chuàng)導(dǎo)鄉(xiāng)村建設(shè);開辦民眾夜校,實施識字教育以增長農(nóng)民知識;舉行耕牛比賽,經(jīng)營示范農(nóng)田,傳授推廣新技術(shù)以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開設(shè)土布商店,舉辦土布展覽會以發(fā)展農(nóng)村副業(yè),活躍物資交流;創(chuàng)設(shè)施醫(yī)局以救死扶傷;舉行嬰兒比賽,體育比賽以引導(dǎo)鄉(xiāng)民注意增強體質(zhì);開敬老會,提倡婚、喪事“新辦”以移風易俗。身體力行,鍥而不舍。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組織成立上?h抗敵后援會,支援前線。上海淪陷后,奔赴西南后方,繼續(xù)從事教育和抗日救亡工作。任“江蘇失學(xué)青年工讀服務(wù)團社會服務(wù)部”主任,“湘桂鐵路職工教育實驗區(qū)”主任及職工學(xué)校、工人子弟學(xué)校校長,江蘇旅湘同鄉(xiāng)會秘書等職。在衡陽期間,接待一批批赴湘的同鄉(xiāng),幫助解決就業(yè)問題;負責建造江蘇同鄉(xiāng)會舍,五個月無暇復(fù)信親友。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返鄉(xiāng),繼續(xù)從事教育工作。當選為上?h參議會參議員,據(jù)實反映民眾要求和意見,主持正義;掩護顓橋小學(xué)進步青年教師,免遭逮捕。1947年,創(chuàng)辦主持報道上?h地方新聞的《明心報》。1948年受馬橋鈕永建聘,任江蘇省立俞塘民眾教育館館長,又創(chuàng)辦顓橋職業(yè)中學(xué)。解放前夕,冒生命危險阻止國民黨炸毀公路橋。
新中國成立后,積極參加政務(wù)活動。被推為上?h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副主席,聘為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文史館館員。時常囑咐青年,要“學(xué)習(xí)革命理論”、“跟共產(chǎn)黨走”。對社會不良風氣,政策執(zhí)行不當之處,直言指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0年冬,因掃雪跌傷,下肢骨折。次年,舊傷復(fù)發(fā),留職“病休”!拔幕蟾锩敝杏謧涫苷勰ィ孪轮c瘓。1975年12月病逝。1979年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