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金玉均是朝鮮高宗時期的政治家。字伯溫,號古筠、古愚,謚號忠達。6歲時被金炳基收為養(yǎng)子,1872年(高宗九年)文科及第,從玉堂承旨,升至戶曹參判。
曾東渡日本考察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并在“壬午軍亂”之后,做為修信使樸泳孝和副使金晚植一行的顧問,到日本進行廣泛的活動。此時,國內朝廷內戚臣掌權,事大思想極度膨脹,靠著大清國的后援虛張聲勢,國政日漸昏暗。為此,金玉均決心打破陳規(guī)、改革國政,與樸泳孝、洪英植、徐光范等人組織了獨立黨。
為了推翻守舊派的政府,于1884年12月4日,以郵政局開業(yè)典禮宴會為契機,與樸泳孝、洪英植等人一起進行了政變(甲申政變)。以國王的名義清除了事大黨的頭目之后,組織新政府,當了戶曹參判兼惠商公局當上(官銜),但由于駐守清軍的阻礙,僅過三天便告失敗。
金玉均亡命到日本,改名為巖田周作,輾轉小笠原島,北海道、東京等地,長達十年。為了借助大清國的力量以完成未竟志向,他去了上海。1894年3月28日,在上海東和洋行被洪鐘宇刺殺。清國官方保護了洪鐘宇,并用軍艦威遠號把金玉均的尸體引渡給了韓國,朝廷以叛逆罪將其凌遲處斬。但第二年新內閣成立之后,在法務大臣徐光范和總理大臣金弘集的要求之下,為其洗刷了罪名,恢復了官位。純宗年間,追贈為奎章閣大提學,還受到了國王派官吏前去祭奠的禮遇。
[著書:《箕和近事》,《甲申日錄》,《治統(tǒng)略論》]
[出處:《大韓季年史》,《韓國通史》]
[墓地:牙山市靈仁面牙山里]
生平
鉆研實學
金玉均,字伯韞,號古筠,1851年1月23日生于朝鮮忠清南道公州一個沒落兩班(貴族)家庭。父金炳臺,對漢學很有造詣,一生以訓學為業(yè)。1856年初,金玉均被堂叔金炳基收為養(yǎng)子,來到漢城。1861年,金炳基調任江陵府使,金玉均隨從前往,一直到1866年,在那里學習實學派學者樸趾源,丁若鏞等人的著作。所謂實學,其字意為實事求是之學問,是在李朝封建制度日趨瓦解,商品貨幣經濟逐漸發(fā)展,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加深的條件下發(fā)生和發(fā)展的一個先進的學派。實學派的中心思想是主張研究學問要講究實效,在政治上要刷新舊弊;研究自然科學,以振興實業(yè);軍事上培訓精兵,以實現國富兵強。在這方面,實學派巨匠樸趾源(1737—1805年)的《限民名田議》、《擬請疏通疏》和丁若鏞(1762—1836年)的《湯論》、《軍器論》等著作最有代表性。金玉均自幼攻讀這些著作,從中受到很大影響。 后來,金玉均在漢城結識了具有開化思想的劉大致和吳慶錫,通過他們又接觸了《海國圖志》、《瀛環(huán)志略》、《中西見聞》等中國圖書,開始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產生憧憬。
1872年,金玉均文科及第,進入政界,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當時,樸珪壽為右議政(丞相之一),對青年金玉均影響也很大。樸珪壽系樸趾源之孫,繼承了乃祖的先進思想,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在內政外交方面有很多獨到見解。因此,金玉均十分敬重樸珪壽,并經常求教于他。
以日為師
金玉均的青少年時代以及他登上政治舞臺的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是朝鮮歷史上的轉折時期。從1866年法美艦隊入侵到1876年朝鮮被迫同日本簽訂第一個不平等的江華條約,這10年的歲月里,朝鮮發(fā)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朝鮮封建制度風雨飄搖,國家面臨殖民地化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各地以農民為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 為了國家的獨立自主,為了自身的生活出路,接連不斷地展開了反封建反侵略斗爭。愛國的知識分子,也以上疏形式,展開了“衛(wèi)正斥邪”、“斥倭攘夷”運動。
日益高漲的人民群眾的反封建反侵略斗爭,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到金玉均等一批代表朝鮮早期資產階級的上層知識分子。金玉均認為,要挽救國家和民族危如壘卵的局面,要實現文明開化和富國強兵的宿愿,就得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革。在這方面,日本的明治維新對金玉均的思想影響最大。金玉均知道,日本原來也是個閉關自守的落后的封建國家,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起就遭到歐美列強的侵略,先后同美、俄、英、法等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一度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局。但是,1868年實行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以后,日本很快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頭等強國。金玉均特別欣賞日本的道路,決心在朝鮮也來一個維新,實現一場大規(guī)模的政治經濟改革。
1876年秋的一天,國王高宗看到朝鮮第一個訪日使團的觀感書《東游見聞》,對日本的事情發(fā)生了很大興趣。金玉均便見機行事,向國王力陳改革之必要。他說:若想把朝鮮變成日本那樣的近代國家,就必須進行改革,吸取近代技術,振興工商,培訓精兵,為此,必須派人赴日,學習改革之法。1880年7月和1881年5月,朝鮮繼續(xù)派遣了第二批和第三批訪日使團。同時,金玉均還說服國王,建立了朝鮮第一支近代化軍隊別技軍,并在訓練院內設立下都監(jiān),專門訓練新式軍隊。這樣一來,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化風潮已成為朝鮮社會不可忽視的先進思潮。
金玉均雖然看到資本主義侵略的危險性,但他沒有也不可能認識到資本主義侵略的本質。他只是認為,列強之所以侵略朝鮮,是因為朝鮮落后,積弱不堪,朝鮮一旦國富兵強,列強就不敢冒犯了。特別是,由于當時日本和清朝封建統(tǒng)治階級在朝鮮的尖銳對立,金玉均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日本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力量。于是,他就幻想在日本的支持下打倒國內守舊勢力,實現文明開化的理想。金玉均在這種幻想的誘惑下,一再向國王請求允許他親自赴日考察。1882年春終于得到了國王的許可。 金玉均到達日本后,仔細考察日本社會,多次訪問了日本朝野的知名人物。日本統(tǒng)治階級口蜜腹劍,一再表示將在道義上和物質上全力支持開化派的改革。
開化改革
1882年7月,金玉均從日本回國,正好在漢城爆發(fā)了轟轟烈烈的士兵起義(史稱壬午兵變)。很多漢城市民也參加這次起義。起義士兵,處決了罪大惡極的守舊派官僚,殺死了幾名日本侵略者。這次士兵起義,是朝鮮士兵和城市貧民反封建反侵略的大規(guī)模的斗爭,它打擊了腐朽的朝鮮封建統(tǒng)治階級和日本侵略者,充分顯示了朝鮮人民的愛國斗爭精神。 在士兵起義的打擊下,掌握朝廷實權的高宗王后閔妃逃走了,國王的生身之父興宣大院君李罡應重新掌握政權。但沒有多久,閔妃卷土重來,借助于清朝在朝鮮的兵力,殘酷地鎮(zhèn)壓了起義士兵。清朝封建軍閥還逮走了大院君。在清朝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全力支持守舊派的情況下,金玉均雖然也知道開化派與清朝“相疏決非得策”,但他仍然企圖依靠日本的“援助”來實現國政改革的宿愿。
1883年3月,金玉均說服國王,進行社會改革,設立了近代的印刷出版機關博文局,并于同年10月,刊印了朝鮮第一份近代報紙《漢城旬報》。與此同時,金玉均乘開化派要人樸泳孝出任漢城判尹(相當于市長)之機,設立了警巡局和治道局,對警察制度和土木建筑事宜進行了部分的改革。這些改革,盡管還是初步的,但應當說都是進步的,所以也就引起了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的極大不安。
1883年夏,守舊派覺得再把開化派留在漢城是一種危險,于是調金玉均為東南諸島開拓使兼管捕鯨使,調樸泳孝為光州留守,使他們遠離漢城。及至年底,守舊派進而罷免樸泳孝的光州留守之職,解散了1,000多人的新式軍隊,并企圖一舉消滅開化派。在這樣一個危急的關頭,金玉均同樸泳孝、洪英植等開化派人士商議,決定用暴力手段推翻守舊派政權。
甲申政變
這時,金玉均雖對日本存有一定的幻想,但他已經看到了日本政府變幻無常的政略,產生了一定的戒心和反感。他曾多次當著日本人的面痛斥:“日本政府變幻政略,如兒戲之事!币虼,他決心即使沒有日本人的支持,也要當機立斷,舉行政變,實現文明開化的理想。
1884年11月13日,金玉均對洪英植說:“吾輩以今日之迫切之狀,立于壘卵之地。不顧左右,一圖變革,即因勢而決策者……弊一言,速圖勿遲為上策!11月16日,他對劉大致說:“日廷之議,存而勿論。似可假使日廷無助援吾輩之意,在我國事勢,今幾至于背水無梁,其迫切之狀,固不待日廷之舉動!\付之于滅,以一死之志,吾輩已有所決。”
1884年12月4日,以洪英植為總辦的新建郵政局開廳。晚間舉行了盛大的開廳宴會,守舊派主要大臣和列國公使都應邀出席了賀宴。金玉均等人在宴會廳周圍埋伏好行動隊員,準備在席上酒足飯飽之時別宮縱火,趁人奔赴火場之機逐個干掉守舊派大臣,然后控制國王,奪取政權。但別宮放火未獲成功,行動隊員們只好在郵政局鄰舍放火,然后高喊失火。聽到喊聲,守舊派大臣閔泳翊帶頭走出堂外,被刺反奔,血污一片,撲于堂上。賓客見此情景,大驚失色,倉皇散去,開化派的政變計劃暫時受挫。但事態(tài)既已至此,金玉均只好下決心,按原定計劃進行下去。
金玉均帶領幾名開化派人員,奔入王宮,強使國王遷至景佑宮,暫時控制了國王。守舊派大臣,諸如閔泰鎬、閔泳穆、趙寧夏等,有的奉命進宮,有的聞變趕來,均被開化派殺死。政權暫時由開化派掌握。這就是朝鮮近代史上著名的甲申政變。
三日天下
金玉均等人立即組成了以開化派為中心的新政府,于翌日晨通告各國公使。新政府里,雖然有不少王族和中間分子參加,但主要部門的權力,如兵權、財權等,都由開化派掌握,金玉均自己擔任了戶曹參判(相當于財政部長)。開化派在組織新政府的當天晚上,金玉均等人徹夜不眠,擬定新政府的政綱,于六日晨以國王的朝報形式公布全國。
開化派的新政綱,共有十幾條,其主要內容有:促使清政府早日釋放大院君,廢除朝貢虛禮;廢除門閥,廣泛登用人材;改革全國的地租之法;革罷內侍府等冗重機構;急設巡查和近衛(wèi)軍,以加強社會治安和國防力量;實現類似西方君主立憲制政體;等等?梢,開化派的新政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資產階級自由民權思想。這一政綱雖然未能提出當時最為迫切的反帝要求和土地問題,但它向封建專制制度提出君主立憲的要求,表達了按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榜樣改革朝鮮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進步愿望。
正當金玉均等開化派準備將其政綱付諸實施時,守舊派余黨的反攻倒算也就開始了。12月6日下午,即政變后的第三天,守舊派勾引袁世凱、吳兆有率領1,500多名清兵攻入昌德宮(此時國王已從景佑宮返回昌德宮)。于是國王重新落入守舊派手中,甲申政變以“三日天下”而告終。
亡命天涯
政變失敗后,金玉均和其他開化派要人亡命日本,寄寓客鄉(xiāng),過了整整10年的亡命生活,境遇十分困苦。日本當局從前口口聲聲表示“同情”和“支持”開化派,此時此刻給予金玉均的卻是冷遇和白眼。不僅如此,守舊派派往日本的刺客接蹤而至,金玉均時時都處于危險之中。然而金玉均從未改變初志,立志要把改革事業(yè)進行到底。他曾幾次給國內寫信,表明自己的舉事動機和愛國之心,揭露守舊派的腐敗無能和賣國行為。同時,金玉均還準備到中國上海等地聯絡志士,共圖大業(yè)。
被刺殞命
1894年3月27日中午,由神戶開來的“西京丸”抵達上海,一聲汽笛叫過,輪船徐徐靠岸,水手拴好纜索,旅客順次下船。其中有兩名西裝革履的朝鮮人、一名中國人和一名日本人,一同攜著行李走出碼頭。他們分坐4輛東洋車(人力車)到北河南路,在一家日本人開設的東和客店下車,付清車費后進入店里。店主吉島德三問道:“從何處而來?來此何事?”
為首的一個人說:“從大阪來,來此旅游!钡曛鲉枺骸白鹦沾竺?”那人答:“我姓巖田,名和三。”他指著旁邊的一個朝鮮人說:“這位叫洪鐘宇!庇种钢砗蟮囊晃恢袊撕腿毡救苏f:“這位叫吳升,那位叫北原延次,我的仆人。”店主一一登記下來,并把他們引到二樓住下。
這四個神秘的旅客是誰呢?他們到上海來做什么?原來為首的巖田和三就是10年前朝鮮甲申政變的主謀金玉均,洪鐘宇是留學德、法的朝鮮留學生,吳升是清朝駐日使館的書記,仆人北原延次是和田延次郎的化名。金玉均自甲申政變失敗后,和樸泳孝在日本郵船“千年丸”船長辶十覺三郎的幫助下逃往長崎。后來到東京,住在慶應義塾福澤諭吉家里,而福澤對他們始終予以資助。由于金、樸兩人對日本可供他日之用,得到朝野一致扶持,兩人就在日本長期潛伏下來,金玉均化名巖田周作,樸泳孝化名山崎永春。
朝鮮政府對金、樸兩人在日本甚感不安,曾兩次要求日本引渡,均被拒絕。當時袁世凱曾獻計暗殺,1885年10月11日他謁見朝鮮國王時筆談寫道:“據說日本政府亦很討厭金玉均,此時若收買一壯士將其刺死,日人既不能辦朝鮮人,自必送交外署加以遠配,搪塞日本人,此事不難辦成!眹鯇懙溃骸瓣P于玉賊之事,果是明見之論,當見機行事。”
1886年2月,朝鮮政府派出金玉均的學生、內衛(wèi)門主事池運永赴日本,主持暗殺金玉均之事。池運永到了日本,探得金玉均在東京,便致書求見。金對此感到懷疑,便派心腹柳赫魯等去探試,結果從池運永口中詐出真情,并從箱包中看到了朝鮮國王給他行刺金玉均的密令,結果行刺未成。其后日本政府對金加以保護,移住小笠原群島、北海道等地,每月發(fā)給15元生活費,后增至50元。1890年因日、朝關系趨于緩和,金玉均便回東京居住。
朝鮮政府聞訊,又密謀第二次行刺計劃。1892年5月,李逸植奉命來東京,但因孤掌難鳴,未曾下手。同年秋,留學生洪鐘宇從法國歸國,路過東京,李逸植和洪鐘宇密謀,決定李逸植在日本行刺樸泳孝,洪鐘宇則將金玉均誘到上海下手。鐘洪宇找到金玉均說:“現在你在日本生活拮據,且寄人籬下,何不到中國投奔李經方(李鴻章之子,曾任駐日本公使),日后還可通過李鴻章回國!苯鹩窬羧张c李經方頗有交情,為之心動,決定先去上海,見機行事。李逸植見金中計,便資助旅費5000元,并介紹清國使館書記生吳升為向導兼翻譯。于是1894年3月10日,金玉均及其北原延次、洪鐘宇和吳升四人從東京到大阪,23日乘“西京丸”從神戶離日,27日抵達上海,一同前往東和客店。
3月28日晨,洪鐘宇拿了一張5000元的支票給金玉均看,并說:“這筆錢去小東門外天豐錢莊取來后,我們做生意,你看怎樣?”金玉均說:“好,就這樣吧!9點鐘的時候,洪鐘宇從外面回來說:“天豐主人外出,要傍晚才回來!
下午2點鐘,洪鐘宇穿了一套朝鮮服到金玉均的房間,見金在窗口藤榻上睡午覺,將仆人北原打發(fā)出去購物,然后拔出手槍射擊。第一槍打中金的左頰,子彈由頰斜穿而上,直達腮門之右,鮮血直噴。洪又打第二槍,子彈由左胸入,并未穿透。接著打第三槍,彈中左肩胛稍后。店主吉島等人在樓下,驀然聽到響聲,還以為門外人放花爆。三樓旅客聽得較清楚,都下樓察看,金玉均已倒在地板上死去。吉島見洪鐘宇神色蒼白地下樓外出,心知有異,他趕到二樓,見眾旅客亂成一團,不知所措。吉島立即去日本領事館報告,領事說:“朝鮮人自相殘殺,不便過問!奔獚u又報美國租界巡捕,捕頭派人報告上海縣。后來日本領事帶了倩田鍋、田口兩醫(yī)生來視察。
29日晨,洪鐘宇在吳淞口旅店被捕,押至東和客店接受搜查。中午上?h令黃爰棠來客店驗尸,日本副領事山座圓次郎、翻譯加藤義三、英捕房麥捕頭、美捕房黎捕頭都到現場,檢驗結果,確系槍殺。第二天黃縣令在縣公堂初審:?“你是金玉均的朋友嗎?”——“謀叛之人,怎能為友?”
“你為何殺他?”——“大逆不道之人,人人可殺,若任其回國,勢必又起風波。”
“殺人者死,你知道嗎?”——“知道,今得為國除此巨蠹,死亦甘心。”
“你何以知道其為金玉均?”——“他時稱巖田周作,時稱巖田和三,但確系金玉均無誤。今奉朝鮮王之命行刺叛臣!
“行刺時共放幾槍?”——“心急手忙,不知槍數!
“兇器何在?”——“奔跑時被拋入河里!
黃縣令對翻譯速水說:“果系朝王飭洪行刺,則洪非但無罪,且更有功。但為何事先不照會呢?今搜洪身,并無朝王令旨。若依仇殺而論,應擬抵罪,似須著保,以待訊供。至于金之尸體,今日趕緊棺殮,暫停七日,然后附船載回!彼偎⒓醋g出。金的仆人北原說:“后日黎明,日本郵船u2018西京丸u2019開船,可載主人尸體回國。”黃縣令說:“不可,務須停留七日!
次日黃縣令將此案情形稟報江海關道觀察聶仲芳,由聶電告南北洋通商大臣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轉電朝鮮商務大臣袁世凱。金的仆人北原于3月31日乘“西京丸”東返,金的棺材則暫存虹口捕房。當夜江海關道署接到朝鮮漢城回電:“金玉均系朝鮮叛臣,脫逃已久。洪鐘宇系官員。此案理應解歸朝鮮定奪!庇谑锹櫽^察便和黃縣令商議,只有聽候上級指令。
且說朝鮮政府聞報,急命其駐天津督辦徐相喬謁見李鴻章,要求將洪鐘宇送回國內處理,并將金玉均的尸體解回朝鮮。李鴻章同意朝鮮的要求,徐相喬立即專程南下。4月6日徐相喬抵上海,將金玉均的靈柩和洪鐘宇從租界引渡給清政府,然后移交給徐相喬。因當時無便船去朝鮮,聶觀察稟請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劉坤一批準,派軍艦“威靖”號專程將洪鐘宇和靈柩送到朝鮮。
金玉均被刺身亡的消息傳到日本,朝野人士無不憤恨,急派玄洋社成員齋藤新一郎、岡本柳之助赴上海調查,取回金玉均遺體。當兩人抵滬時,金的尸體已被引渡給朝鮮政府。不久金的尸體解回朝鮮,被處凌遲并暴尸。日本友人會聞之憤怒,5月20日在東京舉行盛大葬儀,安葬金玉均遺發(fā)。那天送葬的人有數千。眾議員犬養(yǎng)毅等32人向政府提出質問,并說:“將金尸解回朝鮮是對日本帝國一大侮辱,要求對中國采取措施。玄洋社成員野半介在舉行金玉均葬禮的第二天,登門造訪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向他建議說:“清國對金玉均的處置,實為日本之一大恥辱,誰能忍受?我政府應對清國宣戰(zhàn),以雪韓、清兩國加于我國之恥辱!钡憡W宗光認為時機未到,對野半介說:“若為他國一亡命徒之死而宣戰(zhàn),決不可能。”并介紹他去找參謀本部次長川上操六。川上也認為發(fā)動戰(zhàn)爭的時機尚未成熟,不過川上暗示說:“玄洋社人才濟濟,難道沒有一個放火的人嗎?若能舉火,那末以后之事便是我的任務了!薄 〗Y果黑龍會派出天佑俠團打入朝鮮農民起義軍領袖全琫準領導“東學黨起義,推波助瀾,終于引發(fā)了中日甲午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