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個人履歷
葛濤畫家,老子故里-----安徽渦陽人,1998—2001年研修于北京畫院、中央美院。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青年美協(xié)副秘書長,安徽省文聯(lián)國畫創(chuàng)作院畫家,合肥巨然文化藝術公司藝術總監(jiān),山水畫家。
獲獎作品
《丹霞盡染》入選文化部“群星展”并獲銀獎
《野渡》 入選 2000年中國建設書畫精品大展
《游云》入選2003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山谷晨曲》入選2004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云水風度》入選2006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春天的故事》入選安徽省首屆美術大展,并獲銅獎
《無聲的風》入選第一屆當代安徽國畫名家邀請者
《情系皖南》入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書畫展
《云的故鄉(xiāng)》入選中國美協(xié)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
《云涌夏蔭》入選“新徽派”山水畫名家作品特展
《空山臥浮云》入選2007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悠悠故鄉(xiāng)云》入選“黎昌杯”第五屆全國青年中國畫年展,并獲優(yōu)秀獎
《坐看云起時》入選“墨韻徽風”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都市假日》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作品展
《云水禪心》系列入選合肥優(yōu)秀中青年美術家作品展
社會評價
劉繼潮(安徽大學藝術院首任院長、教授、安徽省美協(xié)副主席、文藝評論家)的評價:
葛濤的山水畫作品,之所以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為他的畫既散發(fā)出古典氣息,又具有現(xiàn)代形式意味。他的畫多取大山大水,層層疊疊,滿構圖,滿而不塞。畫面的空間藝術處理,顯然來自傳統(tǒng)山水畫,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空間結構理論。如:《無聲的風》一畫中,近處的村落,中景的荷塘,遠山上的林木、流泉等,都歷歷在目清晰可辨,觀賞者似乎可以循著畫家的導引,邊游邊賞走入畫中,達到心目相融的慰藉、滿足和愉悅。云,作為傳統(tǒng)山水畫的構成原素,在葛濤那里被反復采用和強化。云有時作為實形,成為畫面黑白灰構成的組件;云有時作為虛體,起到推移層次空間、化實為虛的妙用。“云無心而出岫”,無心而無聲的云,一旦被有心的畫家,作為畫面構成原素來靈活使用,就給山水畫灌注了生機和靈魂。
中國山水畫的空間結構理論,與西方風景畫大異其趣。古典山水畫所蘊含的中國精神、中國氣派和中國特色,是我們民族最可寶貴的資源。在山水畫理論方面,宋代產生了郭熙的“三遠”說和沈括的“以大觀小”說。是“三遠”和“以大觀小”理論,共同構成古典山水畫的理論基石。關注葛濤的山水畫,也許與我的個人偏好有關,在我眼中,葛濤以自己的繪畫語言形式,恰當?shù)貙诺渖剿嫪毺氐目臻g理論思維,作了視覺的詮釋。葛濤雖屬當代年輕畫家,但,葛濤對傳統(tǒng)有較深的研究和敏慧的體悟,他的畫多有宋代大山水的氣勢和精神,有傳統(tǒng)圖式的痕跡和轉換性創(chuàng)造,而少有西方寫實繪畫的機械模擬。
葛濤的山水畫作品,清秀、清靜、清雅,雅俗共賞。如:《丹霞盡染千巖秀》、《悠悠故鄉(xiāng)云》、《山谷晨曲》、《家住白云間》等作品,畫面上濃淡干濕豐富而不漲目,粗細疾徐變化而不燥厲,筆墨嫻熟,整體而凈潤。葛濤的大山水圖式脫胎于傳統(tǒng)繪畫,葛濤的筆墨,卻被他巧妙地整合為畫境和情感的載體,進而開顯出山水畫的現(xiàn)代精神和現(xiàn)代氣息。
近年來,搞企業(yè)的人,有錢,有閑,藏畫,畫畫,這也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但其中,也不乏附庸風雅,裝腔作勢,作踐中國畫的商業(yè)炒作。葛濤與那些票友全然不同。盡管,葛濤沒有專業(yè)畫家吃國家俸祿的優(yōu)越條件,葛濤也沒有職業(yè)畫家自由擁有全天侯時間的幸運,但葛濤著意追求中國畫藝術的專業(yè)水準。他有多件作品入選全國中國畫大展,又有多件作品在全國專業(yè)大展中獲獎。葛濤給自己所確立的人生之路,多一份挑戰(zhàn),多一份艱辛,多一份美麗。在世俗的紛煩中尋求超脫與寧靜,在應對生活的忙亂中保留精神的自由。對藝術,葛濤的態(tài)度是虔誠的,對中國畫創(chuàng)作,葛濤的情感是真摯的。葛濤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取得更大成就,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