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林夢飛,林峯的祖父,也是林家顯赫的源頭。 出生于臺灣臺北市。7歲時隨其父回廈定居,在延陵小學畢業(yè)后考入中華中學。
配偶及兒女
配偶: 黃達治 (菲律賓華僑、擁有中、菲、西血統(tǒng))
兒女:
林華玲、林華星、林華國、林華明、林華晉、林華萍、林華強
早年曾有一名養(yǎng)女,排行第二,取名林華安。
生平履歷
民國14年(1925年),五卅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反帝怒潮,他離開學校,參加廈門學生軍的訓練。其時,廣州黃埔軍校向全國招生,他報名應考,被錄取后編入學生隊。民國16年3月在黃埔軍校四期政治科畢業(yè)后,被派到第十一軍二十四師葉挺部七十二團任連指導員。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他在反擊湖北軍閥夏斗寅進攻武昌的戰(zhàn)役中負傷,被送進醫(yī)院治療。7月,二十四師開往江西,在虎崗宣布起義,他傷還未愈,與部隊失去聯(lián)系。出院后輾轉回到廈門,與同安中共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被派到馬巷洪厝村組織農民協(xié)會,開展農民運動。不久,因同安中共秘密機關受包圍,同志被捕,他離開同安搭輪赴汕頭暫避。
民國戰(zhàn)亂
民國18年5月至民國21年9月,他在四十九師張貞部任上尉營副、少校營長。十九路軍入閩后,張貞被免職,他也離開部隊轉赴上海市任保安處上尉中隊長。其后,到江西廬山軍事教官訓練班受訓半年,民國24年底回閩。民國25年5月至民國31年12月,他在福建省軍政界的職務變動頻繁,先后任永春縣社訓總隊少校教官、武平縣縣長、永泰縣縣長、南安縣抗戰(zhàn)自衛(wèi)團上校團長、德化縣清剿張雄南股匪司令部上校參謀、莆田縣縣長、福建省保安二團上校團長、泉州興泉地區(qū)指揮部上校副指揮官。
抗戰(zhàn)勝利后一度卸下戎裝從商,任泉州車船運輸行經理。民國35~38年,先后任南京國民政府“國大”代表,福建省保安司令部組訓處少將處長,福建省第四行政區(qū)專員兼少將保安司令,廈門警備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并在泉州創(chuàng)辦《群力報》和兼任廈門《時代晚報》董事長。民國37年底,在廈門參加三民主義同志聯(lián)合會(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前身之一),接受中共華南局領導;并策動三二五師副師長陳言廉起義,還多次營救過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數(shù)十人。廈門解放前2個月,輾轉進入閩中游擊隊泉州團隊所在地南安嶺兜,后奉派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入廈,為廈門有名的起義將領。
新中國成立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港口受敵封鎖,他與國民黨起義人士張圣才等共同組織裕康船務行,出任經理。利用在香港的老關系,開展港廈間的貨物運輸,緩解軍用物資和民生用品的急需。1951年創(chuàng)辦廈門飛達照相紙工業(yè)社,生產照相紙供應國內市場,為國家節(jié)省大量外匯。1956年公私合營后改名為廈門感光化學廠,1959年改為國營工廠,被任命為廠長、顧問!拔幕蟾锩逼陂g,他曾受到嚴重沖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落實政策,給予平反恢復名譽和安排職務。此后,他一直關心國事,積極參政議政。1981年應聘為廈門經濟特區(qū)顧問、廈門經濟特區(qū)發(fā)展公司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開展對外宣傳、聯(lián)誼活動和引進僑資、臺資、外資工作,1985年,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授予他“為四化服務先進個人”的稱號!1994年8月15日病逝。生前為福建省政協(xié)第七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福建省委員會名譽主委、中央委員、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常務委員,福建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