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劉)安世 儀狀魁碩, 音吐如鐘。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膽,以身任責(zé),脫有 觸忤, 禍且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辭,當(dāng)可免!蹦冈唬骸安蝗。吾聞諫官為天子 諍臣,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dāng)捐身以報國恩。若得罪流放,無問遠近,吾當(dāng)從汝所之。”于是受命。
在職 累歲, 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 面折廷爭,或帝盛怒,則 執(zhí)簡卻立,伺怒稍解,復(fù)前 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 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
譯文
安世身材魁偉,容貌端莊,聲如洪鐘。起初任命為諫官,還未受命,回到家里對母親說:"朝廷不因為我安世不賢,讓我任諫官。倘若就任這個官職,那就要有膽識也敢于伸張正義而無所畏懼,以自己的生命來擔(dān)負(fù)起職責(zé)。如果冒犯了皇上,災(zāi)禍貶官就會立刻到來;噬险孕⒌乐卫硖煜拢绻f我以母親年老為托辭,應(yīng)當(dāng)可以避免任此官職。"母親說:"這就不對了。我聽說諫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諍諫的重臣,你父親一生都想做這樣的官卻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職,你應(yīng)當(dāng)獻出生命來報效國家的大恩?v使遭罪被流放,不論遠近,我一定會隨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職。他在職多年,神色嚴(yán)肅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當(dāng)面指斥,在朝廷上 諫爭,有時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著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氣稍解,再上前爭辯。旁邊陪侍的人在遠觀看,縮著頭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稱作"殿上虎",一時間沒有人不敬仰他。
字詞翻譯與注釋
1. 安世:即 劉安世,宋代大臣。
2. 諫官:即 諫議大夫,糾正皇帝言行過失的官員。
3. 拜命:接受任命
4. 白:稟告
5. 不肖:沒才能
6. 在言路:指當(dāng)諫官
7. 明目張膽:主持公道,敢作敢為
8. 脫:假使
9. 觸忤:觸怒(皇帝)
10. 諍臣:直言敢諫的大臣
11. 累歲:多年
12. 面折:當(dāng)面指責(zé)人的過失
13. 延爭:在朝廷上(跟皇帝)爭論
14. 簡:古代官員上朝時手里所拿的用于記事的手版
15. 卻立:退后站立
16. 抗辭:直言批評
17. 蓄縮 悚汗:縮著頭頸,嚇出冷汗
18. 至:到
19. 伺:等到,等待
20. 除:任命
21. 咨:咨詢、請教
劉安世,字器之。父航,終 太仆卿。(安世)登 進士第,不就選,從學(xué)于 司馬光,咨盡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誠,且今自不妄語始。遷 起居舍人,兼 左司諫,進左 諫議大夫。安世 儀狀魁碩, 音吐如鐘。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膽,以身任責(zé)。脫有觸忤,禍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辭,當(dāng)可免!蹦冈唬骸安蝗,吾聞諫官為天下 諍臣,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dāng)捐身以報國恩,正得罪流放,無問遠近,吾當(dāng)從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職 累歲, 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或帝盛怒,則 執(zhí)簡卻立,伺怒稍解,復(fù)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家居未嘗有惰容,久坐身不傾倚。作字不草書,不好聲色貸利。其忠孝正直,皆則像司馬光。年既老,群賢調(diào)喪略盡,巋然獨存,而名望益重。 梁師成用事,心服其賢,求得小吏吳默嘗趨走前后者,使持書來,啖以即大用。默因勸為 子孫計,安世笑曰:“吾若為子孫計,不至是矣。吾欲為元全人,見司馬光于地下。”還其書不答。
闡發(fā)
盡職。盡職也是人的美德。 劉安世身為諫官,理應(yīng)廷爭面折。豈能曲意奉旨。有個典故叫“ 董狐筆”,贊美史官 董狐盡職。春秋時, 晉靈公要殺 趙盾,趙盾出逃,未出國境,聽說 趙穿殺了晉靈公,就回朝另立國君,自己當(dāng)了宰相。史官董狐在史冊上寫道:“趙盾弒其君”公布于朝廷。趙盾說:“這不是事實。”董狐斥責(zé)說:“你身為正卿,逃奔而不出國境,回來又不討賊,不是你搞的陰謀又是誰!”孔子對董狐的評價是:“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