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何妥字棲鳳,生卒年不詳。父細胡,西域人,通商入蜀,后成巨富,郫縣人。妥少好讀書,八歲入國子學。北周武帝時授太學博士。隋文帝時為國子博士,又進爵為公。妥擅經(jīng)學,尤精音律,性剛直,好論人物是非。時蘇威正受文帝重用,妥上書力斥其偽。何妥論時政得失,指斥當世朋黨,多為朝臣所忌。后以國子祭酒卒于官。著有《周易講疏》十三卷、《孝經(jīng)義疏》三卷、《莊子義疏》四卷等,又有《文集》十卷。隋代宮廷音樂,多為何妥所定。史籍記載
著述頗豐
。ā侗笔罚辶謧飨隆罚┖瓮滓簧龊芏,曾“撰《周易講疏》三卷、(《隋書.何妥傳》及《經(jīng)籍志》并作“十三卷”,此“三”上當脫“十”字)《孝經(jīng)義疏》二卷、《莊子義疏》四卷,與沈重等撰《三十六科鬼神感應等大義》九卷、《封禪書》一卷、《樂要》一卷、《文集》十卷,并行于世”。(同上)其《周易講疏》隋唐志皆有著錄!端鍟(jīng)籍志》載有:《周易講疏》十三卷,注云:國子祭酒何晏撰!瓣獭蹦恕巴住弊种`。清儒馬國翰考辨云:“考魏何晏官至吏部尚書,《隋志》集部題魏尚書何晏集十一卷。茲題國子祭酒,乃隋何妥之官號,且書名、卷數(shù),并與妥傳不殊,而次序又在陳周弘正之下,不著代者,以妥為隋人也!吨尽放颊`u2018妥u2019為u2018晏u2019。《冊府元龜》遂云何晏撰《周易私記》二十卷。《周易講疏》十三卷,朱太史彝尊信之,載入《經(jīng)義考》,展轉(zhuǎn)承訛,失而愈遠矣。“(《玉函山房輯佚書.易類》)此書久佚,馬國翰據(jù)孔穎達《周易正義》所引“何氏”注及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何妥注輯為一卷。;也據(jù)孔、李二書,并參照其它書,輯《何妥周易講疏》,載入《逸書考》中。易學大家
但《周易正義》中所引“何氏”是否即是何妥?何晏、何育皆有易注,孔氏未明指其人。清儒馬國翰曾考之云:“李明標u2018何妥u2019,《正義》稱u2018何氏u2019,其說每與張氏、周氏、褚氏、莊氏并引。莊氏不詳何人,周為周弘正,張為張譏,褚為褚仲都,何知何妥,皆唐近代為講疏者,《正義》亦疏也,故僅題某氏!保ㄍ希┯挚肌墩x》引何氏注,有王弼玄學之特色,又兼取象數(shù)易之內(nèi)容,如何氏注《系辭》云:“上篇明無,故曰易有太極,太極即無也!庇衷疲骸笆ト艘源讼葱,退藏于密,是其無也。下篇明幾,從無入有,故云u2018知幾其神乎u2019。”是以老莊注《易》。注《臨》云:“從建子陽生至建未為八月。”是取漢儒消息卦注《易》,這與李氏《周易集解》所引何妥注風格基本一致(見下文)。故馬國翰之論可信。 何妥一生行蹤由南朝而遷北朝,后為官于統(tǒng)一隋朝,飽覽了南北之學,故易學思想融合了玄學易和象數(shù)易,在其易注中,既有玄學清淡簡明之風,又有漢易古樸重實之氣;既明天道,又明人道,如他關于《文言傳》解說就是例證。何氏認為《文言傳》“潛龍勿用下也”至“飛龍在天,上治也”是謂《文言》第二章,此章是“以人事明之”。何氏于此章皆以堯、舜、文、武之帝王之事闡明人道,他注“潛龍勿用下也”云:“此第二章以人事明之。當?shù)鬯锤麧O之日,卑賤處下,未為時用,故云下!弊ⅰ耙婟堅谔欤瑫r舍也”云:“此夫子洙泗之日,開張業(yè)藝教授門徒,自非通舍,孰能如此!弊ⅰ敖K日乾乾,行事也”云:“此當文王為西伯之時,處人臣之極,必須事上接下,故言行事也!弊ⅰ盎蜍S在淵,自試也”云:“欲進其道猶復疑惑。此當武王觀兵之日,欲以試觀物情也!弊ⅰ帮w龍在天,上治也”云:“此當堯舜冕旒之日,以圣德而居高位在上而治民也!睆囊陨献⑽目矗问厦魅耸,無非是運用具體的歷史事實,揭示《文言》中所蘊含的帝王處世治國之道。在他看來,帝王之所以能治國平天下,其關鍵在于審時度勢,即在耕漁之日,卑賤處下;處人臣之極,必須事上接下;而在冕旒之日,當以圣德居高位而治民。這當然還要做到“君臣交感”,“君臣相交感乃可以濟養(yǎng)民也”,(《泰.彖》注)“人志不同必致離散而亂邦國”,(《否.彖》注)其具體的方法“須進善納諫”(《復》上六注)以達到君臣心志相通。若“迷而不復,安可牧民,此行師必敗績矣”。何氏這一套理論,從理論根源上說,明人事則宗王弼,王弼在此節(jié)下注云:“此一章,全以人事明之也!瓭摱鹩煤魏?必窮處下也;見而在田必以時之,通舍也。以爻為人,以位為時,人不妄動,則時皆可知也。文王明夷則主可知矣。仲尼旅人則周可知矣!保ā吨芤住纷ⅲ┒匀w史實明人事,則啟于干寶等人。干寶除了以京氏學注易外,則注重以史實釋《易》。由此可見,何氏以史明人事,顯然是受到玄學易的影響。但何妥與王弼不同的是,還以天道明《易》。 …… 就象數(shù)易學而言,何妥在南學盛行之際,崇王學,而又取象數(shù),以象數(shù)補王學之不足,重新肯定了象數(shù)易的價值。這對鄭學乃至整個象數(shù)學的保存?zhèn)鞑テ鸬搅酥匾淖饔谩?/span>相關著作
《八佾及》 《鐸》 《巾》 《拂》四舞! 吨芤字v疏》 《莊子義疏》 《封禪書》 《樂要》人物生平
為官隋朝
《樂要》何妥一生行蹤由南朝而遷北朝,后為官于統(tǒng)一隋朝,飽覽了南北之學,故易學思想融合了玄學易和象數(shù)易,在其易注中,既有玄學清淡簡明之風,又有漢易古樸重實之氣;既明天道,又明人道,如他關于《文言傳》解說就是例證。何氏認為《文言傳》“潛龍勿用下也”至“飛龍在天,上治也”是謂《文言》第二章,此章是“以人事明之”。何氏于此章皆以堯、舜、文、武之帝王之事闡明人道,他注“潛龍勿用下也”云:“此第二章以人事明之。當?shù)鬯锤麧O之日,卑賤處下,未為時用,故云下!弊ⅰ耙婟堅谔,時舍也”云:“此夫子洙泗之日,開張業(yè)藝教授門徒,自非通舍,孰能如此。”注“終日乾乾,行事也”云:“此當文王為西伯之時,處人臣之極,必須事上接下,故言行事也。”注“或躍在淵,自試也”云:“欲進其道猶復疑惑。此當武王觀兵之日,欲以試觀物情也!弊ⅰ帮w龍在天,上治也”云:“此當堯舜冕旒之日,以圣德而居高位在上而治民也!睆囊陨献⑽目矗问厦魅耸,無非是運用具體的歷史事實,揭示《文言》中所蘊含的帝王處世治國之道。治國之道
在他看來,帝王之所以能治國平天下,其關鍵在于審時度勢,即在耕漁之日,卑賤處下;處人臣之極,必須事上接下;而在冕旒之日,當以圣德居高位而治民。這當然還要做到“君臣交感”,“君臣相交感乃可以濟養(yǎng)民也”,(《泰.彖》注)“人志不同必致離散而亂邦國”,(《否.彖》注)其具體的方法“須進善納諫”(《復》上六注)以達到君臣心志相通。若“迷而不復,安可牧民,此行師必敗績矣”。何氏這一套理論,從理論根源上說,明人事則宗王弼,王弼在此節(jié)下注云:“此一章,全以人事明之也。……潛而勿用何乎?必窮處下也;見而在田必以時之,通舍也。以爻為人,以位為時,人不妄動,則時皆可知也。文王明夷則主可知矣。仲尼旅人則周可知矣!保ā吨芤住纷ⅲ┒匀w史實明人事,則啟于干寶等人。干寶除了以京氏學注易外,則注重以史實釋《易》。由此可見,何氏以史明人事,顯然是受到玄學易的影響。但何妥與王弼不同的是,還以天道明《易》。
名人推薦
-
周湘花(1776—1821),女,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劉松嵐妾,善刺繡,嘗為吳蘭雪夫婦繡《石溪看桃花詩》,蘭雪供之繡詩樓,姿性慧麗,貌頗佳,吐屬...
-
徐燦(約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號深明,又號紫言(竹字頭)。江南吳縣(今蘇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詞人、詩人、書畫家,為“蕉...
-
[現(xiàn)代]一九四五年生,廣西博白人。自幼愛畫,自學成才。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原廣西美術出版社副總編,F(xiàn)任廣西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廣西藝術品收藏協(xié)...
-
古族名。分布在今俄羅斯勘察加半島,有數(shù)萬人。另有日本視覺系樂隊成員名為流鬼。
-
湯貽汾(1778—1853),字若儀,號雨生、琴隱道人,晚號粥翁,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清代武官、詩人、畫家。以祖、父蔭襲云騎尉,授揚州三江營守備...
-
張迥[清]字人遠,一字仁遠,號南田,改名古民,嘉定(今屬上海市)人。性閑散,村居教授,時或寄跡蕭寺,與方外唱酬。善山水,腴潤絕似李流芳筆。...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