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章樹楨(1857—1923),原號九淵,為避宋儒陸象山之諱,改號彼陸。東流(今東至縣)白笏章村人。
生平
幼從舅陳種之就讀。18入浮,28補廩,50才得歲貢,至老沒有中舉。20開館授徒,不以俸薄,教必精勤嚴謹。他體貌魁偉,性豪爽,見有不平的事就直言相勸,每遇鄉(xiāng)里競抑之事,必率眾力爭不畏官威。光緒維新(1898)時,他思想開通,明于方略,勇于行動,多次籌劃地方建設(shè),倡議開辟道路,建橋數(shù)十座。鑒于鄉(xiāng)里地多荒廢,他募金選購湖桑數(shù)萬株,贈給人栽種;繼又致力于教育,與同仁建立晉陽鄉(xiāng)小學(xué)堂;又因東流產(chǎn)棉多,乃集富紳聚資,赴滬購回日制軋花機25部,親為使用推廣,由是優(yōu)棉暢銷。 他畢生熱心鄉(xiāng)里建設(shè),不愿做官,晚年雖以歲貢被選訓(xùn)導(dǎo),晉授縣丞,但都沒有上任。民國,被選為省參議,在議會中決不隨聲附和,人稱長者。皖督軍倪嗣沖以軍餉不足,提出鹽斤加價案,企圖聚錢而養(yǎng)私兵,議員多不敢異議,惟章不畏誘迫,諍諍反對。有人相勸,他回答說:“今日一舉手,全皖父老則受加稅之害,吾忍為之乎?”以故開罪當(dāng)?shù),逃匿他鄉(xiāng)。 他嗜吟豪飲,三杯下肚則議論風(fēng)生,嘗與其子論詩:“詩貴在真,真者適于時,適于境,適于我也。人之真情,可以動物,以歌詠出之,所感尤深。”他的遺著:《燕泥書屋文集》、《筱陸詩鈔》,惜已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