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李一純,原名李崇英,
1899年2月28日生于湖南長沙。
1923年參加革命,先后在廣州農(nóng)講所、黃埔軍校、武漢農(nóng)講所擔任教員。
1925年在上海經(jīng)向警予介紹入黨。
1925年10月,受組織委派同李立三、蔡和森、向警予等人前往莫斯科,參加1926年2月17日至3月15日在當?shù)卣匍_的共產(chǎn)國際第六次執(zhí)委擴大會議和赤色職工國際會議。會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7年回國投身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任大會記錄。
大革命失敗后,長期堅持在白區(qū)從事黨的地下革命工作,不幸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后經(jīng)黨組織多方營救出獄到達延安。
此后,李一純得到黨組織的妥善安排。先后在延安魯迅師范學校、陜甘寧邊區(qū)行政學院和北戴河中直療養(yǎng)院、北京中直機關等單位工作。
1968年起遭受“四人幫”迫害被下放到江西農(nóng)場勞動改造長達十年之久。
1978年獲平反昭雪。
在長達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她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于1984年5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長女:楊展,抗日烈士。
長子:李人俊,著名冶金行業(yè)工程師。
次女:蔡轉,著名腦神內(nèi)科醫(yī)生。
次子:蔡霖,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
幼女:李吉提,著名音樂教授。
人生歷程
“我要很好很好的紅顏色”
——記李一純同志
1984年5月,在北京前三門一間普通的樓房里,一位85歲的老人處于彌留之際,她在哺哺地說:“我走了,我走了,我要很好很好的紅顏色……!彼1923年參加革命,1925年入黨的老黨員;她,同許多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共同戰(zhàn)斗過,雖然從未擔任過領導工作,但她照樣受到人們的尊敬。這位老人,就是李一純同志。
李一純生在湖南長沙一個書香門第,五四運動以前的長沙,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純就讀的周南女校革命活動十分活躍,生性嫻靜的一純在這個巨大的革命洪流中成了一名積極分子。她與楊開慧同志交誼深厚,有機會在楊昌濟先生家中,聽青年時代的毛澤東、蔡和森等同志縱論天下,評古論今,切磋學問,深深被他們追求真理、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所感染。1923年她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了黨所領導的革命道路。她在安源煤礦搞過工運;在武漢、廣州的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當過教官,搞過農(nóng)運;在上海搞過婦女運動。1925年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她的革命足跡遍及上海、武漢、廣州、天津、香港等許多地方,可她做的大量工作卻是為黨掩護機關,保管文件,當內(nèi)部交通,為黨的重要會議作記錄等等十分具體的工作。她經(jīng)手過大量的中央絕密文件、大批黨的經(jīng)費,更接觸過我黨不少杰出的領袖人物,卻從來沒有泄露過黨的機密,出過什么差錯。
1937年底,她剛從國民黨的監(jiān)獄中出來就奔向延安,先后在魯迅師范和陜甘寧邊區(qū)行政學院任教,以極高的政治熱情為那些長征過來的“紅小鬼”和邊區(qū)的工農(nóng)干部補習文化。
解放后,她在中直育英小學當協(xié)理員。她認識不少中央負責同志,卻從來沒有為個人的事去找過他們,只有一次例外,她為了要求到馬列學院學習,去找毛主席。她對毛主席講:“我參加革命這么多年了,一直沒有機會系統(tǒng)學習馬列主義,現(xiàn)在全國解放了,我想去學習!蹦菚r她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毛主席深知她經(jīng)歷的坎坷,身體又不太好,關懷地勸她不必要求自己太苛刻,可是她堅持要學,毛主席說:“去找少奇同志吧,他是校長!鄙倨嫱纠斫馑男那,還鼓勵她不要怕人笑老,她成了當時馬列學院年紀最大的一名學員。她克服了重重困難,硬是在馬列學院“啃”了幾年經(jīng)典著作。
李一純不僅要求自己很嚴,也教育孩子艱苦樸素。1966年,她的小女兒吉提結婚,當媽媽的什么也沒給他們買,被褥都是平時用的。當時她同小女兒只住一間房子,她對女兒說:“你愛人在部隊,每年回家探親,借一間客房就行了,何必麻煩組織?”晚飯時,小夫妻從結婚登記處回來,一家人到機關食堂打了兩個菜,下了點掛面,就算慶祝過結婚了。熱心的長征老干部王德銀聞訊送來了一束花,說:“李大姐阿,你的小女兒結婚都不作聲,也太簡單了!币患兺拘χ卮穑骸拔覀冞^去還不都是這樣,只要組織承認,就是合法夫妻了,還搞什么俗套!”說完,兩位老人都笑了。
十年內(nèi)亂,對李一純這樣的老革命來說,也是一場考驗。她挨打、挨斗,肉體上的痛苦倒是很快忘了,但精神上的痛苦卻是很深的。當她聽說陜北老區(qū)人民生活很苦,看到一些老工人,勞動幾十年,還與大兒大女擠在一間小屋住時,她的心情十分壓抑,她對女兒說:“我追隨革命一輩子,就是想使我國人民的生活好起來,沒有想到,解放幾十年了,有些地方人民的生活還這樣苦,我聽了很痛心。”
打倒“四人幫”后,她忙碌起來,天天拿著放大鏡,看報紙、看書、學習中央文件。她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搞黨史、工運史、農(nóng)運史、婦運史的作者、編輯以至作家、導演、演員提供毛主席、少奇同志早年活動的情況,講述蔡和森、楊開慧等烈士的革命事跡。無論是介紹哪一位領袖或烈士,她都充滿著崇敬之情,但人家一問到她自己,她總是莞爾一笑,說:“我不過是作了一點具體工作”,就再不作聲了。
她生命的最后幾年,應該說是寧靜的,蔡轉、蔡林和吉提都在大學任職、任教了,孫兒們也都長大了。老同
志勸她:“李大姐啊,你八十多歲了,也該休息休息,到全國各地玩一玩了!你的不少學生都是大人物了,走到哪里,都會有人接待你的!笨墒撬f:“玩?我連想都沒有想過。”真是這樣,她平時除了看病外,從不要車,她說:“不工作了,還給組織添麻煩,不好!痹谒≈貢r,她給兒女的遺囑中寫道:“我恐不久于人世了,望你們努力為人民服務,把祖國建設得富強起來,做革命先烈的好后代!彼髥适聫暮,“外地子孫一定要堅守崗位,不要來京奔喪!碑斔非笾昂芎煤芎玫募t顏色”離開人世以后,小女兒為媽媽縫制了一面紅旗,覆蓋在她的遺體上……
作者:翁開望
中共雙峰縣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羅紹志載自《婦女》1985年第7期
個人事跡
楊開慧懷念李一純詩
楊開慧的手稿中,有一首五言詩,是1928年10月寫的,題名《偶感》,懷念戰(zhàn)斗在井岡山的毛澤東同志及李一純等幾位交誼深厚的朋友。詩如下:
偶感
天陰起溯[朔]風,濃寒入肌骨。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滬有一純姊,思伊展我懷。能識我衷腸,能別我賢愚。……良朋盡如此,數(shù)亦何聊聊。念我遠方人,復及數(shù)良朋。心懷長郁郁,何日復重逢。
解析:
詩的第一段,開慧思念丈夫毛澤東的真情,溢于言表。從“天陰起朔風,濃寒入肌骨”兩句看,這首詩應是寫于1928年農(nóng)歷10月下旬,這年農(nóng)歷的10月下旬是公歷12月的上旬,從24個節(jié)氣看正處于“大雪”前后。在湖南的長沙地區(qū),只有這個時間刮起的呼呼北風才會有刺骨的寒冷。詩中提到的“足疾”,是指秋收起義爆發(fā)前夕,毛澤東從長沙送開慧回板倉時引發(fā)的腳病,時過一年,當濃寒刺骨之時,觸景生情,開慧自然又念及此事,由此想到遠方的親人一定是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備嘗艱辛而心潮起伏。
詩中寫到的“一純”,系李一純,年齡比開慧略大一二歲,原與開慧同在長沙周南女中求學,后來成為楊開慧的嫂子。遠在1917年的秋天,開慧送給李一純兩冊精裝的詩韻,李一純買了兩盆菊花并作詩回贈。楊開慧和詩答謝:“高誼薄云霞,溫和德行嘉。所貽嬌麗菊,今尚獨開花。月夜幽思永,樓臺入幕遮。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
新華社北京1984年5月23日電中共中央辦公廳離休老干部、老黨員李一純同志因病于5月1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五歲。
李一純同志1899年生于湖南省長沙市,1923年參加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她長期在白區(qū)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建國后從事理論教育工作,為黨為人民做出了貢獻。
(《人民日報》1984年5月25日)
傳奇愛情
乾一,一杏三出墻的李一純不把李一純放在首卦,對不起她老人家那驚天地泣鬼神波瀾壯闊的光輝結婚歷程。真可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一純而巍然屹立。90后00后的妹妹看過后,記住你們可以炫富,千萬別炫老公,任何人面對一純同學的三位國家級的老公都黯然失色。就算找到現(xiàn)在的國家領導人他們也不過是走狗屎運的CEO,離革命家的份還遠,現(xiàn)在已世無英雄,如有英雄,現(xiàn)實能如此糟糕嗎?再說他們都七老八十的,也沒力氣陪你玩,還有現(xiàn)在計劃生育你也沒有妹妹幫你善后。故事是這樣的,公元1923年一月中的一天,李立三在北京介紹完工人運動經(jīng)驗要回安源,當時的未來國舅爺楊開智一家在北京,李一純有事要回湖南長沙,楊開智北京有事走不開,委托李立三路上照顧李一純,不知道楊開智當時是怎么考慮的,反正楊開智是沒有看到新的一出《千里送京娘》,反而是他鬧笑話啦。可能楊開智只聽說過防火防盜防師兄,沒聽說防老鄉(xiāng)的,或楊開智很自信覺得都有娃啦還怕啥,當時李一純24歲和楊開智生有一子叫楊展。至于路上是如何燃起的熊熊愛火,我沒看到當事人的回憶錄,不能瞎猜,結局就是李一純和李立三沒回長沙直接去了安源一起生活,李一純覺得有負楊開智把自己的妹妹李崇德嫁給楊開智。希望各位記住,東西,兒子可以代為照顧,老婆不可以(劉仁靜也有過教訓),不然是無法完璧歸趙的,向李一純這莫厚道還補償個妹妹的幾乎沒有,更多的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李一純再嫁給李立三后,于一九二五年經(jīng)向警予介紹加入共產(chǎn)黨,并給李立三生一個兒子叫李人俊。后來一九二五年十月李立三夫婦和向警予夫婦一同赴莫斯科,當時向警予移情別戀彭述之,蔡和森倍受打擊,李立三讓李一純多去安慰照顧蔡和森。唉,把羊交給狼照顧是錯誤的,但是讓羊去照顧受傷的狼就對嗎?負傷的狼依然是狼啊,何況蔡和森這種特殊材料的共產(chǎn)黨員。于是悲劇,1926年底蔡和森和李一純結婚,按慣例,李一純的三妹李崇善嫁給李立三收拾殘局。有種說法,李立三在李一純懷孕時就好上了李崇善。讓李一純照顧蔡和森是李立三為了和三妹結婚。李立三后來的妻子有李漢輔,李莎。李一純?yōu)椴毯蜕瞬塘,蔡轉。一九三一年蔡和森被國民黨殺害后,李一純沒有再嫁人,原因是什么我不知道。當然不是被用作善后的妹妹已經(jīng)用完。蔡和森是犧牲的,不需要提供一個妹妹收拾殘局可能李一純是走向上之路的妹妹,放眼望去宇內(nèi)比蔡和森優(yōu)秀的也就二三,李一純沒機會再嫁人啦。李一純在一九四零年生有一女,叫李吉提,不是李立三的,李立三當時在蘇聯(lián),父親是誰,懷孕原因我不知道,如有哪位知道,盼告知。愿奉上一瓶啤酒,一包花生米感謝。一八九九年二月生于長沙的李一純一九八四年在北京去世。
訃 告
新華社北京1984年5月23日電 中共中央辦公廳離休老干部、老黨員李一純同志因病于5月1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五歲。
李一純同志1899年生于湖南省長沙市,1923年參加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她長期在白區(qū)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建國后從事理論教育工作,為黨為人民做出了貢獻。
(《人民日報》1984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