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與蔡桓公相似的稱呼蔡桓侯,是春秋時蔡國(現(xiàn)今河南省上蔡縣一帶)第七代國君。蔡桓侯為蔡宣侯的兒子,承襲蔡宣侯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714年—前695年,共20年。
人物釋疑
蔡桓公不是蔡桓侯
蔡國君主是侯爵,齊國君主是公爵,按“公、侯、伯、子、男”的順序,公爵要比侯爵高一級。蔡桓公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齊桓公,名叫田午。之所以稱為蔡桓公,是因為“當時蔡國已亡,而齊國都上蔡,故說蔡桓公!边@是古籍上對人物稱謂的習慣用法。不過,此稱呼有爭議的一點,便是齊國都城一直在臨淄,并不是所謂的上蔡。既然是在臨淄,自然無法因為“齊國都上蔡”而“故說蔡桓公”的說法。(各位可以看上蔡與臨淄)
蔡桓公是戰(zhàn)國齊桓公
蔡桓公是田齊桓公,即戰(zhàn)國齊桓公,名為田午。蔡桓公不是春秋五霸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名為呂小白。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分為兩個階段,即呂氏齊國、田氏齊國。田氏代齊以后,國名、君主爵位田氏依然沿用。
蔡桓侯是蔡國君主
蔡桓侯是春秋時蔡國(現(xiàn)今河南省上蔡縣一帶)第七代國君。蔡桓侯為蔡宣侯的兒子,承襲蔡宣侯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714年—前695年,共20年。
綜上所述,蔡桓公不是蔡國君主,而是田氏齊國君主,史稱田齊桓公,絕非蔡國君主,也不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公子小白(姜小白)。
相關(guān)資料
《扁鵲見蔡桓公》 選自《韓非子·喻老》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將恐深!被负钤唬骸肮讶藷o疾。”扁鵲出,桓侯曰:“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huán)走;负罟适谷藛栔怡o曰:“疾在腠理,湯〔tàng〕熨〔wèi〕(中醫(yī)用布包熱藥敷患處)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中醫(yī)用針或石針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jì)(中醫(yī)湯藥名,火齊湯)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矣!本游迦,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注譯
扁鵲(biǎnquè):姓秦,名越人,戰(zhàn)國時鄚(mò)地(今河北省任丘縣境內(nèi))人,醫(yī)術(shù)高明。所以人們就用傳說中的上古神醫(y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
蔡桓公:實指齊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歲),田氏代齊以后的第三位齊國國君,謚號為“齊桓公”,因與“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齊國的齊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稱“田齊桓公”或“齊桓公午”。因為當時蔡國已亡,而齊國都上蔡,故說蔡桓公。
小結(jié):以時間為序,寫扁鵲與蔡桓公的四次見面,又傳神地再現(xiàn)兩人見面時不同的神態(tài)、語言和性格,突出扁鵲慧眼識病,盡職盡責,敢于直言,機智避禍,和桓公的驕橫自信、諱疾忌醫(yī)。結(jié)尾,扁鵲不得不逃亡,暗示了專制君主統(tǒng)治下的殘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時醫(yī)過,防微杜漸的道理,頗能引人深思。
同名人物
齊桓公在齊國歷史上是有兩個的,第一個是春秋時的齊桓公,姜姓,史稱公子小白(公元前六八五——前六四三年在位),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使齊國強盛起來,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另一個是戰(zhàn)國時的齊桓公,田姓,名午。(公元前三七四——前三五七年在位)。他父親發(fā)動政變?nèi)〈希院笕藢⒋藭r的齊國稱為田齊。 扁鵲是齊國人,桓公午六年,扁鵲回到本國,給桓公午治病?苫腹绻虉(zhí)己見,諱疾忌醫(yī),結(jié)果死去。
蔡國的桓公是姬封人 前714年—前695年 在位20年,網(wǎng)上很多地方說是第七位君主,不確。因為蔡的建立是和周朝幾乎同時的(公元前11世紀中期),到蔡桓公的時候大概是300多年,第七位君主的可能性極小,大概在十三四位的樣子是比較合適的,甚至十七八位也不是不可能。
齊國的蔡桓公,就是田齊桓公午(前400年—前357年,44歲),戰(zhàn)國人,生於齊康公五年。相傳名醫(yī)扁鵲曾為他看病,在起病由輕到重衍變時連勸了三次,田午因為諱疾忌醫(yī)而不聽,后來扁鵲再來時,現(xiàn)其已病入膏肓,只得轉(zhuǎn)身而退,并連夜逃往秦國去了,結(jié)果沒多久田午就病發(fā)而去世了。
文獻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被负畈粦。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邮眨怡o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负罟适谷藛栔怡o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薄 【游迦眨负铙w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
作品譯文
扁鵲覲見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著看了一會兒,扁鵲說:“您有小病在皮膚紋理間,不醫(yī)治恐怕會加重。”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后,桓侯說:“醫(y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以此作為(自己的)功勞! 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桓侯,說:“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膚里面了,不及時醫(yī)治將會更加嚴重!被负钣植焕聿。扁鵲離開后,桓侯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桓侯,說:“您的病在腸胃里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加嚴重!被负钣譀]有理睬。扁鵲離開后,桓侯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在進見時遠遠看見桓侯就轉(zhuǎn)身跑了;负钐匾馀扇藛査槭裁磁埽,扁鵲說:“小病在皮膚紋理間,是湯熨的力量能達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膚里面,是針灸的力量能達到的部位;病在腸胃里,是火劑湯的力量能達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性命的神的事情了,(醫(yī)生)是沒有辦法醫(yī)治的,F(xiàn)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 又過了五天,桓侯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jīng)逃到秦國了。于是桓侯就病死了。
創(chuàng)作背景
戰(zhàn)國時代是群雄并立,戰(zhàn)亂頻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輩出學術(shù)思想空前活躍的年代。諸子百家為了宣揚自己的主張紛紛著書立說、聚眾講學!皶r代造英雄”,這樣的時代要求當時的作家的著作邏輯嚴謹,精心選材,說理透徹,令人信服。本文僅以199字的篇幅包容了這樣豐富的內(nèi)容,在運用比喻說理,敘述事件,塑造人物等方面都不失為先秦散文中的佳作,這也體現(xiàn)了時代對作家的要求是如此嚴格。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yī)。據(jù)人考證,約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零七年),
年(公元前三一○年)。他為什么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jīng)》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guān)。因為醫(y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為那里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里,就給那里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yī)術(shù)高明的醫(y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yī)療實踐中,刻苦鉆研,努力總結(jié)前人的經(jīng)驗,大膽創(chuàng)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yī)術(shù)高明的醫(y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于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
蔡桓公,即田齊桓公,田氏代齊以后的第三位齊國國君,謚號為“齊桓公”,因與“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齊國的齊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稱“田齊桓公”或“齊桓公午”。田齊桓公本名田午,史載他“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意思是說他殺了齊廢公田剡而自立。在位時曾創(chuàng)建稷下學宮,招攬?zhí)煜沦t士,聚徒講學,著書立說。一時人才薈萃,彬彬大盛,齊宣王時規(guī)模達到鼎盛。
內(nèi)容歸納
這篇故事選自《韓非子·喻老》,題目是后人加的。內(nèi)容帶有勸喻型性。文章以時間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發(fā)展為線索,通過扁鵲“四見”的局勢,通過記敘蔡桓公因諱疾忌醫(yī)最終致死的故事,闡明一個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yī)。同時給人們以啟迪: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y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于未然。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全文敘述生動,條理清晰?坍嫷膬蓚人物形象簡潔、傳神。
以時間為序,寫扁鵲與蔡桓公的四次見面,又傳神地再現(xiàn)兩人見面時不同的神態(tài)、語言和性格,突出扁鵲慧眼識病,盡職盡責,敢于直言,機智避禍,和桓公的驕橫自負、諱疾忌醫(yī)。結(jié)尾,扁鵲不得不逃亡,暗示了專制君主統(tǒng)治下的殘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時醫(yī)過,防微杜漸的道理,頗能引人深思。
文章寓意
1.有病要及時醫(yī)治,以免耽誤病情。
2.要正視自己的缺點與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要防微杜漸。
3.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評,及時改正調(diào)整,修正自己。
4.善于批判主觀猜忌,知道拒絕忠告的危害。
5.體現(xiàn)了中醫(yī)“治未病”的思想。
6.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要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y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于未然。若一意孤行,后果則不堪設想,要在適當?shù)臅r候聽取他人的意見,防微杜漸,對癥下藥,及時醫(y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