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出生
柯九思出生在群山簇擁、碧溪環(huán)繞的今仙居縣田市鎮(zhèn)柯思岙村。也許是自幼飲神龍瀑之甘泉,受括蒼山秀靈之氣熏陶之故,長大后,柯九思才華橫溢,藝冠畫壇,成為元代著名書畫家。
經(jīng)歷
其父柯謙,曾任翰林國史檢閱、江浙儒學(xué)提舉,是元朝仙居較為顯揚的一個官宦?戮潘际芷涓傅挠绊,自幼愛好書畫,聰穎絕倫,被視為神童。天歷元年(1328),柯九思游學(xué)建康經(jīng)人引薦結(jié)識了懷一 圖帖睦爾。不久懷王繼位稱帝,是為文宗?戮潘急皇谟璧淙鹪憾际拢ㄕ咂,掌管瑞寶和禮用玉器)一職。天歷二年,元文宗仿宋閣學(xué)制,柯九思被遷升為奎章閣鑒書博士(正五品),專門負責宮廷所藏的金石書畫的鑒定。皇帝對柯九思頗信任,為讓他能自由出入禁中,皇帝特“賜牙章得通籍禁署”,與奎章閣侍書學(xué)士虞集一起常侍皇帝左右?伦鳟嫞蓊}詩,“寵顧日隆”。虞集寄詞柯九思的長短句《風人松》中提到的“晚值金鑾殿”、“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就是當時的一種實錄。后因朝中官僚的嫉忌及文宗去世,柯九思束裝南歸,退居吳下,流寓松江(今屬上海市)姻脂橋。
“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柯九思的南歸使名士云集的江浙文壇增添了活力。但這位“先一奈是丹丘仙,迎風一笑春翩翩”,“狂逸有高海岳之風”的風流名士受此油印重打擊后,心情十分悒郁。據(jù)柯德《春花秋花草堂筆記》載,至元五年(1339)柯九思曾回轉(zhuǎn)故鄉(xiāng)仙居,“每憶大都,皆不堪往事。”一老道請他作畫吟詩,心情不佳的他以“山不入目不能畫,水未入懷不能吟”為由婉言謝絕。至正三年(1343)十月,柯九思暴卒于蘇州,年僅五十四歲。
藝術(shù)成就
著作一
“自許才名今獨步”,作為文學(xué)侍從之臣, 柯九思仕途失意,并不得志。但在文學(xué)藝術(shù)領(lǐng)域卻是多才多藝、卓有成就。他工詩文、好詩翰、識金石,可謂集詩人、詞家、金石鑒賞家于一身。然,柯九思最擅長的還是書和畫,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的書法作品傳世絕少,行楷是其所長,字體早期秀逸,晚年沉郁。雄偉中具質(zhì)樸之骨力,厚重中見挺拔之秀氣,具有獨行的藝術(shù)魅力?戮潘祭L畫成就最高,影響極大。所畫山水,蒼秀渾厚,丘壑不凡;花鳥石草,淡墨傳香,饒有奇趣。他尤善畫墨竹,發(fā)展了墨竹畫鼻祖文同的畫法,別開生面將中國古代的書法融于畫法之中,“寫干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即 顏真卿)撇筆法”,這是卓越而獨特的創(chuàng)造?戮艊P下的墨竹“各具姿態(tài),曲盡生意”,新竹拔地而起,枝茂葉盛,欣欣向榮;老竹稍稍倚斜,枝葉扶疏,勁節(jié)健骨;幼竹奮發(fā)向上,稚葉初長,充滿朝氣。正如元朝國子祭酒劉鉉所贊嘆的“晴雨風雪,橫出懸垂;榮枯稚老,各極其妙!贝送猓鞒瘎⒉疁、清朝乾隆皇帝對柯九思的墨竹都有題詠之作。 藝術(shù)是永恒的?戮潘嫉漠嬕娪诤蟠浾哳H少,但因其名聲大,偽作也不少。如今尚存比較可靠的精品是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清閟閣墨竹圖》和上海博物館的《雙竹圖》。
著作二
博學(xué)能文,善寫墨竹,師文湖州。長于畫山水、人物、花卉;槎芽竹石,師蘇東坡。畫大樹枝干,皆以一筆涂抹,不見有痕跡,形神俱備。其蒼松翠柏,林木煙梢,古氣磅礴,別有淡逸之趣。凡內(nèi)府所藏法書名畫,皆由鑒定,又善鑒識金石。作品留傳至今的有《竹石圖》等。著有《竹譜》一書。能詩文,有《丹丘生集》輯本。
收藏愛好
柯九思不僅是位書畫家,而且也是元代最負盛名的鑒藏家。他一生好文物,富收藏,精鑒賞。曾得晉人《黃庭內(nèi)景經(jīng)》真跡,因題其室曰“玉文堂”。據(jù)文獻記載,柯九思收藏的書畫文物 范圍很廣,上至晉人名帖,下至元人字畫,以及三代金石鼎彝等,琳瑯滿目。他與博雅之士游歷,臨摹、觀賞名畫法帖,從魏晉“二王”,到隋唐五代、宋元歷朝大家字畫,各種流派,幾無不有。而且皆細心研究,每見佳作,反復(fù)揣摩,用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得心應(yīng)手。他有意把自己與米芾相比,慘淡經(jīng)營,30歲時,“庋藏書畫以米家畫舫相比”。他收藏《曹娥碑》,朝野驚嘆,虞集贊曰:“敬仲家無此書,何以鑒天下之書耶?”他出入朝野,飽覽飫看公私收藏,逐漸樹立起較高的威望,許多文人都邀請他鑒定各自的藏品。
柯九思《陸浚之皇極賦跋》
早年,柯九思以書畫為重,30歲時,“庋藏書畫以米家畫舫相比”,規(guī)模相當,成為一大鑒藏家。他好法書,“多蓄魏晉法書,至宋人書,殆百十函”,收藏過一些照耀書法史的名帖,《曹娥碑》、《定武蘭亭五字損本》、晉人《黃庭內(nèi)景經(jīng)》、王獻之 《鴨頭丸帖》、林藻 《深慰帖》、蘇軾《天際烏云帖》、黃庭堅《動靜帖》、《荊州帖》、米芾《拜中岳命詩卷》都曾為柯氏收藏。
然而,柯九思更精于名畫的鑒賞,他用書畫家的眼光去評價繪畫,富有說服力,從現(xiàn)有資料來看,經(jīng)柯九思收藏的名畫甚為可觀,而且大都為精品,如隋鄭法士《讀碑圖》、唐張萱《明皇出騎圖》、韋偃 《雙騎圖》、五代阮郜 《閬苑女仙圖》、宋人 《溪山行旅圖》、《老子像》、米芾《春山瑞松圖》、揚無咎 《四梅圖》、趙孟堅《歲寒三友圖》等。而且他的收藏不僅僅局限于唐宋名畫,元代前輩畫人的作品也在他收藏之列。如趙子昂 《秀石疏林圖》、《秋郊飲馬圖》、任仁發(fā) 《二馬圖》、何澄《歸莊圖》、方從義《惠方舟行圖》、曹知白《遠山疏林圖》都為其收藏,這些作品都不失為中國繪畫史上的名跡。
同許多大鑒藏家一樣,柯九思的收藏用印頗多,主要有“柯九思”、“柯氏敬仲”、“丹丘柯九思章”、“敬仲書印”、“柯氏真賞”、“柯氏秘笈”、“訓(xùn)忠之家”等朱文印,“柯氏私印”、“丹丘生”、“任齋”等白文印,“玉堂柯九思私印”葫蘆朱文印。凡鈐有柯氏真印的書畫作品,一般多為真跡,且相當一部分為精品。
書畫欣賞
《清閟閣墨竹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2.8厘 橫58.5厘米。此圖畫竹兩竿,依巖石挺拔而立,石旁綴以雅竹小草。竹頁以書法之撇筆法寫之,墨色濃潤,濃淡相間,沉 著勁挺。畫風從文同中變出,石用披麻長,圓勁渾厚,具有空間及體積感。畫面清雅秀美,神足韻高,自有一股勁挺拔俗的清高之氣,在元代的畫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這幅畫是柯九思為倪瓚畫的,“清秘閣”是倪瓚的齋號。該畫款云:“至元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秘閣因作此卷,丹丘生題”。下鈐“柯氏敬仲”朱文方印,四角均有柯九思印記,左上角為“敬仲畫印”朱文方印,左下角為“錫訓(xùn)堂章”白文方印。右上角為“奎章閣鑒書博士”白文方印,右下角為“訓(xùn)忠之家”白文方印。此畫的有中下部有倪瓚的收藏印兩方:“倪瓚之印”白文方印、“經(jīng)鉏齋”朱文方印。畫上款字的書法字體與柯九思的其它作品上的字寫法相同。質(zhì)地紙為精制的粗簾紋紙。
從流傳過程來看,明代中期為項元汴所藏,鈐有項氏印章三方;明末為歸來(希之)所藏,鈐有“希之”朱文方;清初為卞永譽所藏,鈐有卞氏“式古堂書畫”等收藏印四方;后來為安歧(儀周)所藏,鈐有“儀周鑒賞”白文長方。辉俸鬄榍鍖m收藏,鈐有乾隆五璽,并有乾隆題七律詩一首,最后為龐元濟收藏,鈐有龐氏收藏印一方。上官宮詞 紙本 30.9X53cm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美術(shù)館藏
柯九思《老人星賦》,行書,紙本墨跡,縱25厘米,橫268厘米,北京榮寶齋藏。
柯九思《晚香高節(jié)》軸紙本 縱126.3cm 橫75.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作或可印證柯九思自云“寫干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