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吳世英
吳世英(1913―1940)朝鮮族。原名仲善。早年隨家流亡至吉林省汪清縣。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加入反日青年同盟,從事反日宣傳活動。1932年9月,被日本守備隊逮捕,受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后獲釋。1934年,參加汪清抗日游擊隊。不久,任分隊長,并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任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三軍三師連政治指導員。1938年隨三師主力西征。1939年4月,率百名抗聯(lián)戰(zhàn)士襲擊綏棱縣日軍開拓團,繳獲步槍100余支,子彈數(shù)千發(fā)。7月,隨三師開赴嫩江地區(qū),途中遭日偽軍包圍。乃率全連戰(zhàn)士與敵激戰(zhàn),斃傷日偽軍100余人,掩護部隊沖出敵軍包圍。1940年3月,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三軍第十二支隊組成,任該支隊三十四大隊政治指導員及黨支部組織委員。9月11日,參與攻打肇州縣豐樂鎮(zhèn)時,率三十四大隊首先攻入南門,生擒敵哨兵和警察,并攻入銀行,收繳現(xiàn)款15萬元。10月7日,所部在肇源縣教木臺與1000余名日軍遭遇,即率部展開激戰(zhàn),于戰(zhàn)斗中犧牲。時年27歲。所部除10余人至夜晚突圍外,余40多人亦壯烈犧牲。
教官吳世英
吳世英(1913-1940)朝鮮人,1936年,任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三軍三師連政治指導員。
婦產科醫(yī)師
吳世英(1954.8-) 女,廣西賓陽人。中共黨員。主治醫(yī)師。畢業(yè)于廣西右江民族醫(yī)學院。曾任婦產科醫(yī)師、副主任等職。現(xiàn)任職于廣西賓陽縣婦幼保健院。從事婦產科診治、保健工作。曾7次獲賓陽縣直機關工委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1991—1997年連續(xù)7年被評為賓陽衛(wèi)生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著有醫(yī)學論文14篇。6次出席全區(qū)(省)全國學術研討交流會,有7篇論文在會上宣讀交流,并收入論文集。另有6篇論文入選醫(yī)學論著,并公開出版發(fā)行。其中《連續(xù)三次宮外孕1例報告》入編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當代優(yōu)秀醫(yī)學論文薈萃》,獲一等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異位妊娠》入編現(xiàn)代出版社《臨床醫(yī)學治驗》,獲優(yōu)秀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70例不孕癥臨床分析》入編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中國醫(yī)藥薈萃》,獲優(yōu)秀獎;《硫酸阿托品注射治療宮頸水腫》入編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中華實用醫(yī)學理論與實踐》,獲優(yōu)秀獎;《異位妊娠的保守治療》人編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中華醫(yī)藥理論與臨床》,獲優(yōu)等獎;《聯(lián)合應用硫酸鎂、舒喘靈治療早產體會》入編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綜合臨床》一書。另外,還有3篇醫(yī)學論文獲賓陽婦幼保健院的獎勵。
山東科學大學經管系教授
吳世英,女,金在中生母,現(xiàn)任山東科技大學經管系教授。金在中四歲的時候和生母分開,直到2009年才得以相認。
◆"4歲時被領養(yǎng)..由于思念兒子也試過自殺"
據吳某的文章可知1989年在中(當時是韓在俊)4歲時被寄養(yǎng)在了忠清南道公州的一個熟人家里. 吳某是在和在中的親生父親分手后為了生計不得不做出的決定. 3年后聽說了在中的大姐(養(yǎng)父母家的)結婚的消息然后去了首爾, 吳某當時并沒能見到自己的兒子. 后來吳某找到了在中上學的小學和初中,并常常站在遠處默默的看著在中. 在中小時侯很喜歡畫畫.
在京稷道某處生活的吳某為了看兒子于2001年去了公州但養(yǎng)母說"在俊現(xiàn)在過得很好,你就回去吧"并給痛苦的吳某準備了飯菜,還勸自己等孩子以后長大些后再見面.
但是吳某于2003年突然沒了在中的消息. 慌張的吳某雖然給公州的養(yǎng)父母打了電話,但他們卻說送在中去美國留學了. 后在2004年偶然聽到了在中朋友說的兒子成了歌手的消息后上網上查了一下. 霎時間覺得心臟像被打了一下似的的吳某想到了前一段沒有在中消息,但由于太思念兒子甚至于去自殺的歲月.
吳某和在中重新通話是在2005年9月, 在京稷道某處一大型折扣賣場上去買東方神起STORY BOOK的吳某從一個女學生那里得知了在中的電話號碼. 打過電話一個月后兩人在首爾江南見了面.
在中當時正處在第2輯發(fā)表前期, 由于練舞時膝蓋受傷在中拄著拐杖和吳某見了面. 吳某寫到"我們很坦然的微笑著見了面, 從那以后一切都很順利, 當時見面時思念和激動連續(xù)涌上了心頭", 表現(xiàn)了當時的幸福瞬間.
◆"由于雙重戶籍而處在因拒絕兵役而要被拘留的狀況, 于是才有了親子訴訟"
但是幸福也是暫時的. 2006年在中的兵役法成了問題后出了事情. 在中由于并不是經法律程序被領養(yǎng)的,于是他擁有被領養(yǎng)前的韓在俊和被領養(yǎng)后的金在中這兩個名字的雙重戶籍. 韓在俊這個名字以拒絕入伍的理由收到了被拘留的通報.
警察的調查開始后吳某慌張的咨詢了法律救助公團, 并被提議上訴整理一邊的戶籍. 當然戶籍的選擇在于在中.
但是一個媒體發(fā)了關于英雄在中親生父母提出親自確認訴訟的新聞.
吳某對于這件事說出了自己當時痛苦的心境."由于忠清南道的某記者的單方面報道事情就鬧大了, 那以后誤會和曲解不斷的發(fā)生, 孩子也不斷的消瘦下去了, 無論是在俊, 公州的養(yǎng)父母,還是在俊生父和我, 所有人都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吳某還說"沒有任何人是以孩子為目的的. 更不是期待錢或任何的代價,我們也從沒有收到過什么. 一切都由于誤會和偏見讓所有人受了傷."
吳某讓在中選擇自己覺得舒服的一方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中希望繼續(xù)以金在中生活下去, 并希望養(yǎng)父母和親父母能夠好好的相處. 最后由于在中強烈的表示出了希望和兩個家族一起生活,兩家父母也重新和好如出.
◆"兩個父母, 約好下個月一起看演唱會"
吳某寫道"公州姐姐(在中養(yǎng)母)送來了年糕和水果, 還有還約好了一起去看東方神起的演唱會和一起去旅行, 以后我們住在一起也說不定呢, 在俊說過想和兩個媽媽一起住, 在俊非常喜歡和尊敬公州媽媽(養(yǎng)母)."
"希望所有人都能消除誤會,以后各自的人生里不會再有絆腳石, 只是在俊他覺得非常的幸福, 公州媽媽說在準備要給親生母親的吃的時, 在俊非常的高興. 姐姐們(在中的8個姐姐)也是鼓勵在俊要和親媽媽好好相處. 希望以后能夠一點不變的一輩子像這樣以一家人的樣子相互好好相處下去, 要是真能這樣的話, 自己表達只能是感謝.",吳某寫著這些夢想了幸福的未來.
吳某又寫道和在中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分開, 自己要成為可以幫助所有的不得不扔下孩子不管的母親們的人.
吳某又企求平安道"對在兩邊都很幸福并得到愛的我的兒子在俊, 不, 是在中, 加油! 公州姐姐真的很感謝您, 就像那個要像新姐妹一樣相處的約定一樣, 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永遠都充滿歡笑和幸福, 請保重身體,永遠健康."
另外她還說, 因看到了總是陰沉著的在中的表情變得非常的陽光, 自己也覺得非常高興.
吳某說"在俊跟我說2月的演唱會時一定要和公州的父母一起來看, 帥氣的我的兒子, 期待他能敞開心胸的微笑,用充滿陽光的面貌對著歌迷們,對著家族用他那感性的嗓音唱歌, 東方神起, 加油!"
吳某還回想到"當時送走在俊時真的是很辛苦的一段時期, 雖然是一段長時間的痛苦,悔恨和苦痛, 但公州姐姐是一位心胸寬廣的很好的人, 把在俊寄養(yǎng)給她也比較放心, 一直以來我都活在由于生活條件而沒能養(yǎng)育在俊的歉意感和對公州姐姐的感謝之情中."
山東大學醫(yī)學院教授
山東大學醫(yī)學院教授 碩士生導師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55年畢業(yè)于山東醫(yī)科大學,F(xiàn)任山東省出血熱臨床研究組主任委員。指導省內醫(yī)療單位疑難傳染病的診斷治療。在山東省率先應用人工腎血液透析治療重癥出血熱并腎功能衰竭的病人,有10項科研成果獲省市政府科技進步獎
天文愛好者吳世英
夸父吳世英來莆田安營扎寨等追日
昨日,從湖北十堰趕來的63歲老農吳世英在莆田“安營扎寨”,為即將開始的日環(huán)食做準備。2035年北京日全食…… 此外,他還有個更大的心愿: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一所天文俱樂部,專門教鄉(xiāng)里的小朋友們觀天象。昨日,從湖北十堰趕來的63歲老農吳世英在莆田“安營扎寨”,為即將開始的日環(huán)食做準備。此前,他已經看過三次日全食,一次環(huán)食。
這次若是天公作美,將是他自1997年開始“追日”以來,第五次目擊日食現(xiàn)象。身為自學成才的農民天文愛好者,他的戰(zhàn)績,讓福建省天文學會副秘書長潘小青感嘆不已。因為一個世紀內在中國發(fā)生日全食的概率也就13次,其中能在陸地觀察到的不足6次。
這位現(xiàn)代“夸父”的瘋狂,讓自己在農田外,獲得另一片更為廣袤的天地。
“夸父”足跡遍布各地
北至黑龍江漠河 西到新疆阿勒泰
由于長期在田間勞作,這位老農面色黝黑,外形難以跟“天文愛好者”聯(lián)系。但他的追日經歷,足以讓很多人羨慕:三次全食,一次環(huán)食。等于是20世紀后半期以來,發(fā)生在國內的日食奇觀一個不落。
他第一次追日是在中國最北的地方――漠河。1997年3月9日發(fā)生的日全食,黑龍江漠河縣是中國境內唯一能看到全食的城市。為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吳世英向老伴申請,得到同意后,他帶著一個單筒望遠鏡就出發(fā)。這一次,他見到了有生以來第一次日全食奇觀,更幸運的是,他還見到了彗星掃日的奇觀。
此后他的追日行動,一發(fā)不可收拾。2008年8月1日,在新疆等地迎來21世紀我國可見的首次日全食,他咬牙花了200元買了個雙筒望遠鏡,向新疆阿勒泰出發(fā)。
之后他去過內蒙古等地,除了臺灣和西藏還沒去過外,足跡遍布全國。
“夸父”是這樣煉成的
農閑時靠雜志自學 堅持30多年
吳世英在天文領域的戰(zhàn)績,非一般愛好者可比,而更富傳奇色彩的是他的“自學成才”。
他的老家在湖北勛縣郭溝村,在這個小村莊里,對于“天文”的理解是口口相傳的天狗吃月。
14歲那年,吳世英看著天空,腦中浮想聯(lián)翩:天上到底藏著什么秘密?
吳世英書念得不多,上完初中就回家務農了。直到上世紀70年代,他進城偶然看到一本《天文愛好者》雜志,才知道原來天上沒有天狗,原來有時候還會出現(xiàn)太陽光被月亮擋住的情況,叫做日食。
從那時起,看一眼日食成了他的心愿。為了達成這個心愿,他開始在農閑時自學,每期《天文愛好者》雜志必買,這一習慣保持了三十多年。
2008年,他考入了中國天文愛好者協(xié)會。
“夸父”的更大心愿
在家鄉(xiāng)辦天文俱樂部
今年5月8日,吳世英又出發(fā)了,這一次他是為了福建省省內54年來首次日環(huán)食而來。
雖然已追日十多載,但唯一沒變的是,每次他都盡量節(jié)省,因為他追日的路費大多靠朋友資助。三天前,他在莆田找了一家日租20元的賓館住下,每日給自己定下標準,花費不超50元。
盡管如此,這位農民“夸父”還是給自己定了時間表:2020年日環(huán)食;2035年北京日全食……
此外,他還有個更大的心愿: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一所天文俱樂部,專門教鄉(xiāng)里的小朋友們觀天象。
醫(yī)生簡介
吳世英,男,教授,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貼,1955年畢業(yè)于山東醫(yī)科大學。現(xiàn)任山東省出血熱臨床研究組主任委員。指導省內醫(yī)療單位疑難傳染病的診斷治療。擅長病毒性肝炎的診治,在山東省率先應用人工腎血液透析治療重癥出血熱并腎功能衰竭的病人,有10項科研成果獲省市政府科技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