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禮三生性聰敏,記憶超群,從師四年就能接替師傅攔門耍簽。隨師搭班,連續(xù)演出整整十年,直到二十九歲才另置戲箱,建班立業(yè),攔門主演。主要活動于平利、鎮(zhèn)坪、旬陽及湖北的竹溪、竹山一帶。其藝術特點是:唱念兼優(yōu),感情豐富。嗓音亮,音域寬,音質厚,韻味濃,行腔婉轉甜潤,擅長演唱悲壯哀怨、慷慨激昂的“冤仇戲”和幽默活潑、情趣橫生的“花柳戲”。最有影響的劇目是:“《蝴蝶杯》、《龍鳳配》、《忠孝義》、《恩義亭》、《九蓮燈》、《趕潘》及《沽酒》等。
1956年。樊禮三首將弦子腔傳統(tǒng)劇《沽酒》帶進省城,參加了“陜西省皮影、木偶戲曲會演”,榮獲了演出一等獎。1957年赴安康地區(qū)戲劇挖掘組,匯集整理了弦子戲傳統(tǒng)劇目一百二十八本,省藝研所至今還保存有樊禮三獻出的八本弦子腔傳統(tǒng)戲(手抄本)。1958年,樊禮三應聘到平利縣劇團當師帶徒,培養(yǎng)青年演員,并大膽改革,與該團葛天民合作,將弦子腔皮影戲《沽酒》改編為《三石二兩七》搬上大戲舞臺,由人扮演。1960年參加了陜西省新搬上舞臺戲曲劇種匯演,受到大會表彰和獎勵。陜西省廣播電臺還為該劇的唱腔錄了音,并多次對外播放。1962年因病逝于家中,終年六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