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第四次反“圍剿”
1935年 轉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 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后任湘鄂贛軍區(qū)政治部組織干事、破壞部部長、紅16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湘鄂贛軍區(qū)游擊隊政治委員。參加過南方3年游擊戰(zhàn)爭,湘鄂贛邊區(qū)反“圍剿”。湘鄂贛軍區(qū)主力紅軍長征后,被留下堅持游擊戰(zhàn)爭。經歷過皖南事變。隨23軍入朝作戰(zhàn),升任軍政治部主任,調24軍任政治部主任。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日戰(zhàn)爭時期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先后任新四軍第1支隊1團連指導員、營教導員,新1團政治處主任,新四軍蘇北軍區(qū)鹽城獨立團團長,第6師5l團政治委員。
1945年1月,任蘇浙軍區(qū)第3縱隊9支隊政治委員。參加了反“掃蕩”、反頑斗爭。
解放戰(zhàn)爭時期
解放戰(zhàn)爭初期,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qū)第一縱隊第3旅9團政治委員。
1946年5月,任第3旅政治部主任。
1947年11月,任華東野戰(zhàn)軍第4縱隊10師副政治委員。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戰(zhàn)軍第23軍67師政治委員。先后參加了萊蕪、孟良崮、魯南戰(zhàn)役,隴海路、平漢路破擊戰(zhàn),豫東、濟南、淮海、渡江戰(zhàn)役和解放杭州、上海戰(zhàn)役。
建國后
任上海警備區(qū)第二副政治委員。
1955年 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1967年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成立政法指揮部,李彬山是要負責人。同年成立的上海市文攻武衛(wèi)指揮部。
1972年 8月與野營訓練指揮部 合并成立的上海民兵指揮部。李彬山也是主要負責人。批林批孔運動一開始,張宜愛、李彬山寫信給張春橋,反映上海警備區(qū)在批林批孔運動中捂蓋子。張橋批示由王洪文主持市委常委和上海警備區(qū)常委開會,幫助警備區(qū)領導取得“主動權”。
1980年 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因李彬山犯反革命罪剝奪其所獲一級解放勛章。
1995年 在上海逝世。
叛亂
1976年2月20日晚上,在中央打招呼會議期間,江青到京西賓館馬天水住處,把馬 天水、徐景賢、王秀珍、黃濤、李彬山找去,又叫把已經睡覺的南京軍區(qū)司令員丁盛找去。江青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吧,“要集中火力揭批鄧小平,去年他斗了我?guī)讉月。我是關在籠子里的人,現(xiàn)在出來了,能講話了,我要控訴他!”還說,“什么言論自由啊,他是一言堂,獨立王國─法西斯!”
1976年10月8日,徐景賢、王秀珍獲悉“四人幫”被拘禁的消息后,決定發(fā)動武裝 叛亂。徐景賢、王秀珍、王少庸召集張宜愛、李彬山、市民兵指揮部施尚英、鐘定棟、市公安局薛干青、徐成虎進行緊急部署,決定建立指揮班子,設立兩個指揮點。為了控制調動部隊,8日晚,徐景賢、王秀珍通知張宜愛、李彬山、楊新亞 (上海警備區(qū)副司令員)、李仁齋(警備師師長)待命。深夜,徐景賢、王少庸、張宜愛、李仁齋進入一號指揮點,負責總的指揮,同時下達將警備區(qū)兩個連交給市委機關和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調動的手令。王秀珍、馮國柱、李彬山、楊新亞進入二號指揮點,具體部署武裝叛亂。由于中央采取了有力措施,及時制止了這一犯罪活動。
榮譽
1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2 獲二級八一勛章
3 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
4 獲二級解放勛章。( 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因李彬山犯反革命罪剝奪其所獲二級解放勛章)
5 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
參考資料
[1] 長興新四軍蘇浙軍區(qū)紀念館 http://www.cxxsj.org/inc/news_showtu.asp?id=368
[2] 新四軍蘇淅軍區(qū)紀念館 http://www.cxxsj.org/inc/news_showtu.asp?id=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