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彭友善 (1911.7—1998),字至齋,號超真,別號虎癖居士,F(xiàn)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西余干人。少年時曾師從劉海粟、潘天壽等。1931年就讀于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從徐悲鴻先生習西洋畫。1932年轉學至武昌藝專繪畫系,1934年畢業(yè)?箲(zhàn)勝利后又拜齊白石老人為師,習大筆寫意畫。曾任江西省教育廳督導室美術教授指導員、廣昌國立幼稚師范專科部副教授、第三戰(zhàn)區(qū)文化運動委員會藝術組長、國防部第二處藝術專員(文職少將軍銜);國民政府新聞局“抗戰(zhàn)繪畫研究會主席”等職。建國后,歷任江西師范學院、江西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美協(xié)江西分會第二屆副主席。一生致力于中西合璧的國畫的創(chuàng)作,研究和教育,為20世紀國畫的創(chuàng)新做出了開拓性的探索和貢獻。擅人物、走獸、蘭竹、花鳥、山水、、魚草皆精,尤擅人物及虎。 代表作有《難民行》、《噩夢》、《大同世界》、《英雄與美人》、《華清池》、《同舟共濟》、《全民雀躍慶和平》、《永生》、《長嘯》、《百虎圖》等;著作有《現(xiàn)代繪畫十法》、《畫虎藝術》、《彭友善畫集》等。 彭友善1931年曾與大哥友仁合作丈二宣之《難民行》,徐悲鴻先生在畫上題詩云: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百憂。天下盡是滔滔者,洪水猛獸漫相求。吁嗟彭君幸而免,悲苦流離寫成卷。且抒郁抑自寬懷,吾儕有藝堪消遣。好望拭目待升平,聞道黃河能自清。此畫收藏于中國革命博物館! 1936年有感于外侮日熾、民族危亡在即,遂創(chuàng)作八尺巨幅《同舟共濟》圖,呼吁舉國上下,精誠團結,共赴國難。圖中所繪烏云密布,惡浪翻滾,象征當時之國際環(huán)境。古老的渡船代表中華民族,船上的水手、舵手皆為當時國內之風云人物。該圖于1936年被選為江西之珍貴禮品,祝賀蔣介石五十大壽。后在抗戰(zhàn)期間蔣經國長期懸掛于他的辦公室中。畫的兩邊懸有孫中山先生親書之對聯(lián),內容是“仰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此畫曾印成圖片風行全國,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因該圖呼吁抗戰(zhàn)有功,專門給作者頒發(fā)美術界唯一的“勝利勛章”一枚。 1937年第二次全國美展時,彭友善一人入選作品四幅,數(shù)量和尺幅均為畫展之最,評委會贊揚他的畫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新中國畫,引起藝壇矚目。其間發(fā)起成立中華全國美術會,彭友善為發(fā)起人之一,亦為首批會員。1933年創(chuàng)作大型國畫《噩夢》《大同世界》等以開一代國畫新風而破格入選1937年4月在南京舉辦的全國第二屆美展,并選入《世界名畫全集》。原作于抗戰(zhàn)中被毀,1988年作者根據(jù)記憶重作!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之日,起草創(chuàng)作八尺巨幅《全民雀躍慶和平》圖,該圖系畫家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之畫風的又一表現(xiàn),該圖起草于1945年8月15日,聽到日本投降,作者熱血沸騰,夜不能寐,秉燭達旦一氣呵成。圖中古梅代表歷盡滄桑的古老中國,古梅盛開的燦爛的花朵,顯示他頑強旺盛的生命力,360只麻雀飛躍鳴叫其間,一和平鴿自遠方飛來,畫面充滿生機盎然,明快歡慶的氛圍,這也是作者當時心情的寫照,該圖于1946年7月在廬山展出時,為馬歇爾將軍所欣賞,一再要求割愛相贈,乃通過他贈送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次日馬歇爾身穿五星上將軍禮服,設專宴答謝,其間三次起立分別代表美國人民,美國總統(tǒng)及他本人向作者致敬,此段佳話已載入當時《廬山續(xù)志》中。此圖現(xiàn)珍藏于美國杜魯門總圖書館,是中美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征,文化交往的見證。 《永生》 該畫為4×8m巨型油畫,作于1955年至1957年,為當時國內最大之油畫創(chuàng)作,作品表現(xiàn)了二次國內革命時期,老百姓和游擊隊員們告別戰(zhàn)斗中犧牲的烈士的感人場面,畫面莊嚴肅穆,有傷感有悲憤,在傷感與悲憤中隱藏著一股堅強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力量。原作長期陳列于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文革中被毀,現(xiàn)為復制品,作者在創(chuàng)作這幅油畫時,有多處采用了中國畫的表現(xiàn)形式,細看該畫的樹木草葉及人物細部,均筆筆透現(xiàn)出中國畫的傳統(tǒng)技法,整幅畫可以說是以西洋畫材料畫成的一幅中國畫,是作者中西合璧的代表作之一,廖靜文先生說:“看到此圖,甚為震撼友善先生以中西繪畫功力非同一般,是同時代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