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檔案
姓名:嚴遂成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清朝
籍貫:湖州人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個人簡介
雍正二年(公元一七二四年)進士。官山西臨縣知縣。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舉“博學鴻詞”,值丁憂歸。后補直隸阜城知縣。遷云南嵩明州知府,創(chuàng)辦鳳山書院。后起歷雄州知州,因事罷。在官盡職,所至有聲。
復以知縣就補云南,卒官。工詩,曾攜詩稿請教厲鶚,未見嘉許,此后更為發(fā)憤,終于有成。遂成天才駿發(fā),為詩兼雄奇綺麗之長,工于詠物,讀史詩尤雋。嘗自負為詠古第一。論者謂朱彝尊、查慎行后能自成一家。著有《海珊詩鈔》十一卷,補遺二卷,《明史雜詠》四卷及《詩經序傳輯疑》二卷,均《清史列傳》并行于世。
其《明史雜詠》4卷,時人視為“詩史”。與厲鶚、錢載、王又曾、袁牧、吳錫麟并列,稱為“浙西六家”。
詩作選摘
【三垂岡】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云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安肅道中】
水粼粼淥菜畦香,塔影如龍臥夕陽。高柳亂蟬風不住,殘聲曳過浣衣塘。
【桃花】
砑光熨帽絳羅襦,爛漫東風態(tài)絕殊。息國不言偏結子,文君中酒乍當壚。
怪他去后花如許,記得來時路也無。若到溈山應悟道,紅霞紅雨總迷途。
【烏江項王廟】
云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
【宿許天植見山樓】
綠樹疏燈落燼遲,夢醒如中薄寒時。風通花氣全歸枕,月轉樓陰倒入池。
如此夜深猶有笛,可因春盡竟無詩?開門便赴尋山約,酒熟茶香短簿祠。
【秋夜投止山家】
山當面立路疑窮,轉過彎來四望通。涼月滿樓人在水,遠煙著地樹浮空。
熊羆之狀乃奇石,鸛鶻有聲如老翁。清福此間殊不乏,可容招隱桂花叢。
毛澤東與嚴遂成三垂岡豪情
1964年12月29日,剛剛過完七十二歲生日的毛澤東致信田家英,說他近來讀《五代史》后唐莊宗傳,述及三垂岡戰(zhàn)役,記起了年輕時曾讀過一首詠史詩,忘記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請?zhí)锛矣退橐徊椋缓竺珴蓶|將此詩默寫出如下: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云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后人查實,七十二歲的毛澤東默寫此詩時,記錯了兩個字,即“連城猶擁晉山河”當為“連城且擁晉山河”,“蕭瑟三垂岡下路”當為“蕭瑟三垂岡畔路”。
不久田家英核實,此詩出于清乾隆初嚴遂成所撰《海珊詩鈔》。被毛澤東記其詩而忘其人的嚴遂成為烏程人,即今湖州市吳興區(qū)織里鎮(zhèn)驥村人(嚴可均亦出其地)。
嚴遂成字崧瞻,一字崧占,又字海珊,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卒年不詳,浙江烏程人,雍正二年(1724)進士,歷山西臨汾知縣,乾隆元年,(1736)舉博學鴻詞,值丁憂歸。后官云南嵩明州知州,卒于官。自負為詠古第一,而尤長于七言律詩,后人以與厲鶚、錢載、王又曾、袁枚、吳錫麟并列為“浙西六家”。著有《詩經序傳輯疑》、《明史雜詠》、《海珊詩鈔》、《海珊文集》、《槐聽瑣錄》、《海珊外集》、《仙壇花吟》。
嚴遂成最負盛名者當為其《明史雜詠》,后收入《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此書曰:
詠史之作,起于班固,承其流者,唐胡曾、周曇皆用近體,明李東陽則用樂府體。遂成此編,賦明一代之事,古體、近體相間,故名曰《雜詠》。嚴震直一首,力辨史彬《致身錄》之誣,雖子孫之詞,實則公論。至于劉三吾一首,謂太祖欲立燕王,為三吾所阻,釀靖難之禍,不為無見,至“周公成王本一家,事猶賢于王莽篡”句則謬矣。姚廣孝二首,盛推其功,比以蕭何、李泌,且有“特地開科長取士,不知漏落幾多人”句。王越、王驥、王瓊三首,謂三人之交結宦侍,乃借其陰助以濟國事,非為身家之計,比之郭子儀之俯仰魚朝恩,持論皆有意抑揚,故翻定案。李夢陽一首,詞多詆斥。并有《附記》曰:北地雖非西涯門人,然如王九思以仿“西涯”體中選。其余諸子,多有親承指授者,皆奪于北地之焰,改轅背之,猶之北地背之也云云。夫文章公器,各自成家,原非為植黨報恩之地,況夢陽與東陽本風馬牛不相及,而忽坐以背東陽之罪,尤未免深文鍛煉,踵明末門戶之舊論矣。
《明史雜詠》乾隆初刻本出,前有乾隆十二年齊召南所撰序。計收詩計一百八十余首,以事論人,識見多超《明史》所述。先是,雍正初,沈嘉轍、吳焯、陳芝光、符曾、趙昱、厲鶚、趙信七人撰《南宋雜事詩》,以詩詠史,頗多發(fā)明。嚴海珊師友其間,相與砥礪,遂撰此書。以人名為詩名,計卷一起《韓林兒》訖《周太學敬心》二十六首,卷二起《擴廓帖木兒》訖《邱文莊濬》五十二首,卷三起《李文正東陽》訖《何都御史騰蛟》五十八首,卷四起《楊徵君廉夫》訖《阮懷寧大鋮》四十四首,總計一百八十首,幾欲寫盡《明史》史事。齊召南所撰序略稱古者史與詩異體而同用,《詩》未亡以前,《詩》即史也。囊者詞科之役,吾浙薦舉,先得十人,皆史才,而海珊先生為舉首,海內翕然推之,及臨軒召試,而先生顧以艱歸里。海內莫不嘆其才之奇而不或為史也。乃先生澹然不以介意,宰劇邑,以儒術飾吏治政事,暇即讀書著述自娛,歲丁卯,余服闕補官,先生遙寄一編,則詠明史古今體也。先生既不獲為史,因以其史之具盡叢于詩。余讀之欲歌欲泣,其詩即其史也云云。其長于詠古,人以詩史目之,時人稱其格高調響,逼近唐音。后董兆元撰《嚴海珊明詩雜詠集注》,張琛又撰《嚴海珊明史雜詠增注》,皆發(fā)明余響,光照后人。《隨園詩話》稱珊自負詠古第一,讀之果然,如《三垂岡》云!段嚅T詩話》稱其工于詠物詩,思力過深,詠桃云:“怪他去后花如許,記得來時路也無!焙L脑疲骸八端品犏L喚起,酒痕仍借笛吹消!泵吩疲骸皻埖岩宦暃鲈谒,遠峰數點碧于煙”著筆幾似李龍眠白描矣云。
嚴遂成著述尚多,如《海珊詩鈔》十三卷,今存乾隆丁丑驥溪世綸堂刻本,計《詩鈔》十一卷,《補遺》二卷,藏臺灣大學圖書館。又有稿本,不分卷,題《海珊詩稿摘抄》,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断蓧投ㄔ姟方翊媲¢g刻本,藏南京圖書館。《浙江薦舉博學鴻詞試帖》今存光緒十三年丁氏八千卷樓抄本,有丁丙跋,藏南京圖書館。
為毛澤東忘卻名姓的嚴遂成,生前位不顯,宦不達,然而史才史識絕倫,恰丁憂歸隱,未及入明史館,故未參與撰修諸史,時人嘆其才不為用,然而脫穎而出者,毛錐也,嚴海珊服闕補官,不過僻地縣令知州一類,政暇即吟詩詠史,其錐即顯露。
《三垂岡》一詩所記,乃波瀾壯闊之史事。當是時,唐末朱全忠篡立后梁,李克用血染疆場與之戰(zhàn)。龍紀元年(889),李克用攜子李存勖校獵于三垂岡(今山西上黨一帶),岡上有唐玄宗祠。午間休息,李克用于祠前置酒,樂作,伶人奏《百年歌》者,陳其衰老之狀,聲調凄苦。李克用置酒而引滿,搏須指其子李存勖(時年方五歲)曰:u2018老夫壯心未已,二十年后,此子必戰(zhàn)于此。u2019
李克用臨終情節(jié)也壯懷激烈,歐陽修描述其曰:
“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u201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u2019”
李克用校獵三垂岡整整二十年后,天佑五年(908年),李存勖率軍埋伏在山西上黨附近的三垂岡下,乘大霧攻破后梁擁占的夾城,大破敵陣,斬敵萬余,俘獲其將領數百人,一舒憤懣,豪情何其壯哉!
《五代史·莊宗紀》記其事,稱:“梁祖聞其敗也,既懼而嘆曰:u2018生子當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諸子乃豬犬耳。u2019”
朱溫對李克用有如此優(yōu)秀子弟幾乎近于徹底崩潰,似乎曹操當年慨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嚴遂成《三垂岡》詩寫得大氣磅礴,豪情滿懷,既有宏闊的歷史視野,遠見卓識,文字也經得起推敲,字斟句酌,顯處見江山社稷,風云變幻,細微處見風云帳下,鼓角燈前,稚子雛兒,英雄老淚。而其結句,則書三垂岡下蕭瑟路,今人尚演唱百年之歌,哭訴?仰或哀鳴?
最為吊詭的是,當毛澤東熟記了一輩子的這首豪情滿懷的詩,卻無法用于自身:暮年三矢無可傳人,晚景老淚猶自垂落。撰書田家英之時,國際風云變幻,國內斗爭暗潮涌動。田家英收悉信箋后一年,在整理毛澤東關于《海瑞罷官》的問題插話時,刪除了幾句話,被江青和陳伯達安上“篡改毛著”罪名,開始受迫害。
又過一年,“文革”興起,《五一六通知》下發(fā),彭、羅、陸、楊為反黨集團;田家英與楊尚昆關系過從甚密,遂被停職審查。五一六次日午夜,鄧拓服安眠藥自殺。六天后,田家英被通知“停職反省”;次日上吊自盡,年僅44歲。
毛澤東的三垂岡豪情意象,也可用于對待文弱的秀才們。
百年之歌,吟詠不絕于世,嚴遂成若再世,可否再暢書此意?
姓氏源流
嚴(Yán嚴)姓本莊姓,為西漢名滿四海的大學者、詞賦家,后人稱“嚴夫子”。其著述甚豐,有辭賦二十四篇,但流傳至今僅剩《哀時命》一篇,為哀傷屈原之作。史載,東漢時,因有明帝劉莊,故下令莊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嚴忌之姓嚴,亦為死后之事。嚴姓族人因尊嚴忌聲譽,奉其為嚴姓的得姓始祖。據嚴氏族譜載:“嚴氏系出顓頊之后,以楚莊王的謚號為姓”,“稽我光祖子陵,其先世本姓,嗣改為莊,蓋楚莊王之后裔也。后因避漢明帝劉莊之名諱,改莊為嚴,遂以嚴為姓!薄吨袊帐蠈じ芬粫舱f“嚴是莊姓所改”并說“魏晉時嚴氏有恢復莊姓的,于是形成莊嚴兩家。”兩家原來一家,故有“莊嚴不通婚”之古訓。嚴姓源出有六:
1、出自莊姓,為避明帝劉莊之名諱,改姓嚴。據《通志·氏族略·以謚為氏》所載,東漢時,莊姓為避明帝劉莊之諱,改姓嚴。到魏晉時期,姓嚴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復了原來的莊姓。這樣,就出現了莊、嚴姓并存于世的情況。故有“莊、嚴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說。
2、出自羋姓,為戰(zhàn)國時楚莊王之后,以謚號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羋姓,楚莊王支孫,以謚為姓。”而羋姓又可追溯到黃帝后裔顓頊帝。
3、出自戰(zhàn)國時秦有嚴君疾之后,以封邑名為氏。秦有嚴君疾,受封蜀郡嚴道縣(今四川省滎經),以邑為氏,故稱為嚴君疾,其子孫遂世代相傳姓嚴,稱為嚴氏。
4、出自古有嚴國,國人以國名為氏。據《姓考》所載,古有嚴國,國人以國為氏。
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嚴為氏。據《晉書》所載,后燕慕容盛時丁零人有以嚴為氏者。
6、出自少數民族有嚴姓。滿、彝、土、錫伯、朝鮮等族均有嚴姓。
得姓始祖:嚴忌。嚴忌,本莊姓,為西漢名滿四海的大學者、詞賦家,后人稱“嚴夫子”。其著述甚豐,有辭賦二十四篇,但流傳至今僅!栋r命》一篇,為哀傷屈原之作。史載,東漢時,因有明帝劉莊,故下令莊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嚴忌之姓嚴,亦為死后之事。嚴姓族人因尊嚴忌聲譽,奉其為嚴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