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元僖
字蘭簃,順德大良人。生于嘉慶十四年(1809),是修筑清暉園的御史龍廷槐的侄子,道光十五年(1835)中進士,歷任待講,國子監(jiān)祭酒,太常寺卿、會試副總裁等。咸豐四年(1854年);陳吉三合會起義失敗后,龍元禧積極配合清政府后起義民眾反攻倒算,還把團練的勢力伸展到外縣,幫助當?shù)亟y(tǒng)治者鎮(zhèn)壓民眾,雙手沾滿人民的鮮血。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廣州城郊及各縣人民紛紛組織團練自衛(wèi),龍元禧等人在大良成立廣東團練總局與各地基層團勇一起岡仇敵愾,保衛(wèi)鄉(xiāng)土。同治元年,龍元僖回縣,除了協(xié)助官府進行治安管理處,也做了一些有益民生的工作,如創(chuàng)辦大良義倉,修筑破舊堤段,疏道河道等,在錢糧捐納方面,能在某種程度上顧念民力凋敝,屢次吁請省六予以減免。光緒九年(1883),74歲的龍元禧受命出主縣內(nèi)防御工作。第二年九月,中國正式對法宣戰(zhàn),順德團防總局隨即成立。下月,龍元僖“無疾而終”觀其一生,既鎮(zhèn)壓過起義民眾,也為抗擊英、法侵略軍出過力,是一個功罪互見的人物。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tài)的區(qū)別在于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藝術家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來表現(xiàn)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并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于生理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