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運昌
高中開始學習民謠吉他,大學開始涉足古典、流行、熱門等領域,學習過程偏向自我探索,真正拜師學藝的時間并不多。
畢業(yè)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yè)設計系,并前往美國百克里(Berklee College of music)音樂學院短期進修。曾師事林慧哲、劉建志、 陳郁官、顏志文等名師。於大學擔任吉他社社長期間,除了在音樂餐廳駐唱打工以外,致力推動校園音樂,引領起一股南臺灣校園音樂熱潮。
曾獲得第八屆大學城全國大專創(chuàng)作歌謠冠軍及最佳編曲獎、第四屆全國熱門音樂大賽冠軍及最佳創(chuàng)作獎,并代表國家參加日本主辦之世界樂團大賽(Band Explosion)、第六屆青春之星第三名及最佳吉他手、第一屆行政院環(huán)保歌曲創(chuàng)作比賽優(yōu)勝獎、第十屆、第十四屆和第十六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獎、并榮獲第十四屆金曲獎流行音樂制作人提名。
1996年以一把吉他,在SONY唱片旗下發(fā)行了首張個人演奏專輯「聽見藍山的味道」,為華人音樂史上第一張鋼弦吉他創(chuàng)作演奏專輯,之後陸續(xù)發(fā)表了「城市冥想」、「那年我們彈吉他」等演奏專輯, 2001年加入風潮唱片并發(fā)表了「第三十三個街角轉」、「Happy Way」等作品。
個人傳奇
董運昌也是一位流行樂吉他手,曾參與過為數不少的流行唱片錄制與編曲。 與主流、非主流歌手同臺合作演出的經驗更是不勝枚舉,除了吉他音樂之外,董運昌更編寫多種類型的跨界音樂。作品散見於新力唱片、風潮唱片之大自然、香草與陶笛系列專輯之中。
董運昌,第10屆金曲獎流行音樂演奏獎得主,那一年,因為這座獎項,他的音樂之路也開始順遂。聽董運昌說,小時候最不喜歡的就是音樂課,一直到了高中,也許正好是校園民歌發(fā)燒的末期,對于吉他有了莫名的熱情,開始勤學吉他,仿佛是要把小時候拋棄的音符給追回來,每天練琴的時間超過10 個鐘頭,董運昌說自己是勤能補拙。大學四年,除了大三大四在民歌西餐廳駐唱之外,參加的音樂活動更是洋洋灑灑,1989 年參加當時很流行的木船歌唱比賽,進入決賽,對董運昌是一種肯定,隔年1990 年參加大學城全國大專創(chuàng)作歌曲比賽,獲得冠軍,1991年參加第四屆熱門音樂大賽,同樣獲得第一名,并且到日本東京參加世界賽,1992 年成功大學畢業(yè)之后,1993 年獲得青春之星創(chuàng)作組第三名。
董運昌也是一位出色的職業(yè)吉他手, 曾參與過為數不少的流行唱片錄制與編曲: 如, 謝宇威, 孟庭葦, 曾淑勤, 張惠妹, 陳綺貞, 楊乃文, 順子, 莫文尉, 那英, 江美琪, 楊耀東, 許景淳, 李欣蕓, 陳冠蒨, 萬芳, 任賢齊, 張永智、王若琳...與主流/非主流歌手同臺合作演出的經驗更是不勝枚舉. 除了吉他音樂之外, 董運昌更編寫多種類型的跨界音樂, 曾合作唱片或演出的演奏家有范宗沛, 馬修連恩, 陶笛阿志, 凱文柯恩, 王明華, 鄒世烈, 陳雅慧, 詹佳琦. 作品散見于新力唱片、 風潮唱片之大自然、香草與陶笛系列專輯之中.
2005年成立屬于自己的<熱戀音樂多媒體事業(yè)有限公司>, 2008年7月發(fā)行十二年來作品譜集<在第三十三街角與你相遇>
目前董運昌經常性的在到北京從事音樂工作, 包括唱片編曲、制作等; 2008年10月份擔任林志穎上海演唱會音樂總監(jiān),以及知名歌手向麗的新專輯編曲、吉他手; 并陸續(xù)受邀出席演出。
音樂作品
吉他專輯《Happy Way》
聽見藍山的味道
Happy Way
下午3點40分
擱淺的心
第33個街角
風和日麗
愛VS自由
舞動靈魂的溫度
楓之舞
As Time Goes By
吉他專輯《第33個街角轉彎》
左岸印象
紅色小酒館
第33個街角轉彎
迷路
缺角地圖
單程票
異國夢
旅棧的最后一夜
碧海藍天
最新報道
曾獲得第十屆以及第十四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獎、并榮獲第十四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制作人提名的臺灣吉他手董運昌,1996年以一把吉他,在發(fā)行了首張個人演奏專輯《聽見藍山的味道》,成為華人音樂史上第一張鋼弦吉他創(chuàng)作演奏專輯。之后陸續(xù)發(fā)表了《城市冥想》、《那年我們彈吉他》等演奏專輯,2001年加入風潮唱片后發(fā)行了《第三十三個街角轉彎》、《Happy Way》等作品。
沉寂多年后,董運昌再度推出音樂演奏專輯《那不勒斯藍色夜》,在專輯里他包辦制作、演奏及部分作曲,更令人驚喜的是,這次特地為曼陀林編寫5首新曲,包括NewAge風格《落英繽紛的季節(jié)》、甜美華爾茲《我和你》、義大利小調《翩然起舞》,以及慵懶爵士風的《那不勒斯藍色夜》、《席耶那小花園》。
董運昌笑說,他希望能作一張專輯讓人聽不膩,而不是作一本樂譜讓人彈奏,所以編曲上,即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當紅流行曲《國境之南》以及經典閩南語歌《花若離枝》,他都作了大幅的改編,希望不落入俗套,也期望透過重新編曲,讓曼陀林演奏家陳雅慧能盡情展現(xiàn)彈技!
日前,有“吉他詩人”之稱的董運昌與陳雅慧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接受了網易娛樂音樂頻道的獨家專訪,除了讓人再度見識到董運昌的吉他功力,更讓大家對于曼陀林這個長相奇怪,聲音卻悅耳的樂器,有更多一層的認識。
網易娛樂:內地的網友對你們的接觸比較少,請分別先和網友做個自我介紹。
董運昌:我在1996年的時候發(fā)行了我第一張吉他演奏專輯《聽見藍山的味道》,當時的發(fā)行公司是索尼。接著我陸續(xù)也發(fā)表了幾張自己的吉他作品,我的吉他作品主要屬于鋼弦吉他,有別于一般古典吉他,也有別于古典音樂,主要都是我的生活經驗與還有對音樂的看法,是屬于吉他創(chuàng)作類的東西,我并沒有唱歌。一直到現(xiàn)在也陸續(xù)發(fā)行了五張專輯,早期是跟索尼合作,現(xiàn)在我轉跟風潮唱片合作。在風潮時期我也發(fā)行了像《第三十三個街角轉彎》、《Happy Way》等專輯,最新的這張就是去年年底發(fā)行的《那不勒斯藍色夜》u2033,這是一張吉他跟曼陀林的專輯。
陳雅慧:在06年的時候,因為要辦一場柳琴的獨奏會,去東京買了一些曼陀林的樂譜。那一年也是在臺灣我買到人生第一把曼陀林,之后我又參加奇美曼陀林樂友會。那時候他們是辦十周年,因為那時候還不太會彈曼陀林,所以是以柳琴的方式來彈。因為主辦單位推廣曼陀林已經十年了,不知道臺北有人會彈曼陀林,后來發(fā)現(xiàn)我會后,就希望我能在臺北推廣曼陀林。所以接著我在07年就到日本東京找了一位曼陀林老師,也從這一年開始我漸漸的把重心放在演奏曼陀林這方面。
網易娛樂:這張專輯中,很多曲子都只有曼陀林和吉他的合奏,這和之前董運昌的專輯很不一樣,從繁入簡的錄音制作上,有何不同?
董運昌:因為這張專輯有一些音樂是古典音樂,古典音樂的作法就要做的比較像是演奏會的那種質感。包括它的拍子,我們都沒法做到很整齊,因為古典音樂是快快慢慢的,所以必須要同時錄音,這些東西是跟我以前做流行音樂差異比較大的地方。本來我是有考慮到音樂廳里面做現(xiàn)場的收音,可是又兼顧到唱片應該要有比較干凈的音響效果,而不是像是演奏會的現(xiàn)場記錄。最后我就用了一些比較折衷的辦法,這就是我在這張專輯里比較突破性的做法。
網易娛樂:曼陀林和吉他的合作是在什么緣分下促成的呢?
陳雅慧:因為我在彈曼陀林的時候大部份都是找吉他伴奏,因為它們(指吉他跟曼陀林)都是從魯特琴演變過來的,所以這兩個樂器本來就蠻合的。那我演奏過的古典樂曲大部份都是曼陀林跟吉他,或者是曼陀林跟鋼琴。
董運昌:我們都是在音樂會上合作,合作大概三年的時間,我就想說我們默契都達到一個程度,都不錯了。那是不是可以進一步該留下一個像是CD有聲的作品,我覺得可以讓聽眾可以聽聽我們這樣比較有專輯概念的作品,所以我才決定我跟雅慧來合作出一張CD。
網易娛樂:陳雅慧是學柳葉琴出身,為何會改變成為學習曼陀林?
陳雅慧:我柳琴算學蠻久了,也在一些大學任教,那其實柳琴的樂曲都彈了差不多了。那06參加奇美的樂友會開始,因為在臺灣都沒有比較專業(yè)彈曼陀林的演奏者,那他們覺得我彈的不錯,那我就想說我該把這樂器好好學好,在臺灣推廣這個樂器。
網易娛樂:是否有機會會到內地推廣曼陀林?
陳雅慧:蠻想的,因為我其實在07年有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有跟臺灣巴洛克樂團一同到那邊演出,那目前在那邊我知道有韓國人在北京有成立一個曼陀林樂團。
網易娛樂:許多人對于曼陀林不怎么熟悉,請陳雅慧介紹曼陀林這個樂器。
陳雅慧:曼陀林這樂器其實發(fā)源于意大利的拿坡里,現(xiàn)在臺灣用的曼陀林大都來自于日本,我手邊這把也是日本制作的,因為目前學曼陀林最多的國家是日本。它比較特別的是,它是復弦樂器,它總共有八條弦,可是它的音只有四組。定弦跟小提琴是一樣的是So、Re、La、Mi,是屬于比較高音的樂器。我們演奏的時候是使用撥片,它的撥片也比較小,左手按音的時候也是要同時按兩根弦。(現(xiàn)場示范),它的特色不像小提琴有弓可以拉長音,所以它的特色就是來回撥動弦。
網易娛樂:董運昌老師之前都是為吉他寫曲,第一次為曼陀林寫曲,是怎么來揣摩?
董運昌:我跟臺北曼陀林樂團合作很多次以后,慢慢的曼陀林的影響效果漸漸的在我耳朵里留下印象,我是利用這些印象去判斷說如果這樣寫的話,曼陀林應該會是不錯的。我會先用吉他然后用類似曼陀林的彈法,先彈進去,自己先錄起來試驗看看,成不成立,然后再把我用吉他假裝曼陀林的部份抽掉,然后在換成曼陀林。
網易娛樂:未來還有那些合作的計劃?或者是老師個人的計劃?
董運昌:我在想如果這張的成績還不錯的話,我們下一張可能會做的更豐富一點,更能會有一些更低音的樂器,或者是有線條的樂器加進來。好比說提琴類的,或者是貝斯類的,或打擊樂的,我希望讓它在華語音樂圈能有更多活潑、多樣性的呈現(xiàn)。
網易娛樂:董老師出這張專輯,是有試著要推廣曼陀林的意思嗎?
董運昌:在我們做音樂的目的上當然是為了,人家會喜歡我們的音樂,覺得很好聽,那如果說在他們的生活里,好比在工作地點、或者是房間里,有這種音樂增加他們的生活情趣。我覺得這就是我做音樂的目的,那至于這個樂器能不能再推廣下去,我覺得這比較屬于教育者的責任,那我在做唱片是比較沒有想到這一面向的東西。
網易娛樂:那董老師為何要出這張專輯呢?目的為何?
董運昌:因為華人樂壇我們算是正式發(fā)行的第一張曼陀林專輯,它是一種新的音響效果,之前沒出現(xiàn)過這樣的音樂專輯。很清亮、宛如來自天上的樂器,大家能夠喜歡這樣的音樂,如果藉由這張專輯喜歡上這個樂器進而認識這樂器,我也覺得這是我希望做到的事情。
網易娛樂:是否有要到內地宣傳或表演?
董運昌:之前在07、08年,甚至09年我在地都有一些比較小的表演,在上海、北京我都做了一些吉他演出。只是可能比較不屬于那種廣大的族群,可能知道的人比較少,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希望到內地做多一點的演出。
網易娛樂:你期望對《那不勒斯藍色夜》能給樂迷什么樣的感受?
董運昌:比較不同于正常古典比較嚴肅的二重奏,那我們這張多了一些流行音樂的元素,還有原創(chuàng)音樂的元素。那我們用這兩種樂器做比較寬廣的樂風嘗試,不僅限于古典,還有點流行,一點爵士味道,還有一些民謠風的味道。就是希望能個帶給大家一種多元生活、現(xiàn)代生活的風貌。
網易娛樂:下次會不會嘗試看看用曼陀林跟吉他彈奏中國民謠呢?
董運昌:雅慧她本身是柳葉琴的專家,那她跨到曼陀林這個領域來,當然不排除有一天也用曼陀林回去彈她以前用柳葉琴彈的一些民樂的東西。舉例來說,如果他可以用曼陀林來彈《梁!返脑,我覺得那可能是華人界很大的一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