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杜新民, 1903年生,祖籍安徽省鳳陽縣。母親早亡,幼年隨父輾轉于 亳縣、濟南等地,生活的艱苦,使他從小養(yǎng)成倔強、愛打抱不平的性格。他先入私塾,后考入山東省立模范小學。1919年,父親去世,他被迫中途輟學,到北京當兵。1923年6月,他投入馮玉祥軍隊。
1924年,國共合作,全國各地出現(xiàn)了洶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促進軍閥內部發(fā)生分化。馮玉祥乘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之機,于10月23日占領北京,囚禁了總統(tǒng)曹錕,驅走了廢帝溥儀,并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這次行動,對杜新民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開始后,杜新民任第十旅(旅長魏鳳樓)司令部二等四級參謀。杜新民在總部受訓時,目睹共產(chǎn)黨人光明磊落、堅毅不拔的革命精神,很受感動。他學會了唱《國際歌》,初步找到了中國人民痛苦的根源。國民黨進入河南同奉軍作戰(zhàn)時,他沖鋒陷陣,屢立戰(zhàn)功,被委任為營長。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zhàn)后,杜新民所在的部隊被蔣介石收編為二十六路軍。寧都起義后,蔣介石將孫連仲余部再次改編(即縮編),杜新民被編在工兵營。他以探家為名,脫離該部,到 察哈爾參加了馮玉祥組織的抗日同盟軍,任第二挺進軍軍官教導員總隊長,后任團長。
“七七”事變后,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10月,杜新民在娘子關戰(zhàn)斗中榮立軍功,調任一五七團團長。之后,又率領團部及二、三營襲敵,消滅日軍大隊人馬。1938年春,杜新民參加了臺兒莊戰(zhàn)役,由于蔣介石的命令,國民黨軍隊的大潰退,使大好河山淪入敵手。聯(lián)系抗日戰(zhàn)爭的實際,使杜新民更加認識到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這一真理,從思想上產(chǎn)生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強烈愿望。1939年3月,黨組織批準杜新民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40年3月,孫連仲在總部召開團、營長會議,發(fā)出了逮捕共產(chǎn)黨人的信號,由于項乃光、彭少武的叛變,杜新民等被捕,被軟禁在河南省魯山縣二十七師留守處,與黨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
深入虎穴 積蓄力量 發(fā)動起義
1940年5月,孫連仲因查無實據(jù),將杜新民、劉魯民、張振林等人取保釋放。杜新民由 魯山到了舞陽, 1940年底由舞陽輾轉到了商丘。駐商丘的偽和平救國軍第一軍軍長張嵐峰以西北軍舊部關系,委任他為軍部教導團團長。杜新民借此機會,秘密培養(yǎng)進步力量,同時積極尋找黨的組織,終于1941年2月與中共睢杞太(水東)地位派到張嵐峰部任教導團上尉副官的王飛霄建立了聯(lián)系。
當時中共冀魯豫區(qū)黨委確定對張嵐峰部教導團的方針是:“先抓教育權,以培養(yǎng)干部;第二步抓部隊的兵權,改變不良狀況,淘汰最頑固分子,吸取些較好的成分,積蓄力量,長期埋伏,待機起義。”根據(jù)這一方針,杜新民在王飛霄、邢劍五的協(xié)助下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改組教導團。把團部改為教務、總務兩個科,將學生隊擴大為三個隊;調整軍官隊的學員,將年歲過大或最頑固的分子設法調出去;建立了一個擁有160余名學員、裝備優(yōu)良的練習隊。②采取自主的教育方針。團內不設日本顧問,不受日方指揮,行政上直接歸張嵐峰領導。③通過開展文娛活動,定期出壁報等方式,隱弊地向全體成員灌輸進步思想,特別是壁報在青年學員及一部分工作人員中產(chǎn)生很大影響。④在軍事教育訓練和體育運動中壓倒其它幾個師,爭取張嵐峰的信任。如當時張嵐峰部主辦的運動會,教導團獲總分第一名,在部隊檢閱中,閱兵式、分列式該團成績也最優(yōu)異;杜新民還根據(jù)張嵐峰部情況編了一部《步兵操典》,并加了注釋。這些都深得張嵐峰信任和總部各部軍官的贊揚。⑤提拔一批成分、思想較好的軍官,充實教導團各級領導;提拔一批進步學員和士兵任排連級軍官,作為該團的基礎骨干力量。
該團成分相當復雜,其中有日本特務和張嵐峰親信的監(jiān)視,有國民黨特務的破壞和勾引,而中共地下組織力量則很薄弱。為避免敵人注意,杜新民等常常用娛樂的方式做掩護在其家中討論工作。即使如此,仍引起了某些人的懷疑,說杜新民娛樂不講身份等級,把王飛霄這樣的下級軍官也當成座上客。為了不暴露目標,經(jīng)上級黨組織同意,王飛霄離開了教導團,利用同鄉(xiāng)關系到張嵐峰的十六師六十二團任少校軍需,駐在 亳縣,經(jīng)常以買東西為名,到商丘與杜新民聯(lián)絡。
1942年6月,杜新民由王飛霄、陳子良(1942年春打入張部)介紹重新入黨。在入黨宣誓后,杜新民高興地說:“黨有希望,中華民族有希望,我重新入黨也有了希望!苯又趶垗狗宀拷⒘说谝粋黨支部,進一步推動了共產(chǎn)黨在張部的工作。
后來,地下黨支部認為,雖掌握了教導團,但它并不是戰(zhàn)斗部隊,兵員少,裝備差,軍官成分非常復雜,距駐防 朱集的日軍主力很近,不宜起義。戰(zhàn)斗部隊人多、槍多、駐防外地,如果杜新民當指揮官,既能隨時與八路軍、新四軍聯(lián)系,又易于起義成功。這一建議得到中共 冀魯豫區(qū)黨委同意,地下黨支部便分頭利用各種關系、各種渠道對杜新民加以推崇,他本人也多方進行聯(lián)絡。經(jīng)過一段工作,張嵐峰更加信任杜新民,張嵐峰部許多中、高級軍官,也都對其交口稱贊。杜新民便逐漸成了這支部隊中聲望很高的軍事權威,1944年3月,被任命為張嵐峰十八師中將師長,在永城縣(今永城市)酂城駐防。
杜新民任師長之后,第一步,調整領導骨干,調出最頑固分子,選配可靠的人員。把七十團團長陳永賢調總部任上校處長,調七十一團團長張省三到十七師任副團長,調六十九團團長丁濟苓任永城縣偽縣長;將特務團第一營營長邢劍五調來任七十團團長,升七十一團三營營長李福元為團長,由趙汝泮充任新組建的七十二團團長;將張嵐峰的連襟、十八師參謀長施仲達保升為第二路司令,遺缺由十七師參謀長由張福喜充任。接著又調進教導團許多學員,提拔了該師一批進步力量,充任各營連軍官,并調楊冠英等可靠青年充實師部警衛(wèi)隊。這次調整,除了將不聽指揮、帶兵無方、張嵐峰也有意見的七十一團三營營長李俊福撤職外,調出的人員均予升遷,使這些被調的人對杜新民很是感激,新配備的軍官對其更是倍加敬仰,連張嵐峰本人對這次調整也非常滿意。調整后,張嵐峰親自到十八師巡視一次,稱贊杜新民治軍有方。第二步,杜新民從武器裝備上加強該師,設法改善軍官生活待遇,利用各種關系秘密對營、連、排軍官和廣大士兵以至伙夫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jié)教育,激發(fā)其愛國思想和民族正義感。 中共黨組織對杜新民的工作給予了巨大的支持和關懷,除地下黨支部直接領導外,中共中央平原局、 冀魯豫區(qū)黨委、 豫東工委都曾多次給予指示,先后派姜達生(化名胡貴民)、盧渭(化名陳振聲)到十八師具體協(xié)助杜新民工作,并派共產(chǎn)黨員時平(化名姜顯和)到十八師與楊冠英一起擔任杜新民的警衛(wèi)工作,以及收送文件、傳達信息等,讓杜新民能集中精力考慮起義。盧渭到后,在偽十八師內單獨建立了中共黨支部,以加強黨的領導。這時,十八師起義的內部條件已經(jīng)具備,外部條件也日漸成熟。八路軍、新四軍已在敵后對日軍發(fā)起反攻,新四軍四師已越過津浦鐵路西進,活動范圍已接近杜新民部駐地。經(jīng)中共 冀魯豫區(qū)黨委同意,中共中央批準,十八師的起義工作由四師領導。四師首長先后派劉魯民(化名王伯烈)、李杰(化名李俊彥)等20多人到十八師,劉魯民充任師消費合作社主任,李杰充任師部便衣隊隊長。為便于起義時統(tǒng)一指揮,在十八師內重新組建了中共支部,杜新民任支部書記。為了迷惑敵人,當張嵐峰令各師上交糧食時,別的師借口無糧,拒絕上交;而杜新民卻慷慨上交30萬斤小麥,另外還給總部處長以上的軍官送了很多財物。這樣,張嵐峰對杜新民更是深信不疑,準備進一步重用。
1945年9月,日本簽字投降,蔣介石一方面耍和談陰謀,一方面積極收羅偽軍,借以拼湊打內戰(zhàn)的力量。張嵐峰也由于階級本性決定,投靠了蔣介石。為了粉碎蔣介石的陰謀,促使偽軍向我軍投誠,新四軍四師決定讓杜新民在時局將要轉變的時刻發(fā)動起義。為圓滿完成黨交給的這一光榮使命,杜新民便請四師派人來進一步研究有關起義的具體問題。四師派城工部部長王子光兩次到酂城,與杜新民商定有關起義的時間、聯(lián)絡暗號、部隊接應、起義后部隊番號等細則。
偽十八師副師長劉文耀,是一個極端反動的家伙,是張嵐峰安插在該師的釘子,也是舉行起義的絆腳石。當確定起義日期為中中秋節(jié)后,為調虎離山,排除障礙,杜新民親贈劉文耀偽幣10萬元,要劉文耀為其母買些禮物,回商丘與全家團聚,歡度中秋佳節(jié)。
在勝利即將到來的時刻,杜新民感慨萬端,撫今追昔,揮毫寫下了《中秋節(jié)有感》一詩,表明其奉命率部起義的決心和堅定地革命意志。詩曰:
烽火蔓延全世界,人類相殘斗爭烈。
只為少數(shù)人利益,頻年干戈無止歇。
人對干戈皆傷心,我對兵戎豈喜悅?
戰(zhàn)爭所以敉戰(zhàn)爭,流血可以止流血。
壯士休為家室悲,勞苦大眾半罹劫,
兒女固然鐘情深,英雄氣短豈所屑。
整君裝,拭君械,痛飲狂歡在今夜。
1945年9月20日(農歷八月十五日),杜新民毅然舉行了武裝起義。這天上午,他邀請營以上的軍官在師部餐廳里舉行了大會餐;晚上,又邀他們到其公館飲酒賞月。深夜12點新四軍接應起義的部隊來到,并接聯(lián)絡暗號發(fā)射炮彈和進行機槍點射。杜新民先找理由拆除了電臺,切斷與商丘總部的聯(lián)絡,接著號召營以上軍官緊急會議。在會上,他說:“兄弟們,現(xiàn)在新四軍已兵臨城下,是要我們棄暗投明。咱們相處多年,親如兄弟,愿推誠相告。我了解共產(chǎn)黨和新四軍,他們干的真正是救國救民的事業(yè),不要再幻想蔣介石能把中國搞好,八年抗日戰(zhàn)爭足以說明。過去我們救國有心,報國無門,暫棲泥潭,等待時機。現(xiàn)在時機已到,識時務者為俊杰,跟共產(chǎn)黨走,一洗過去的恥辱。作為一個具有血性的中華男兒就得走光明大道。”眾軍官在邢劍五團長的帶頭下,紛紛表示堅決跟師長行動,幾個頑固的軍官為形式所迫,也只好附和。這時王子光又以新四軍全權代表的身份來到會場,宣布部隊起義后的番號是豫東人民自衛(wèi)軍,杜新民任指揮官。
第二天,杜新民率領十八師4000余名官兵在新四軍四師官兵掩護下,浩浩蕩蕩地向 永城以東進發(fā),沿途收到了淮北路西根據(jù)地黨政軍民的熱烈歡迎。杜新民出色地完成了黨組織交給他的這一艱巨任務,回到了革命陣營。
9月23日,張愛萍、鄧子恢、韋國清、張震、吳芝圃等首長聯(lián)名給他寫了賀信,信中寫道“欣聞此次起義壯舉,以告勝利成功,遠道馳聞,極感興奮”!拔嵝侄嗄隇辄h進行秘密工作,在極艱苦困難的環(huán)境下,慘淡經(jīng)營,終于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支武裝部隊,并在時局轉變的重要關頭,毅然決然使之走入黨的懷抱,肩起為人民為民主奮斗的旗幟,這是對黨對人民事業(yè)的重大貢獻”。
當日, 豫東人民自衛(wèi)軍奉命繼續(xù)東進,越過津浦路深入 解放區(qū)腹地,10月,到江蘇省泗洪縣藏橋一帶休整。這時,華中軍區(qū)又授予該部新的番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二軍”,杜新民被委任為該軍軍長。這次起義,對 豫東及全國均有影響,它壯大了新四軍力量,鞏固了 淮北根據(jù)地,極大地消弱了張嵐峰的反革命武裝,動搖了國民黨在豫東的統(tǒng)治基礎,并給當時走投無路的偽軍指明了一條光明大道。隨后,張嵐峰部的王繼賢、程培兆等人相繼率部起義。
堅強的革命戰(zhàn)士
1946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二軍與華中野戰(zhàn)軍九縱合并,杜新民任第二副司令員,參加了偉大的解放戰(zhàn)爭。不久,調任華東軍區(qū)高干研究院副主任,后又任華東軍大副教育長,直接領導校部下設的一個直屬中隊。1949年6月中旬,他奉命率校部、老干部團、學生團等到達蘇州,與前方干部合并,擔任第二總隊教育長。
新中國成立后,杜新民任南京防空司令員。他把原防空機構擴大為華東防空司令部,并率百余名干部到上海學習防空業(yè)務。結業(yè)后,他負責在南京建設了一套思想新、設備新、技術新的防空系統(tǒng)。后歷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步兵學校副校長、山東省人民政府林業(yè)廳副廳長等職。
“文革”中,杜新民受到種種污蔑和攻擊,精神和肉體都受到嚴重摧殘,但他始終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心。1970年1月28日,因病醫(yī)治無效,不幸逝世,終年67歲。
人物評價
1985年3月23日,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張震特地為他寫了“共產(chǎn)黨人的模范,革命軍人的榜樣”的題詞。這是對杜新民一生的最恰切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