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授的主要課程
《中國近代史》
《中國現代史》
《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史》
《安徽地方史》
《中國文化史》
《中國歷史與文化》
主要獲獎情況
1995年,被評為安徽省首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
2003年,論文《略論周馥對直隸河道的治理》獲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01-2002年度)優(yōu)秀成果獎。
2004年,被評為安徽省省模范教師,受省人事廳、教育廳表彰。
2005年,被遴選為安徽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
2005年,教研成果“三年制師專綜合文科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與課程結構體系研究”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5年,專著《周馥與晚清社會》獲池州市首屆社會科學獎二等獎。
2006年,主講的《中國近現代史》被評為安徽高等學校省級精品課程。
2006年,被評為安徽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名師。
2006年,專著《周馥與晚清社會》獲2003-2004年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著作三等獎
2007年,主編的《中國歷史與文化》(下)被確定安徽省高等學校“十一五”省級規(guī)劃教材(本科)。
2008年,《近代安徽:自然災害重壓下的鄉(xiāng)村》獲2007-2008年全省社科學文學藝術出版優(yōu)秀成果獎著作二等獎。
2008年,教研成果“u2018專升本u2019型高校的辦學定位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研究”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8年,教研成果“《歷史與社會教育學》理論體系和內容結構研究”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2009年,被遴選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
2011年,被遴選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2012年,被遴選為安徽省首批二級教授。
2012年,教研成果“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地合作共建的理論與實踐——以池州學院為分析對象”(2012cgj266)”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主持的研究項目
1.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安徽教育名人傳略”(1990-1992)
2.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興辦實業(yè)、治河屯田的東至人——周馥研究”(1995-1997)
3.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周馥后續(xù)研究”,編號:2001JW003(2001-2003)
4.安徽省級教研項目:“三年制?粕鐣ぷ鲗I(yè)培養(yǎng)目標與課程結構體系研究”,編號:JYXM2003275(2003-2005)
5.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自然災害重壓下的鄉(xiāng)村——近代安徽自然災害研究”,編號:2006SK309(2006-2007)
6.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近代安徽自然災害與鄉(xiāng)村社會研究”,編號:AHSKF05-06D59(2006-2007)
7.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委托項目:“生態(tài)文明在安徽的理論與實踐”(2007-2009)
8.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古代安徽自然災害研究”,編號:2008sk358zd(2008-2010)
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近代淮河流域自然災害與鄉(xiāng)村社會研究”,編號:09BZA043
(2009-2011)
10.2009年度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科研活動經費資助項目:“古代安徽自然災害研究”(皖人社秘[2009] 248號)(2009-2011)
11.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員科研活動經費資助項目:“近代淮河流域自然災害與鄉(xiāng)村社會研究(皖人社秘[2011]381號)”(2011-2013)
12.省教學研究重點項目:“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研究”,編號:2012jyxm563(2012-2014)
主要研究成果
著作類
1.《周馥與晚清社會》,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近代安徽:自然災害重壓下的鄉(xiāng)村》,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國民主革命時期通史(下冊)》(合著),東方出版社,1990年版。
4.《中國古代史(下冊)》(合著),中州古籍出版,1990年版。
5.《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合著),中國展望出版社,1991年版。
6.《安徽歷史》(合著),中國地圖出版社,2004年版。
7.《中國歷史與文化(下冊)》(主編,并撰寫9萬字),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8.《國學四十講》(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論文類
1.《略論辛亥革命時期張謇的政治態(tài)度》,《池州師專學報》,1991年第2期。
2.《略論陳獨秀在安徽辛亥革命中的歷史作用》,《省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安徽辛亥革命論文選》,1992年8月。
3.《中國留學教育創(chuàng)始人容閎》,《文史知識》,1994年第9期。
4.《試論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的原因》,《社會科學新思維》,成都科大出版社,1994年版。
5.《鮮為人知的辛亥功臣——程家檉》,《文史知識》,1995年第3期。
6.《戲曲活化石——儺戲》,《安徽日報》,1995年5月5日。
7.《誰是中國第一家銀行》,《金融日報》,1995年6月6日。該文被《中國教育報》,1995年6月18日全文轉載。
8.《晚清外交英才——劉瑞芬》,《文史知識》,1995年第9期。
9.《試論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作用》,《社會科學文薈》(下),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10.《有關臺灣民主國的幾個問題》,《天津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該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1996年第7期,全文轉載。
11.《林則徐近代國防思想芻議》,《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12.《“灤開合并”新探》,《天津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第5期。
13.《對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思考》,《池州師專學報》,1996年第4期。
14.《“灤開合并”探微》,《池州師專學報》,1996年第2期。
15.《周馥年譜》,《池州師專學報》,1997年第2期。
16.《洪秀全對傳統(tǒng)文化的叛逆與復歸》,《安徽史學》,1997年第3期。該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1997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7.《論宋教仁憲政思想》,《安徽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18.《論宋教仁的經濟思想》,《安徽教育學院報》,1997年第3期。該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1998年第2期,全文轉載。
19.《洪秀全“異夢”的民俗透視》,《民間文化》,2000年第7期。
20.《周馥與山東黃河的治理》,《池州師專學報》,2000年第4期。
21.《略論周馥對直隸河道的治理》,《海河水利》,2001年第1期。
22.《清一條鞭法上縉紳地主阻礙勢力消失原因淺探》,《池州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
23.《林則徐治水述論》,《海河水利》,2001年第5期。
24.《期望·改正·敵視——西方傳教士對太平天國態(tài)度的演變軌跡》,《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25.《關于中國近代史課程改革的思考》,《池州師專學報》,2002年第2期。
26.《孫中山的農業(yè)科技思想》,《海河水利》,2002年第2期。
27.《孫中山對傳統(tǒng)農業(yè)的改造》,《古今農業(yè)》,2002年第3期。
28.《試論魏源的治水思想》,《海河水利》,2002年第5期。
29.《論梁啟超的“新文體”》,《五邑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30.《近代皖南茶業(yè)盛衰之探析》,《農業(yè)考古》,2002年第4期。
31.《論西方傳教士對太平天國的態(tài)度》,《池州師專學報》,2002年第1期。
32.《林則徐的救災思想》,《現代教育研究(香港)》,2003年第2期。
33.《論孫中山的法治思想》,《現代法學》,2003年第4期。
34.《關于綜合文科教育專業(yè)建設若干問題的探討》,《池州師專學報》,2003年第4期。
35.《論周馥對山東黃河的治理》,《海河水利》,2003年第4期。
36.《周馥與山東黃河的治理》,《安徽史學》,2003年第6期。該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地理”,2004年第2期,全文轉載。
37.《孫中山關注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光明日報(理論版)》,2003年12月2日。
38.《孫中山對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的思考》,《光明日報(理論版)》,2004年3月16日。
39.《孫中山的農業(yè)科技思想》,《農業(yè)考古》,2004年第2期。
40.《論周馥的治水思想》,《中國農史》,2004年第2期。
41.《孫中山關于傳統(tǒng)農業(yè)改造的設想》,《巢湖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42.《近些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綜述》,《池州師專學報》,2004年第6期。
43.《孫中山的治腐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44.《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態(tài)環(huán)境史研究綜述》,《古今農業(yè)》,2005年第3期。該文被“新華文摘”200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45.《洪仁隕衩匚幕難釔氤健罰豆鬮魘Ψ洞笱аПā罰?006年第1期。
46.《美棉在中國的引種與發(fā)展》,《中國農學通報》,2006年第3期。
47.《20世紀以來安徽自然災害史研究綜述》,《池州師專學報》,2006年第1期。
48.《論孫中山的生態(tài)保護思想》,《中國農學通報》,2006年第9期。
49.《再現西部農業(yè)歷史的輝煌——<中國西部農業(yè)開發(fā)史研究評介>》,《巢湖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50.《周馥治理匪患的六字方針》,《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51.《近代安徽自然災害與鄉(xiāng)村秩序的崩壞》,《中國農史》,2007年第2期。
52.《近代安徽自然災害的特征》,《災害學》,2007年第2期。
53.《論近代安徽自然災害的成因》,《池州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54.《西方科技在近代中國的傳播:1861-1895》,《中州今古》,2007年第4期。
55.《周馥對晚清社會問題的關注與治理,皖江文化與東向發(fā)展——第二屆皖江地區(qū)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選編》,《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6.《近代以來安徽池州圩田開發(fā)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評析》,《古今農業(yè)》,2007年第4期。
57.《論周馥任山東巡撫時期的經濟改革舉措》,《青島農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1期。
58.《論周馥在兩江總督任期的經濟改革舉措》,《淮陰工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59.《周馥與近代鐵路事業(yè)》,《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60.《近代安徽自然災害與人口的變化》,《安徽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61.《自然與賑濟——近代安徽民間社會對災荒的救助》,《中國農史》,2009年第3期。
62.《民國時期安徽淮河流域的自然災害及災害救助》,《災害學》,2009年第2期。
63.《近代安徽農作物品種改良與推廣事業(yè)述論》,《古今農業(yè)》,2009年第4期。
64.《安徽東至周氏家族與近代中國實業(yè)——以周馥為中心的考察》,《池州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65.《周馥與北洋海軍》,《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0年第2期。
66.《林則徐對西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注與治理》,《光明日報(理論周刊)》,2010年6月8日。
67.《周馥教育改革主張與新式教育實踐述論》,《青島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68.2010年第2期。
69.《近代安徽水利事業(yè)述論,《安徽史學》, 2010年第4期。
70.《自然災害對近代安徽鄉(xiāng)村環(huán)境的破壞》,《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71.《周馥與清末“新軍”的編練》,《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10年第5期。
72.《重災打擊下的安徽農業(yè)生產——以20世紀30年代3次大災害為中心的考察》,《江淮論壇》,2011年第6期。
73.《宋元時期安徽自然災害探析》,《古今農業(yè)》,2011年第2期。
74.《宋前時期安徽自然災害初探》,《池州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75.《明代安徽自然災害及災荒救治》,《池州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76.《關于安徽古代自然災害研究的現實思考》,《宿州學院學報》,2011年第8期。
77.《20世紀以來淮河流域自然災害史研究述評》,《淮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78.《清代前期安徽自然災害的歷史考察:1644-1840》,《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
79.《明清詩人筆下的淮河災荒》,《古今農業(yè)》,2012年第3期。
80.《自然災害打擊下農民生活的貧困——以近代安徽為中心的考察》 ,《中國農史》2012年第4期。
8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室工作的基本路徑:研究與指導》,《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3期。
8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路徑選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83.《抗戰(zhàn)時期花園口決堤對皖北黃泛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安徽史學》,2013年第3期。
84.《清代對安徽災荒的救助:1644-1840》,《池州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85.《近代安徽自然災害與鄉(xiāng)民的習俗信仰》,《古今農業(yè)》,2013年第2期。
86.《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質量標準的建構》,《黃山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
87.《新建本科院校理工類專業(yè)實踐育人模式的構建》,《巢湖學院學報》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