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四川教育學院化學系有機化學教授 男,博士,教授,漢族,中共黨員,1963年6月生于四川眉山。1985年畢業(yè)于樂山師范?茖W校化學專業(yè),1992年獲四川大學有機化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香港浸會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先后兩次應邀到香港浸會大學作訪問研究,F(xiàn)任四川教育學院化學系有機化學教授、系主任、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四川教育學院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樂山師范學院客座教授、省級精品課程《環(huán)境化學》和校級精品課程《高等有機化學》負責人、國際著名學術刊物《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自由審稿人。1995年被確立為省級有培養(yǎng)前途的青年骨干教師,受到上浮一級工資的獎勵;2005年獲香港浸會大學Jerry W. Barrett教授學術研究獎;2008年榮獲“四川省師德標兵”稱號。
從事有機合成和有機光電子材料研究工作。在新型的有機非線性光學材料和有機電致發(fā)光材料的合成與基礎應用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先后在德國《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歐洲化學雜志(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美國《材料化學(Chemistry of Materials)》、《有機通訊(Organic Letters)》、《有機化學雜志(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英國《材料化學雜志(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60余篇,其中29篇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SCI論文中,影響因子4.0以上的10篇,合計已被國內外同行專家引用350多次。發(fā)表在美國材料化學(Chemistry of Materials,2005,17,5032-5040)上的研究成果,通過在二聚芴分子骨架中插入具有不同電子性質的結構單元,對其發(fā)光二極管的發(fā)光顏色實現(xiàn)了有效的調節(jié),首次獲得了從藍紫色(412 nm)到紅色(680 nm)的全彩色發(fā)光材料,此材料的全彩發(fā)光照片被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作為網站背景,被認為此研究成果可以充分展示化學合成的魅力。尤其是2006年作為通訊作者發(fā)表在英國材料化學雜志(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2006, 16, 765-772)上的有關空穴阻擋材料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被審稿人認為是此領域為數(shù)不多的研究論文,并被編委會評選為熱點文章(Hot Paper)加以推廣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