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士才(1906-1994),江西省興國縣均福山高寨村人。一九三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四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十五團團部政治指導員,十三團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谷諔(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營政治教
導員,晉西獨立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二團政治處主任,教導第三旅八團政治委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第七縱隊二十旅副政治委員,第一縱隊十九旅政治委員,鄂豫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司令員,江西軍區(q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江西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廣州軍區(qū)工程兵政治委員,廣西軍區(qū)第二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人物經歷
1906年,李士才出生于江西省興國縣均福山林場高寨村一個貧苦的山民家里。他的家庭坐落在逶迤連綿、云遮霧裹的覆笥山區(qū)。房子是用杉皮蓋頂、毛竹立樁的茅棚。山高水冷,田中稻子不長谷,即使長了也常常被野豬損害。山民們吃不飽肚子,便采蘑菇竹筍充饑。天然恩賜的食物受季節(jié)的影響,難以維生度日,只好上山打獵。山民厚道,村子里不管誰家打到了野獸,每家每戶都可以分上一份。但是獵獲野獸也得靠機遇和運氣,不是天天都能打到的,所以李士才從小就忍受了饑餓的痛苦,嘗夠了野菜的苦澀。后來聽進山收獸皮的商客說,走出山區(qū)到縣城去做小買賣比在山里困守要強得多。商客說得天花亂墜,李士才征得父母的同意,十多歲時就到泰和去學做餅。因他年小體弱,做不了重體力活,常挨老板的打罵。這種受人欺侮的窩囊日子實在無法過下去,他又返回均福山老家。
1929年春天,有一支舉著紅旗的隊伍在他村里借宿,這些人頭上都扎著一盞松光燈。他感到非常奇怪。他們對百姓們態(tài)度和藹,有說有笑,常常白天睡覺,晚上出去,隔幾
天就挑回許多大米、布匹、油鹽等物資,挨家挨戶給老百姓家里免費送去。不明事理的人說他們是“打生松棍(即打搶)的”,但他們對老百姓解釋說,這些東西原本就是老百姓的勞動果實、血汗結晶,被地主土豪搶去,現在我們把它要回來,歸還你們,天公地道。這些東西來得干干凈凈,你們大膽吃用。他們走后,從大人口里知道這是紅軍獨立二、四團的部隊。后來因為生活窘迫,李士才不得不又外出去賺“活錢”,到興國佛子嶺庵前賣涼粉。原本指望賺點錢回家,殊不知遇上國民黨張友仁的部隊“進剿”興國,這些嘍啰狼吞虎咽吃了他的涼粉一文不給。他開口向他們客客氣氣地討錢,卻遭到他們譏諷、嘲笑、咒罵和毒打,險些把命也送了。兩種軍人兩副模樣,誰好誰壞一目了然。1930年春,他的家鄉(xiāng)成立了蘇維埃政權,他頭一個報名參加革命,擔任過少先隊指導員。村蘇維埃選拔他到省蘇維埃政府工作。1934年2月,他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當過連、營、團的干部。在家里時,同村有位苦大仇深的妹子很愛他,做了一雙很結實的七層鞋子。他穿上這雙鞋子,像穿著一雙靴子,高高的鞋底,雪白雪白的,走起來很精神。但他舍不得穿。第五次反“圍剿”時,他把這雙鞋綁在背包上,草鞋爛了,寧愿打赤腳走路也舍不得換上。事有巧合,一次戰(zhàn)斗中,遭到敵人襲擊,子彈從后面打來,他居然沒有負傷。到了宿營時,解下背包一看,大吃一驚,子彈穿過鞋底扎進了背包,卻沒有傷著他的身子。戰(zhàn)友們挪愉說:“士才,好得你那個心愛的妹子給了你這套護身符(指鞋子),不然的話,u2018洋花生米u2019就進了你的胸膛羅!你怎么還不跟她結婚呢?”李士才紅著臉說:“我不是不想和她結婚,我就怕在戰(zhàn)場上光榮了,連累她當寡婦受凄苦,反正我們都年輕,等革命勝利再拜花堂也不遲。”團長拍著他的肩膀笑著說:“想不到你小子還懂得怎么愛一個人,好一個有情郎,等著吧,我們來喝你的喜酒!笨墒牵瑧(zhàn)爭的局勢變化很快,他來不及告別未婚妻就隨部隊出發(fā)長征了。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先后任村蘇維埃主席,省蘇維埃政府國民經濟部科員,紅軍第二補充師干部隊支部書記,紅三軍團第5師15團團部政治指導員,13團連政治指導員。1936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后任紅軍第2師政治部組織科干事。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李士才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營政治指導員,晉西獨立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2團政治處主任,晉冀魯豫軍區(qū)教導3旅8團政委。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第7縱隊20旅副政委,第一縱隊19旅政治委員,鄂豫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司令員,江西軍區(q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江西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廣州軍區(qū)工程兵政委,廣西軍區(qū)第二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解放后,李士才將軍曾三次回到故鄉(xiāng),關心家鄉(xiāng)建設。第一次是1950年,他回來看望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打聽那位情深妹子的下落。想不到那位妹子因盼他盼出了病,后來死了。他特地到那個安葬妹子的山坡上看望她的墳墓,連連作揖,脫帽致哀!懊米友剑一貋砜茨懔,現在革命勝利了,你在九泉之下也該高興吧……愿你安息!闭f罷凄然淚下,陪同的人都傷心落淚。第二次回來是60年代,這次他到高寨地子上的祖墳去掃墓。說小時候曾有一次被野豬追趕,實在跑不動了,便拿起木棍怒視野豬,結果野豬被他那副兇狠的樣子嚇跑了。說起這件事便問,現在山中的野獸多不多了。村民們告訴他,大躍進砍了不少樹木,山上樹少了,野豬也少了。他嘆息一聲說:“保護森林是我們公民的責任,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希望大家不要去毀林,要發(fā)動人人都來植樹造林。”他那片拳拳桑梓情,使在座的干部群眾很受感動。
1974年,李士才又回到了家鄉(xiāng)。看到處處密林叢叢,滿目蔥綠,非常高興。向村里干部一打聽,原來家鄉(xiāng)林場采取了許多新措施,訂立了許多鄉(xiāng)規(guī)民約,使這大片森林恢復了他參軍時的原樣。當時接待他的林場黨支部書記張照明和林場干部謝昆升向他匯報林場的建設規(guī)劃,他聽后,鼓勵
和表揚林場干部。這時他家里早就遷到了泰和縣的黃沙洲,已沒有一個親人在他出生地方了,但他仍深情的說:“這是我出生的故鄉(xiāng),你們(指著林場干部和群眾)就是我的親人,你們可以到贛州軍干所我家中來做客,我特別歡迎!焙髞砹謭鲇形换几窝椎睦贤,到贛州去檢查身體,真的去了他家。李士才熱情地留他在家中吃飯和住宿。吃飯時,這位林場干部才知道,滿桌的女孩男孩都不是李士才的親生兒女,他把愛人的妹妹和自己的外甥女接到身邊,還收養(yǎng)了一個孤兒。他把這些孩子看成是祖國的后代,體貼關懷、悉心撫養(yǎng)。送他們讀書,教育他們做人。李士才的妻子名叫顧冬遠,是部隊團級干部,也非常賢淑,把這些兒女視為親生,無微不至地關心體貼,使他們健康成長。李士才將軍參軍時沒有文化,在部隊里,他刻苦學習,曾入延安抗大,盡管文化水平不高,但很健談,看問題也很有水平,很有眼光。他不僅自己勤奮看書學習,還教育身邊的人要刻苦學習。為了鼓勵這位林場干部學習黨的方針政策,還特地買了一副老花眼鏡送給他:“一個人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活到老,學到老,才能跟上時代步伐,才不會掉隊喲!”均福山辦成一個國營林場,他離休后,多次回高寨看望,鼓勵林場職工植好林、管好林。均福山林場場長黃乾金來看望他時,推辭說自己年紀大了,看不清書上的小字后,李士才特地買了一副老花眼鏡送給他,并鼓勵說:“一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有困難可以克服,不學習就會被歷史淘汰!崩钍坎艑④姏]有親生孩子,卻把老家許多親友的子女帶到城里讀書,親自撫養(yǎng)教育孩子。他笑道說:“幫助鄉(xiāng)親們教育好下一代,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
1994年3月8日,李士才在廣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