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1942年,陜甘寧隴東地區(qū)的人民,在政府的倡導(dǎo)下,實行婚姻自主。農(nóng)民劉彥貴的女兒劉巧兒由父母包辦,自幼許配給趙家莊的柱兒,但從未見過面。在一次勞模會上,她愛上了勤勞俊秀的小伙子趙振華。地主王壽昌垂涎巧兒貌美,厚金許給劉媒婆,叫她從中撮合。劉彥貴貪圖錢財,便答應(yīng)把女兒嫁給王壽昌,并騙女兒說趙柱兒是個二流子,提出解除女兒與他的婚約。一日,劉巧兒去合作社送線,被王壽昌糾纏,并告訴她馬上就要迎親,劉巧兒知道他爹已收了彩禮,非常氣憤。后經(jīng)李大嬸點明,巧兒得知趙振華就是趙柱兒。二人解除誤會,定下了終身。劉彥貴見女兒誓死不嫁王壽昌,便將巧兒反鎖在家。柱兒爹帶人救出巧兒,兩家鬧到了縣政府,最后,在專署馬專員的幫助下巧兒與趙柱兒終于如愿以償走到了一起。
電影介紹
中文名稱:劉巧兒
出品時間:1956年
上映時間:1957年
出品公司:長春電影制片廠
制片地區(qū):中國內(nèi)地
上 映:1956年地 區(qū):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戲曲片
演職人員
導(dǎo) 演:伊琳
演員名單:新鳳霞,張德福,宋長文,張淑琴,余紹海
演員信息
新鳳霞,楊淑敏(1927-1998),藝名新鳳霞,小名楊小鳳,天津人。中國著名評劇表演藝術(shù)家,評劇新派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評劇皇后。楊淑敏十三歲學(xué)評劇,十五、六歲開始任主演,經(jīng)過長期的藝術(shù)實踐,她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稱。
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shù)成就,新派藝術(shù)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這得益于她在戲曲藝術(shù)上的天分和穎悟以及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更得益于她對新社會的熱愛而煥發(fā)出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力。新鳳霞在藝術(shù)上從不保守,她敢于吸收、敢于創(chuàng)新,博采姊妹劇種表演之長,虛心學(xué)習(xí)各種唱法,積累了豐富的演唱經(jīng)驗。在中國評劇院這一國家劇院良好的藝術(shù)環(huán)境中,新鳳霞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力得到了空前的發(fā)揮,新派藝術(shù)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推陳出新的傳統(tǒng)評劇《花為媒》是新派藝術(shù)的經(jīng)典之作。新鳳霞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致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shù)形象,從而把新派藝術(shù)推向了高峰。這出劇目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qū)、東南亞各國放映后,新派藝術(shù)又一次風(fēng)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qū)。全國各地的評劇女演員紛紛向新鳳霞拜師學(xué)藝,評劇新派藝術(shù)得到了空前的發(fā)揚與傳播。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shù)遺產(chǎn)。
她和音樂工作者一道在這些劇目中創(chuàng)造了眾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調(diào)。在《乾坤帶》中創(chuàng)作演唱了凡字調(diào)大慢板;在《無雙傳》中創(chuàng)作演唱了反調(diào)大慢板;在《春香傳》中創(chuàng)作演唱了三拍子調(diào);在《金沙江畔》中創(chuàng)作演唱了格登調(diào);在《三看御妹》中創(chuàng)作演唱了降香調(diào);在《調(diào)風(fēng)月》中創(chuàng)作演唱了蜻蜓調(diào);在《六十年的變遷》中創(chuàng)作演唱了送子調(diào)。這些新板式和新曲調(diào)極大地豐富了評劇的唱腔藝術(shù),為評劇向大劇種的發(fā)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推動了整個評劇藝術(shù)的發(fā)展與進步。
評劇唱詞
(喇叭牌子)
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我和柱兒不認識我怎能嫁他呀。
我的爹在區(qū)上已經(jīng)把親退呀,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上一次勞模會上我愛上人一個呀,他的名字叫趙振華, 都選他做模范,人人都把他夸呀。
從那天看見他我心里頭放不下呀,因此上我偷偷地就愛上他呀。
但愿這個年輕的人哪他也把我愛呀,
過了門,他勞動,我生產(chǎn),又織布,紡棉花,
我們學(xué)文化,他幫助我,我?guī)椭?/p>
爭一對模范夫妻立業(yè)成家呀。
來在了橋下邊我用目觀看哪,河邊的綠草配著大紅花呀。
河里的青蛙它呱呱呱地叫哇,樹上的鳥兒它是唧唧喳喳呀。
我挎著小筐兒忙把橋上啊,合作社交線再領(lǐng)棉花。
這段曾經(jīng)風(fēng)靡全國的唱腔采用的是“喇叭牌子”。傳統(tǒng)中這個曲牌用嗩吶伴奏,唱詞虛詞襯字多,曲調(diào)簡單粗糙。
初排《劉巧兒》時這段唱曾遭到非議(夏淳執(zhí)導(dǎo)),徐文華在幾種板式都不理想的情況下,提議用這個曲牌,節(jié)奏跳躍靈活,但由于舊評劇中此調(diào)比較庸俗,所以要推陳出新。
經(jīng)改革后的這段“小橋送線”,其前半段,伴奏樂器中去掉嗩吶,改為弦樂,細膩傳情;
過門也變化得長短靈活;演唱時也去掉不必要的襯字;
后半部有數(shù)板,半說半唱,用高低木魚和三弦襯托;
最后幾句對橋下景色的描繪與人物此時的心境融合起來,傳神傳情。
(慢三眼)
巧兒我采桑葉來養(yǎng)蠶,蠶做繭兒把自己纏。
恨我爹他不該把婚姻包辦,怨只怨斷案不公拆散了姻緣。
那一日裁判員錯斷了案,為什么還不見政府來傳。
愁得我飯到口難往下咽,急得我睡夢里心神不安。
眾鄉(xiāng)親全怕我們夫妻離散,意見書十幾張送給專員,
但愿得馬專員按公而斷。
“采!币欢我月鍨榛窘Y(jié)構(gòu)。
第一句是典型的傳統(tǒng)調(diào)式,流暢自然!昂尬业币痪洌3”音的出現(xiàn)使曲調(diào)發(fā)生變化,尾句一字一音,“辦”字用下滑音,顯得深刻又有力度。“拆散了姻緣”打破原結(jié)構(gòu),改變強弱拍的關(guān)系,休止符不在板上而在中眼,使“拆”字碰板起唱,加強語氣!俺畹奈摇彼俣葴p慢,曲調(diào)簡化,弱拍起唱,一字一拍;“急得我”急起中眼次強拍,速度稍快。以上兩句還有一種明顯的對比效果!澳且蝗铡钡谝、二分句采用較平的旋律,多長音,到第三分句成為華彩樂句,連續(xù)出現(xiàn)清晰短促的頓音,類似歌劇中的花腔女高音,這就是別具一格的“疙瘩腔”。
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馬專員,為什么他不信我的肺腑之言。
莫不是退了婚難以美滿?莫不是打了人再不能夠團圓?
莫不是意見書他還未見?莫不是怕對不起糊涂的裁判員?
莫不是我的爹他暗地里搗亂?莫不是怕鄰居們說些個閑言?
左也思右也想難遂心愿,我只得耐著性兒等到明天。
現(xiàn)代舞劇
編。簭埳僭
主要人物
劉巧兒——女,18歲。
馬錫五——男,55歲。
張秀兒——男,20歲。
劉 父——男,50歲,劉巧兒父親。
劉 母——女,48歲,劉巧兒母親。
胖 丫——女,17歲。
潑皮新郎——男,40歲。
副區(qū)長——男,30歲。
媒 婆——女,60歲。
總 管——男,40歲。
張 父——男,50歲。
張 母——女,48歲。
準新娘,男青年,胖青年,眾繡娘,眾青年,民兵若干,工作人員若干,百姓若干。
分場劇本
第一場 揭示
一九四二年的甘肅華池縣南梁東塬山下的小村莊。
隴東地坑院窯洞背景 。
引子歌曲 。
歌詞:柔遠河依戀著南梁山,
劉巧兒的家鄉(xiāng)在華池縣 。
癡情的女子硬犟的漢 ,
一段傳奇 ,
詠誦著一個美妙的姻緣 。
幕啟 。
一群美麗的繡娘手持花繃子繡花,互相炫耀自己的繡件。今天有一個繡女要出嫁,大家非常高興。(群舞)
劉巧兒 、 胖丫上 。
劉巧兒 、 胖丫打鬧嬉戲 。 ( 雙人舞 )
二人融入眾繡娘中,大家夸耀著劉巧兒的繡件好。
一繡女用針線蒲簍端來紅紙和剪刀,大家拿起剪刀和紅紙剪起窗花。繡娘們手中的紅紙變成了一張張形態(tài)不一的“喜”字剪紙。
一繡女將紅蓋頭蓋在胖丫的頭上,劉巧兒做伴娘,大家玩起出閣游戲。(群舞)
準新娘上 。
準備做新娘子的繡女頭戴花冠,身著紅衣,一身喜慶?稍谒哪樕峡床坏桨朦c的喜悅和興奮;橐鍪歉改赴k的,她甚至未見過今天要娶她的新郎面。她有自己的意中人,可對方家太窮,父母不同意。思戀和悵惘使她郁郁寡歡。(獨舞)
劉巧兒和眾繡娘圍住準新娘,大家向她獻上大紅喜字。準新娘無心瀏覽眾姐妹的剪紙,心情沉重地向大家訴說著自己的感受。大家都感到很郁悶。(群舞,獨舞)
歌詞:姐妹們(哪)我好心酸,
我的婚姻父母一手包辦 。
臨上轎還未見過新郎面 ,
一生的依托心上懸 。
滿山 ( 哪 ) 酸棗紅艷艷 ,
我有個心上人是個好青年 。
父母嫌貧愛富將他趕 ,
相愛的人兒無情緣 。
男青年上 .
這正是準新娘的心上人。衣衫襤褸顯明了他家境的困窘。知道自己心愛的人要嫁他人,男青年痛苦萬分,前來想再見一見心中的她。(獨舞)
傳統(tǒng)封建禮教使準新娘不敢撲向男青年,反而伏在劉巧兒的懷里。眾繡娘攔住莽撞的男青年。男青年沖開眾繡娘的阻攔,將準新娘攬在懷里。(眾情景舞)
男青年向準新娘訴說著自己的痛苦和思戀,準新娘向男青年傾訴著自己悲傷和無奈。(雙人舞,眾伴舞)
迎親的嗩吶聲起
糾纏在一起的男青年和準新娘被眾繡娘相勸分開,分頭下。
迎娶的隊伍抬著花轎上
潑皮新郎、媒婆、總管和準新娘的親戚們分頭上。
娶親和出閣兩邊的人互行大禮
頭戴紅蓋頭的準新娘在伴娘劉巧兒的攙扶下緩緩上場,手捧陪嫁物的胖丫緊隨其后。
欣喜若狂的潑皮新郎督促新娘快上花轎。準新娘悄悄掀起紅蓋頭偷窺新郎。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新郎是潑皮時大怒,扯下紅蓋頭,怒斥潑皮新郎。(獨舞)
花轎頂上出現(xiàn)男青年的身影 。 ( 伴舞 )
眾繡娘紛紛譴責(zé)潑皮新郎的行徑 , 大家議論 。
潑皮新郎掏出買賣“婚姻庚帖”相逼,媒婆拿出禮品單交給準新娘看,長長的禮品單將準新娘纏住。
眾人無奈地勸準新娘上轎 。 ( 情景舞 )
準新娘強忍悲憤,用嘴叼住紅蓋頭,小翻身將紅蓋頭蓋在頭上,腳步踉蹌上轎。(獨舞)
嗩吶聲起 , 總管指揮花轎起程 。
眾人相互行禮 , 迎娶隊伍和花轎下 。
看著這一幕,劉巧兒心潮澎湃,憤憤不平。她告訴鄉(xiāng)親們,應(yīng)該阻止這門親事。(獨舞)
窯洞頂上出現(xiàn)了迎娶隊伍和花轎
突然,花轎頂上的男青年跳下花轎,新娘子也從花轎中沖了出來,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潑皮新郎和媒婆又打又拉……忽然,新娘子和男青年身背纜繩,離開窯洞頂來到空中,兩人在空中翩翩起舞。(雙人舞,眾伴舞)
新娘子推開男青年,張開雙臂擁抱天空,緩緩地落下來。
眾大驚。圍在新娘子周圍的繡娘手中的花繃子瞬時變成了血紅色。新娘子的親屬們伏在新娘子身上痛哭。
眾人拼命向空中的男青年擺手 。
男青年也像新娘子一樣,張開雙臂擁抱天空,緩緩地落下來。
圍在男青年周圍的繡娘手中的花繃子瞬時變成了血紅色。
劉巧兒呼喊著新娘子和男青年的名字,她想不通,為什么會成這個樣子。(獨舞)
馬錫五 、 副區(qū)長和幾個民兵上 。
劉巧兒向馬錫五等人訴說經(jīng)過 。 ( 獨舞 )
馬錫五將一塊白布蓋在新娘子和男青年尸體上。
幾個民兵將潑皮新郎和媒婆推上來。一民兵將買賣“婚姻庚帖”遞給馬錫五。
馬錫五將庚帖撕碎,憤怒地控訴這不合理的封建買賣婚姻制度。(獨舞)
歌詞:包辦婚姻殘害了多少青年,
這一紙紙 “ 庚帖 ” 滲透了淚水心酸 。
要砸碎這千年的封建鎖鏈 ,
盼 , 盼 , 盼 ,
企盼哪全國早日解放 ,
企盼哪 《 婚姻法 》 早日實現(xiàn) 。
副區(qū)長和民兵們將寫著“反對包辦婚姻”、“取締買賣婚姻”、“提倡自由戀愛”、“邊區(qū)政府宣”等字樣的標語貼在窯洞壁上。
眾議論 。 ( 情景舞 )
馬錫五揭開新娘子和男青年身上的白布,二人的尸體不見了,兩只美麗的蝴蝶慢慢飛起來,舞在空中。(雙人舞)
幕落 。
第二場 戀愛
數(shù)日后 。
一個吊在空中的大花繃子幾乎占據(jù)了整個舞臺。
劉巧兒在花繃子上舞 。 ( 獨舞 )
歌詞:喜蛛喜蛛墻上爬。
南梁的繡娘美人人贊夸 。
可惜婚姻事兒不由自家 ,
黑暗中嬌艷的花苦苦掙扎 。
巧兒我襁褓中已定婆家 ,
男方叫張秀兒今年十八 。
未見過秀兒的面未去過他家 ,
不知他是聰慧還是呆傻 。
想此事我心里七上八下 ,
嫁錯郎一輩子苦熬生涯 。
牢記住馬專員肺腑之話 ,
終身大事自己定 ( 白 : 我應(yīng)該 ) 自己找婆家 。
媒婆領(lǐng)著一隊求親的人,抬著、挑著、捧著各種禮品上。
大家交頭接耳 , 夸贊著劉巧兒的美麗 。
劉父、劉母從另一側(cè)上,笑容可掬地迎接求親的隊伍下。
又一隊求親的人在媒婆的帶領(lǐng)下,抬著、挑著、捧著各種禮品上。
大家夸贊著劉巧兒的美麗 。
劉父、劉母從另一側(cè)上,笑容可掬地迎接求親的隊伍下。
媒婆又領(lǐng)著一隊求親的人,抬著、挑著、捧著各種禮品上。
大家夸贊著劉巧兒的美麗 。
劉父、劉母繼續(xù)從另一側(cè)上,笑容可掬地迎接求親的隊伍下。
劉父 、 劉母吵架上 。
兩人爭吵。劉母譴責(zé)劉父太貪心,把女兒許配給好幾家。而且劉巧兒自幼已許配給張家,這以后可怎么收場。劉父洋洋得意地說:我自有辦法。劉父掏出標語“反對包辦婚姻”:讓劉巧兒自己把張家的婚事推掉。(雙人舞)
歌詞:(女)老頭子你也太不像話,
一女怎能許幾家 ?
巧兒自幼許配西塬鎖梁山下 ,
張家來要人看你咋辦呀 。
(男)養(yǎng)女養(yǎng)到十七八,
張家太窮出不起好價 。
巧兒未見過張秀兒和他爹媽 ,
使計謀讓巧兒退婚張家 。
劉父叫劉巧兒 。 劉巧兒走下花繃子 。
劉父問劉巧兒對張秀兒的親事有什么想法。劉巧兒認為自己從未見過張秀兒,互不了解,不愿意這門親事。
劉父別有用心地拿出“反對包辦婚姻”的標語向劉巧兒展示。
劉母為難地 : 可這門親事怎么退呀 。
劉巧兒接過劉父手中的標語,表示自己愿意親自去張家登門退婚。劉父、劉母喜形于色,夸贊劉巧兒有主見,三人下。(雙人舞、獨舞、三人舞)
張秀兒、張父、張母和眾蔬菜舞蹈演員上——大花繃子上霎時掛滿了葫蘆、豆角等蔬菜。
張秀兒、張父、張母三人辛勤鋤草、梳理蔬菜,豐收的喜悅掛在他們的臉上。(三人舞、眾舞)
張父、張母坐下來休息。張秀兒給張父遞上煙袋,點煙,又給張母捶背。張母愛憐地給兒子擦汗。
張秀兒要去擔(dān)水 , 下 。
張父張母談?wù)撝鴥鹤拥幕槭?。
劉巧兒上 。
張父 、 張母好奇地看著這個美麗的姑娘 。
劉巧兒告訴張父張母 , 我叫劉巧兒 。
張父張母高興萬分 , 手足無措 , 不知如何是好 。
劉巧兒掏出“反對包辦婚姻”的標語,要求退婚。
張父張母震驚失色、目瞪口呆。張父一屁股坐在地上,張母痛苦萬分:這這么告訴張秀兒呀。
劉巧兒說 , 我去告訴張秀兒 。 劉巧兒下 。
張母扶起垂頭喪氣的張父下 。 ( 獨舞 、 三人舞 )
張秀兒挑著一擔(dān)水樂滋滋地上 。
張秀兒澆花 。
他掏出和劉巧兒的“婚姻庚帖”,沮喪地看著,誰知道這個劉巧兒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女子,他氣憤地想撕掉,想了想,又揣了起來。
歌詞:一紙“婚姻庚帖”讓人氣短,
這娃娃親劉巧兒伴我十八年 。
巧兒 , 巧兒 ,
是胖 、 是瘦 , 是高 、 是矮 , 長得可好看 ?
哎呀呀 , 咿呀呀 ,
讓我心煩 。
劉巧兒上 。
張秀兒和劉巧兒互相打量對方,點頭認可和欣賞著對方的青春靚麗風(fēng)采。
張秀兒問 , 你是誰 ?
劉巧兒回答 , 我叫劉巧兒 。
張秀兒一愣,一時慌得手足無措,羞赧地躲進蔬菜堆里。
劉巧兒大大方方地把張秀兒從蔬菜堆里提溜出來。
劉巧兒告訴張秀兒,我們都是解放區(qū)的青年,我們不能做封建婚姻的犧牲品。
劉巧兒掏出 “ 反對包辦婚姻 ” 的標語 , 要求退婚 。
張秀兒表示支持劉巧兒的做法,認為新時代的青年應(yīng)有新的生活,不能認可包辦的婚姻,堅決支持劉巧兒。
張秀兒掏出他和劉巧兒的“婚姻庚帖”,撕成兩片,堅決地扔在地上。(情景舞)
兩個青年人的意愿達成了一致,高高興興地在一起談著感想、理想。(獨舞、雙人舞)
是分開的時候了,兩人握手告別,轉(zhuǎn)身……咦,怎么了,人雖轉(zhuǎn)身了,可握著的手卻緊緊“粘”在一起,就是分不開……又告別,可是那兩只手還是分不開……再裝模作樣告別,那兩只手卻越握越緊……兩個人互相打量著對方……忽然,兩人意識到什么,害羞地松開手,分別藏進蔬菜堆里。
蔬菜演員身上的LED燈一閃一閃的亮起來,舞臺上蕩漾著朦朦朧朧的霧靄,劉巧兒和張秀兒被蔬菜演員們舉起了,合在一起,放下來,二人羞澀地背靠背舞起來,互訴愛戀之情。(雙人舞)
二人撿起被撕開的“婚姻庚帖”,將庚帖又合粘在一起。張秀兒鄭重地將“婚姻庚帖”交給劉巧兒,劉巧兒深情地收起來。
蔬菜演員們將二人送上了花繃子。兩人在花繃子上起舞……接吻造型。(眾舞、雙人舞)
張父 、 張母上 。
老兩口看到這一幕,喜上眉梢,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老兩口接吻造型。(雙人舞)
幕急落 。
第三場 搶婚
金秋的隴東豐收在望 。
碩大的谷穗和谷子葉占據(jù)整個舞臺背景 。
幕啟 。
農(nóng)民、民兵、工作人員或挑、或推、忙碌著秋收,大家臉上掛著豐收的喜悅。(眾舞)
歌詞:忙秋收(來)秋收忙,
玉米黃糜子黃繡女要下床 。
揮灑 ( 哪 ) 汗水晶瑩濕衣裳 ,
收獲 ( 哪 ) 豐收喜悅歌聲揚 。
嘿呦 , 嘿呦 , 呦呦嘿 ,
呦嘿 , 呦嘿 , 嘿嘿呦 。
東山的玉米堆滿場 ,
西山的小米裝滿倉 。
劉巧兒和胖丫手舞鐮刀上 。
二人沉浸在勞動的喜悅中 。 ( 雙人舞 )
劉父 、 劉母上 。
劉父、劉母心事重重,愁眉苦臉,兩人暗暗地嘀咕著什么。劉巧兒在胖丫的耳邊悄悄安頓了一下,胖丫尾隨劉父劉母下。(情景舞)
馬錫五、副區(qū)長和幾個民兵上。
大家圍攏上來。馬錫五接過一個玉米棒,掂一掂,交給副區(qū)長,兩人滿意地點點頭。馬錫五告訴大家,要抓緊秋收,顆粒歸倉,爭取大豐收。(獨舞)
副區(qū)長推起一輛獨輪車,可怎么也穩(wěn)不住。馬錫五上前平穩(wěn)地推起獨輪車……副區(qū)長不好意思地挑起一擔(dān)谷子,眾下。
劉父、劉母、潑皮新郎、媒婆、總管上。胖丫悄悄上。
大家商量,這劉巧兒不愿意推掉張家的親事,怎么辦。商量了半天,定下明天一早讓潑皮新郎強迫將劉巧兒娶走。五人洋洋得意地下。(四人舞)
胖丫急急忙忙下 。
胖丫拉劉巧兒上 。
胖丫將探聽到的消息告訴劉巧兒,劉巧兒震驚。劉巧兒讓胖丫趕緊去找張秀兒。二人分頭下。(獨舞、雙人舞)
一條藍紗橫貫舞臺。張秀兒、眾青年做游泳姿勢上。
張秀兒和一幫后生勞動之余在河灣里洗澡,玩耍。(眾舞)
胖丫跑上 。
眾青年見一女子唐突跑上 , 驚得東躲西藏 。
胖丫顧不了許多 , 叫張秀兒 。
張秀兒游了過來 , 問什么事 。
胖丫把潑皮新郎要強娶劉巧兒的事兒告訴張秀兒。
張秀兒大驚 , 一時慌亂的無主張 。
眾青年圍上來 , 幫張秀兒出主意 : 搶 !
張秀兒 : 搶 ?
眾青年:對,搶!
胖丫看見眾青年一個個躍出水面,羞得捂住臉,一個勁兒擺手。眾青年慌忙潛入水中。(獨舞、眾舞)
張秀兒叫過來胖丫,如此這般地耳語一番,胖丫點頭,跑下。
眾青年摩拳擦掌,齊心協(xié)力,要搶回劉巧兒。下。(眾舞)
潑皮新郎、媒婆、總管帶著花轎和娶親隊伍上。
潑皮新郎喜形于色,媒婆得意洋洋,總管吆三呵四,群魔亂舞。(三人舞)
劉父和眾親戚上 。
雙方行大禮 , 喝酒 , 互送禮品 。
劉母將身穿大紅衣衫的劉巧兒拉出來,伴娘胖丫手捧紅紗巾蓋頭惶恐地跟在后面。
劉巧兒使勁兒甩開劉母的手,表示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
劉父覺得劉巧兒在眾人面前丟了劉家的面子,狂怒地抄起一根扁擔(dān),一下把劉巧兒打到在地,又用扁擔(dān)把要扶劉巧兒的胖丫隔開。(情景舞)
劉巧兒慢慢地從地上爬起來,她已悲憤到了極點。她堅決強烈地抗?fàn)、抗(fàn)帯⒖範(fàn)!抗(fàn)幹杏滞钢纯啾瘋蹲约洪L大的父母為什么如此無情,要把親生女兒推向火坑。在這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yīng)的時刻,多么盼望張秀兒能夠早點出現(xiàn)。(獨舞)
媒婆從胖丫手中奪過紅蓋頭,勸劉巧兒早早上轎。
劉巧兒不肯 。
潑皮新郎大怒 : 老子出了錢 , 就得聽老子的 !
潑皮新郎和總管將劉巧兒粗暴地擰起來,媒婆強行將紅蓋頭頂在劉巧兒的頭上,幾個人抓著劉巧兒像扔牲畜一般扔進花轎里。
胖丫上前阻攔 , 被潑皮新郎幾腳踹倒在地上 。
悲憤的嗩吶聲起,娶親的隊伍準備起程。(情景舞)
花轎頂上出現(xiàn)了張秀兒矯健的身影,他像一只雄鷹飛身下地。
花轎頂上依次出現(xiàn)來搶親的青年后生,個個生龍活虎,身輕似燕,飛身下轎。
搶親的和娶親的對打起來 。
潑皮新郎 、 總管等人被打得滿地亂爬 。
張秀兒沖到花轎前,劉巧兒從花轎里探出身,見是張秀兒,一躍跳上張秀兒的肩膀。(情景舞)
歡快的嗩吶聲響起 。
打架的人們停下手,劉巧兒在張秀兒的肩膀上告別眾親人,告別胖丫。
來搶親的青年們向眾人拱手道歉,留下幾大包點心和兩壇酒,高高興興擁著張秀兒和劉巧兒下。(情景舞)
打架打累的人坐下來 , 吃著點心 , 喝著美酒 。
劉父、劉母、潑皮新郎、媒婆、總管互相指責(zé),一籌莫展。
總管有了主意:搶親是犯法的,去政府告他。大家同意,眾人下。(情景舞)
喜氣洋洋的張秀兒扛著劉巧兒上 。
二人纏綿,心曠神怡,憧憬著美好的生活。(雙人舞)
眾青年上 。
大家嘻嘻哈哈挑逗劉巧兒 , 揶揄張秀兒 。
一個胖胖的男青年向劉巧兒打問胖丫的情況,大家哄笑。(情景舞)
副區(qū)長、若干民兵和劉父、劉母,潑皮新郎、媒婆、總管等人上。
“ 是他們 ! ” 潑皮新郎指著張秀兒和眾青年 。
副區(qū)長上前質(zhì)問張秀兒 , 張秀兒辯解 。
劉巧兒拿出“婚姻庚帖”交給副區(qū)長,解釋著。副區(qū)長憤怒地將“婚姻庚帖”撕成兩半,扔在地上,指揮民兵將張秀兒綁起來。
眾青年上前辯解,副區(qū)長不聽,和潑皮新郎等人將張秀兒押著下場。(情景舞)
劉巧兒將撕成兩半的“婚姻庚帖”撿起來合粘在一起,痛苦地哭訴著。(獨舞)
眾青年:不行,要去找邊區(qū)政府,討個公道。(眾舞、造型)
幕急落 。
第四場 判婚
場院 。
勞動場面 。
劉父 、 劉母推著碾盤上的石碾 ;
張父 , 張母用針線串著一長串紅紅的辣椒 。
一群漢子手持木掀揚場,胖丫領(lǐng)著一群孩子雙手各拿一個玉米棒搓玉米粒,一群婦女手持簸箕簸糧食。(群舞)
歌詞:甜美的歌聲心里流,
豐收的喜悅暢心頭 。
家家歡 , 滿囤的糧食賽高樓 ,
人人樂 , 美好的生活無盡頭 。
鴛鴦戲水河里游 ,
巧兒啥時能出頭 ?
天天想 , 救出親人無憂愁 ,
夜夜盼 , 多次上訪去訴求 。
疲憊的劉巧兒和幾個繡娘上 。
大家圍上來,關(guān)切地問著。胖丫提著湯罐用碗舀米湯遞上來。
劉巧兒推開米湯碗,向大家搖頭,慢慢地坐下來。
張父張母埋怨指責(zé)劉父劉母 。 ( 情景舞 )
民兵上 。
幾個民兵在場院里掛“公判大會”的會標,劉巧兒和眾鄉(xiāng)親上前阻攔。
副區(qū)長領(lǐng)著民兵押著張秀兒上 。
張父張母撲向自己的兒子 , 被民兵阻攔 。
副區(qū)長責(zé)問為什么還不把會標掛起了,民兵解釋著,胖丫跑下。
副區(qū)長向群眾宣傳政策 。 ( 獨舞 )
劉巧兒據(jù)理爭辯 。 ( 獨舞 )
群眾圍攻副區(qū)長,一民兵端槍驅(qū)趕群眾。劉巧兒抓住槍頭和民兵對持。(劉巧兒和持槍民兵雙人舞)
胖丫上,焦急的揮手,馬錫五和工作人員大步流星上。
馬錫五痛斥持槍民兵,下了民兵的槍,扔給工作人員。
副區(qū)長 , 劉巧兒分別上前解釋 。
馬錫五不露聲色 , 默默地抽著旱煙鍋 。
潑皮新郎 、 媒婆 、 管事說著 … …
張父 、 張母說著 … … ( 獨舞 、 雙人舞 、 三人舞 )
馬錫五叫過來劉巧兒詢問,劉巧兒拿出“婚姻庚帖”。
馬錫五拿著“婚姻庚帖”,氣的手發(fā)抖,將“婚姻庚帖”一撕兩半,扔在地上。
不明白其中原因的劉巧兒悲憤地抓著馬錫五的手,不依不饒……突然,劉巧兒在馬錫五的手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情景舞)
眾驚 , 靜場 。
馬錫五看著手上的牙印,略有所思地點點頭,又拍拍自己的腦門,微笑著撿起地上被撕開的“婚姻庚帖”,合粘在一起,放在工作人員手捧的公文包上。
副區(qū)長不解地問馬錫五 , 這案子怎么判 ?
馬錫五說:我們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的事應(yīng)由人民做主。
他讓工作人員給張秀兒和潑皮新郎每人一個碗捧著,他要大家拿著玉米粒,認為誰有道理就把玉米粒放在誰的碗里。(獨舞、情景舞)
歌詞:邊區(qū)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老百姓的事讓老百姓自己做主 。
牢記我們要為人民服務(wù) ,
我們不是救世主是人民的公仆 。
馬錫五將一粒玉米粒鄭重地交給劉巧兒,劉巧兒激動地高高的舉起玉米粒,玉米粒在劉巧兒的兩指之間閃閃發(fā)光。
劉巧兒眼含熱淚走到張秀兒身邊,深情地將玉米粒投在張秀兒碗里。
隨著玉米粒掉在碗里發(fā)出的那一聲清脆的聲音響起,人們歡呼起來,大家紛紛把自己手中的玉米粒投在張秀兒的碗里。
媒婆拿著玉米粒不知如何是好,干脆,一咬兩半,每人一半。大家樂。(情景舞)
潑皮新郎將半個玉米粒也投入張秀兒的碗里,將空碗扣在自己頭上,悻悻地下。
馬錫五將滿滿一碗玉米端給副區(qū)長看,副區(qū)長羞愧得無地自容,他從公文包里取出《結(jié)婚證》,填寫,蓋章,交給馬錫五。
馬錫武叫過來劉巧兒和張秀兒,他一手拿著“結(jié)婚證”,一手拿著“婚姻庚帖”,揶揄地問劉巧兒要哪一個。
劉巧兒不好意思地搶過來“婚姻庚帖”,一撕兩半,扔在地下。
劉巧兒和張秀兒鄭重地接過來“結(jié)婚證”。青年們給劉巧兒和張秀兒帶上紅花。(情景舞)
劉巧兒將寫有“主持”字樣的胸花交給馬錫五,她不好意思地撫摸著馬錫五被咬傷的手,懇請馬錫五主持婚禮。
馬錫五看看站在一邊內(nèi)疚的副區(qū)長,將胸花給他,副區(qū)長看看張秀兒,又將胸花交給馬錫五。
馬錫五將胸花遞給劉巧兒 , 指指副區(qū)長 。
劉巧兒和張秀兒走到副區(qū)長面前,恭恭敬敬的鞠一躬,呈上胸花。副區(qū)長感動地接過胸花掛在胸前,一揮手:婚禮現(xiàn)在開始。ㄇ榫拔瑁
鞭炮聲聲 , 禮花飛舞 。
一對新人被大家高高抬起 。
眾人慶祝 … …
張母拉起劉母的手 … …
張父和劉父煙鍋蓋煙鍋對火 … …
胖青年將一個手帕交給胖丫,胖丫看見許多人在看,羞澀地將手帕扔在地上,跑下。
眾笑 。
胖青年一籌莫展 。
馬錫五撿起手帕交給胖青年,告訴他,要去追才行,胖青年高興地跑下。(群舞)
空中出現(xiàn)花繃子,殉情的男青年和新娘子捧著新《婚姻法》倚在花繃子上,兩只蝴蝶在他們身邊飛舞。
歌詞:情相依、愛相偎,
彩蝶翩翩花做媒 。
手相牽 、 心無悔 ,
人約春風(fēng)夢易醉 。
一頁故事千行淚 ,
換得人間彩云飛 。
愿與你 , 永相隨 ,
至死不渝 , 人間有口碑 。
演員們分別向觀眾謝幕 。
劇終 。
人物原型
原名封芝琴
1924年農(nóng)歷四月十五,封芝琴出生在甘肅省華池縣城壕鄉(xiāng)轉(zhuǎn)嘴子村樊坪莊,乳名捧兒。
幼時,捧兒便被父親許給張家柏兒為妻。隨著年齡漸長,兩人經(jīng)常往來,互生愛慕之意。但是,因張家貧窮,捧兒先后又被父親另許給高家、另一戶張家及朱家,但都遭到捧兒拒絕。
眼看其父不斷為捧兒張羅婆家,張柏兒家擔(dān)心夜長夢多,便集合族人夜闖封家,搶回捧兒,為兩人完婚。封父到縣政府狀告張家“搶劫民女”,縣司法處未作深入調(diào)查,即宣布婚姻無效。 多變的婚事,并未讓捧兒失去主意。在陜甘寧邊區(qū)新生活的感召下,捧兒徒步上百里路,到慶陽專署駐地慶陽城狀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她婚姻的干涉和縣抗日民主政府?dāng)喟覆还,爭取婚姻自主的?quán)利。
時任隴東分區(qū)專員兼陜甘寧邊區(qū)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的馬錫五(解放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采取調(diào)查、調(diào)解與審判相結(jié)合的方式,協(xié)同縣政府召開群眾大會,進行公開宣判,糾正了華池縣抗日民主政府的錯誤判決,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馬錫五審判方式”也由此誕生。
這起爭取婚姻自主的民事案件不僅讓周圍的百姓們刮目相看,而且轟動了陜甘寧邊區(qū),成為20世紀中國八大名案之一。當(dāng)時,延安《解放日報》、重慶《新華日報》、《隴東報》等接連對此進行報道;隨之,著名藝人韓起祥將之編成陜北快書《劉巧團圓》、隴東中學(xué)教員袁靜創(chuàng)作了秦腔劇《劉巧兒告狀》在邊區(qū)廣為傳播;解放后,中國評劇院又將其編為評劇《劉巧兒》,由著名演員新鳳霞主演,隨后又被長春電影制片廠搬上銀幕,使“劉巧兒”的故事傳遍全國,甚至還推動了第一部《婚姻法》的宣傳普及。
自此,捧兒便有了一個婦孺皆知的大名——“劉巧兒”,她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劉巧兒”成了新中國巾幗楷模、婦女解放的象征。
巧兒舊居
因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成為名人后,各種榮譽紛至沓來。作為一名農(nóng)村婦女,捧兒也發(fā)揮“名氣”,積極宣傳黨的政策、倡導(dǎo)婚育新風(fēng)、參政議政,先后當(dāng)過省、縣人大代表,縣政協(xié)委員,鄉(xiāng)、村婦女干部,出席過省勞模大會。如今,無論各級領(lǐng)導(dǎo),還是普通百姓,到了華池縣,大都會慕名前往封芝琴的住處,一睹“劉巧兒”廬山真面目。為此,從1984年—2003年,封芝琴在當(dāng)?shù)卣闹С窒氯ā扒蓛盒戮印保缃褚延行陆ā皠⑶蓛菏论E展館”3間。
2005年3月,華池縣委、縣政府又將“劉巧兒舊居”列入全國百個紅色旅游景點之一的陜甘寧邊區(qū)蘇維埃政府舊址旅游規(guī)劃之中,計劃籌建“隴東婦女解放事跡紀念館”予以重點開發(fā)建設(shè)。
在專辟的“劉巧兒”事跡陳列室里,簡單的文字、圖片和實物,記錄了這位農(nóng)村婦女大半生的光鮮與波折。
為進一步改善“劉巧兒”生活原型封芝琴老人的居住環(huán)境,華池縣去年投資49.16萬元對“巧兒”居所進行第四次建設(shè),為老人新建“巧兒福居 ”。新落成的“巧兒福居”,已成為封芝琴老人安度晚年的理想之所,也成為該縣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
幸福家庭
“劉巧兒”勇敢爭取到的婚姻生活是否幸福美滿?封芝琴說,雖然在農(nóng)村,但她和丈夫張柏兒十分恩愛,和睦相處,直到1991年張柏兒去世,夫婦倆幾乎沒吵過幾次嘴。
老人的兒子說,在他的記憶里,除了偶爾吵吵小架,父親和母親從未真正紅過臉。說起家庭和睦、夫婦相敬之道,封芝琴傳授起自己的經(jīng)驗:“有事就得先商量好,相互理解,和和氣氣,多交流”。
婚后,封芝琴還常常以自己的經(jīng)歷宣傳《婚姻法》,向年輕人傳授自己處理戀愛、婚姻問題之道。封芝琴說,自己的兩個女兒、一個養(yǎng)子、三個侄女全部是自由戀愛結(jié)婚,自己從未干涉。不僅如此,封芝琴還積極促使其他“小字輩”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封芝琴的帶動下,悅樂鎮(zhèn)上堡子村出了許多“好婆婆”、“好媳婦”和“少生快富”的幸福家庭。
獲得榮譽
老人的兒子介紹,母親自1989年以后,除了參加政協(xié)活動,已經(jīng)不再參與到其他社會事務(wù)中,也不再下田干農(nóng)活,但她手不閑、做事麻利,性格開朗。耄耋之年,封芝琴又以“劉巧兒”為名,創(chuàng)辦了民間工藝品公司,注冊了“巧兒剪紙”、“巧兒香包”商標,作品已享譽全國,成為華池、慶陽乃至甘肅的一張人文“名片”。封芝琴也被中國民間工藝美術(shù)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民間工藝美術(shù)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