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榮
帝王名師-桓 榮桓榮,字春卿,漢代永城龍崗人。少年時曾游學長安,習《歐陽尚書》,拜博士九江朱普為師。因貧窮無所倚,經常出賣勞力以糊口,但他勤學不倦,15年不曾回家。
他的老師朱普病故后,到九江奔喪,負土成墳,并留在九江教授生徒數(shù)百人。王莽倒臺,天下大亂,桓榮抱著經書,與弟子逃至深山,雖饑寒交迫,仍講經不輟。漢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桓榮的弟子虎賁中郎將何湯推薦桓榮為太子講學。光武帝召見桓榮說《尚書》,聽后十分滿意,于是拜桓榮為議郎,并賜錢 10萬,命他教授太子。每朝會,光武帝就命桓榮與公卿講解經書,大加贊揚,并感嘆說:“得生幾晚!”這時正值歐陽博士缺位,打算讓桓榮來當。桓榮叩頭推讓說:“臣經術淺薄,不如同門生郎中彭閎,揚州從事臬弘。”于是,拜桓榮為博士,提拔彭閎、臬弘為議郎。
光武帝乘車至太學,大會諸博士辯論經文,桓榮身著儒服,溫文爾雅,辯明經義,以禮相讓,儒者無人可及。光武帝詔賜奇果,儒者皆懷抱著,只有桓榮雙手捧著奇果拜謝,光武帝指著桓榮道:“這才是真正的儒生呢!”從此,光武帝對他更加敬重和厚遇,并命他住在太子宮中教授,長達5年之久。后來桓榮又推薦自己的弟子九江郡胡憲侍講,才允許他出太子宮,但每天還要進宮講授一次。桓榮生病,太子朝夕遣人詢問病情,并賜珍貴的食品、帷帳及奴婢。對他說:“如有不諱,不必為家室憂慮!被笜s病愈,仍繼續(xù)為太子侍講。
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光武帝大會百官,要為太子正式拜師,征求百官意見。群臣知道光武帝欲讓太子舅舅陰識為師,因而都說陰識可當。只有博士張佚正色道:“現(xiàn)在陛下立太子,究竟是為了陰氏,還是為天下?假如是為了陰氏,則陰識可為太子師,假如為天下,就該任用天下賢才。”光武帝稱贊張佚言之有理,說:“拜師是為了輔太子,今博士不難匡正我,更何況太子呢!”于是拜張佚為太子太傅,桓榮為太子少傅。
桓榮因為太子經學已成,上疏要求辭職,太子執(zhí)意挽留,未能獲準。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屏為太常,主管宗廟之事。太子即位,是為明帝,以師禮待桓榮,對他十分敬重,并拜他的兩個兒子為郎官;笜s年逾80,多次上書引退,明帝總是加以賞賜而挽留,并親自去太常府,令桓榮上坐,為他設幾杖,大會百官,自驃騎將軍、東平王以下及桓榮的學生數(shù)百人,明帝親自執(zhí)弟子禮,每言都說:“太師在此!
永平二年(公元59年),明堂、辟雍、靈臺三雍初成,拜桓榮為“五更”,封關內侯,食邑5000戶。
桓榮每次生病,明帝都派使臣探問,太官、大醫(yī)絡繹不絕,相望于道,及至病重,桓榮上書謝恩,讓還爵位和封地。明帝親自去太常府探問起居,入街下車,擁經而前,撫桓榮而流淚,并賜床茵、帷帳、萬劍、衣被,很久才戀戀不舍而離去。諸侯、將軍、大夫問病者,不敢乘車到門,皆拜于桓榮床前。桓榮病故,明帝身穿孝服,臨喪送葬,葬于首山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