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記人物趙五娘
秀才蔡伯喈上京應(yīng)試,得中狀元。
被馬相爺看中,欲招贅為婿。伯喈思念妻趙五娘,不從,馬相爺以皇旨相壓,并命伯喈好友臨摹伯喈筆跡,逼趙五娘改嫁。伯喈家鄉(xiāng)連年大旱,五娘吃糠敬養(yǎng)公婆。公婆得知伯喈入贅相府,含恨而死。五娘剪賣青絲,埋葬雙親,上京尋夫。馬相爺又差人馬踏五娘于風雪之中。得道長相救的五娘扮成道姑摸樣,與病入膏肓的蔡伯喈相聚。馬相爺又請“貞孝可嘉”皇匾,封為彌陀主持,永絕其俗念,身力憔悴的五娘,終于倒在血泊當中。
主要演員:馮艷麗 李小青 陳 魁 戴 蕊 李建信 張繼斌 劉 蕊 楊運虎
趙五娘是高明寫的元雜劇《琵琶記》中塑造得最為成功、最為震撼人心的人物形象。
、倜耖g婦女性格。認為趙五娘的民間性格表現(xiàn)在“糟糠自厭”、“祝發(fā)買葬”等民間類型 的故事情節(jié)之中。李希凡認為“趙五娘是中世紀千百萬中國婦女最深刻的典型”。這種民間婦女的性格主要是“滲透在趙五娘性格里的那種勇于承擔苦難的自我犧牲精神,那種高尚的人道主義愛情,那種不受功名利祿引誘的純潔樸實的生活理想!
②艱苦斗爭的性格。戴不凡認為“她不是被風風雨雨批得垂頭喪氣的牡丹,她是在嚴霜中迎著北風開放的菊花!薄罢缦娜账{天初升的旭日,奔騰萬里的黃河,聳入云霄的泰山”,“令人油然地感到一股強大的鼓舞力量!
、垭p重性格。認為一方面,趙五娘身上“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克己待人,勤苦自立的傳統(tǒng)美德和堅忍不拔、忘我犧牲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她身上不可避免地也留有時代的印記:奴隸式的馴服,u2018一鞍一馬u2019,u2018不嫁二夫u2019的貞操觀念!
“艱苦斗爭”說顯然有拔高之嫌。“民間婦女性格”與“雙重性格”這兩說其實并不矛盾。因為封建社會中的中國民間婦女本身就具有兩重性,即對封建壓迫的反抗和對封建觀念的服從。更何況趙五娘這一形象并不是作者單獨塑造出來的,而是高明在“里俗”創(chuàng)作的基礎(chǔ)上加工改造而成的。趙五娘這一形象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著民間創(chuàng)作的特點,另一方面她又體現(xiàn)著高明的道德理想。這就決定了這一形象的兩重性,趙五娘這一形象集中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中下層婦女的優(yōu)點:吃苦耐勞、孝敬溫順、克己待人、勇于自我犧牲。同時也集中體現(xiàn)出下層婦女的弱點:過分的溫順屈從,而缺乏自主意識。過分的忍受而缺乏反抗意識,逆來順受,從一而終。劇中的趙五娘在重重困苦中苦苦掙扎,確實表現(xiàn)出一種驚人的堅韌性格和自我犧牲精神,但她對自己的悲慘命運怨而不怒,悲而不憤。從未有過抗爭之舉,顯出一種十足的奴性。趙五娘的形象是有典型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