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內斯·克卜勒
約翰內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德國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克卜勒定律的發(fā)現(xiàn)者。
克卜勒出生在德國威爾(Weil der Stadt)的一個貧民家庭,父親是符騰堡的一個陸軍軍官,母親是旅館主人的女兒。克卜勒是早產兒,體質很差,四歲時患上了天花和猩紅熱,身體受到了嚴重的摧殘,視力衰弱,一只手半殘。
1587年克卜勒在蒂賓根讀書,受到蒂賓根大學天文學教授麥可?馬斯特林(Michael Maestlin)的影響而信奉哥白尼的學說。大學畢業(yè)后,得天文學碩士學位,獲聘到格拉茨的新教神學院擔任教師。其后,克卜勒離開神學院前往布拉格,與第谷?布拉赫一起從事天文觀測。1601年布拉赫逝世,死前把自己所有的天文觀測數(shù)據(jù)贈給克卜勒?瞬防樟粼诓祭窬幹菩潜恚芯啃行堑能壍馈1627年他的《魯?shù)婪蛐切斜怼罚ㄒ陨袷チ_馬帝國皇帝魯?shù)婪蚨赖拿置﹩柺,比當時通行的星行表都要準確。
1596年,克卜勒在宇宙論方面的著作《宇宙的奧秘》出版。1604年10月17日,他發(fā)現(xiàn)了超新星SN 1604(最早有人于10月9日發(fā)現(xiàn)),經(jīng)深入研究后著作了《蛇夫座腳部的新星》(De Stella Nova in Pede Serpentarii),而該顆超新星亦以他命名為克卜勒超新星。他在1609年發(fā)表了關于行星運動的兩條定律,1618年發(fā)現(xiàn)了第三條定律,就是后來被稱為「克卜勒定律」的行星三大定律,定律說明了行星圍繞太陽轉的理論。公元1618年-1621年,他寫了《哥白尼天文學概要》,認為天文學分五個部分:
觀測天象
提出解釋所觀測的表觀運動的假說
宇宙論的物理學或形上學
推算天體過去或未來的方位
有關儀器制造和使用的機械學部分。
克卜勒接受了并發(fā)展了哥白尼的天體貴賤觀,認為太陽是宇宙的統(tǒng)治者,行星各依其軌道環(huán)繞太陽而行。行星運動三定律的發(fā)現(xiàn)為經(jīng)典天文學奠定了基石,促成了數(shù)十年后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
克卜勒也是近代光學的奠基者,他研究了針孔成像,并從幾何光學的角度加以解釋,并指出光的強度和光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克卜勒也研究過光的折射問題,1611年發(fā)表了《折光學》一書,最早提出了光線和光束的表示法,并闡述了近代望遠鏡理論,他把伽里略望遠鏡的凹透鏡目鏡改成小凸透鏡,這種望遠鏡被稱為克卜勒望遠鏡。
克卜勒也研究過人的視覺,認為人看見物體是因為物體所發(fā)出的光通過眼睛的水晶體投射在視網(wǎng)膜上,闡明了產生近視和遠視的成因?瞬防者發(fā)現(xiàn)大氣折射的近似定律,最先認為大氣有重量,并且說明了月全食時月亮呈紅色是由于一部分太陽光被地球大氣折射后投射到月亮上而造成的。1630年11月,克卜勒在里根斯堡發(fā)高熱,幾天后在貧病中去世,葬于當?shù)氐囊患倚〗烫。他為自己撰寫的墓志銘是:「我曾測天高,今欲量地深。我的靈魂來自上天,凡俗肉體歸于此地!
天文學著作
《宇宙的奧秘》(Mysterium cosmographicum)(1596)
《天文學的光學需知》(Astronomiae Pars Optica)(1604)
《蛇夫座腳部的新星》(De Stella Nova in Pede Serpentarii)(1606)
《新天文學》(Astronomia nova)(1609)
《折光學》(Dioptrice)(1611)
《世界的和諧》(Harmonices Mundi)(1618)
《哥白尼天文學概要》(Epitome astronomiae Copernicanae)(1618-1621)
《魯?shù)婪蛐潜怼罚═abulae Rudolphinae)(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