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jīng)歷
印度是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國家,截止到本人寫作《20世紀印度文學史》,印度并沒有一部可資借鑒的綜合性的現(xiàn)代文學史,本人在撰寫此書過程中思考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此書寫成真正意義上的印度現(xiàn)當代文學史而不是資料匯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向遠認為:“作者站在文化的多元性與統(tǒng)一性辨證結(jié)合的學術(shù)立場上,既強調(diào)不同語種、不同時期印度文學的差異,更在這種差異性中尋求統(tǒng)一。對不同作家作品、不同文學現(xiàn)象的分析,也采取了不同的文學批評視角,……這樣的觀念和立場確保了全書作為文學史著作有著比較清晰的邏輯和歷史線索!保ā镀呤陙砦覈挠《任膶W史研究論評》,載《外國文學評論》2001年第3期)青島大學侯傳文教授也認為,“只是填補學術(shù)空白還不足以體現(xiàn)一部著作的學術(shù)價值,作為一部文學史,其學術(shù)價值取決于作者的史識與史思。 《20世紀印度文學史》的史識與史思,一方面體現(xiàn)在作者對印度文學統(tǒng)一性等棘手問題的處理上,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對各種文學思潮和文學現(xiàn)象的把握上!保ā队《痊F(xiàn)代文學研究的新開拓——評石海峻〈20世紀印度文學史〉》,載《東方叢刊》2001年第四期)。
1985—1988年 北京大學東語系 學習
1989年—至今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科研人員
1995—1996年 印度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 訪學
個人專著
[ 1] 《后殖民:印英文學之間》,30萬6千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研究項目,評定為優(yōu)秀。
[ 2] 《印度文學大花園》,33萬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 3] 《20世紀印度文學史》,約23萬字,青島出版社,1999年1月。
發(fā)表論文
[ 1] 《記憶與認知:以奈保爾為例》,1.2萬字,《外國語文》2009年第三期。
[ 2] 《從殖民和后殖民的角度看現(xiàn)代性問題》,1.1萬字,《東方論壇》2008年第二期。
[ 3] 《甘地主義與印度鄉(xiāng)土文學》,1.1萬字,《大連大學學報》2008年第二期。
[ 4] 《甘地的種姓意識與印度現(xiàn)代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遷》,1.1萬字,《南亞研究》(2007年第一期)。
[ 5] 《破碎的鏡子:流散的拉什迪》,1.3萬字,《外國文學評論》2006年第四期。
[ 6] 《故事與歷史:流散的拉什迪》,0.9萬字,《東方叢刊》2006年第四期。
[ 7] 《關(guān)于漢譯佛經(jīng)文學——兼評<佛經(jīng)的文學性解讀>》,0.75萬字,《國外文學》2005年第四期。
[ 8] 《印度的自然景物詩與中國的山水詩》,1.25萬字,與唐仁虎合著,《長江學術(shù)》第八輯(2005年)
[ 9] 《從民族主義到后殖民主義》,1.3萬字,《文藝研究》2004年第三期。
[10] 《甘地主義、馬克思主義和后殖民主義》,1萬字,《南亞研究》2004年第一期。
[11] 《道教與密宗——兼談印度文學和文化中的艷欲主義》,1 萬字,《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6 期。
[12] 《評奈保爾對納拉楊的評說》,1.16萬字, 《東方文學研究集刊》(1),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8月。
[13] 《泰戈爾眼中的東方和西方》,1.2萬字, 《南亞研究》2002年第1期。
[14] 《關(guān)于殖民和后殖民模仿》,1.5萬字,《外國文學評》2002年第3期。
[15] 《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的文學歷程》,0.9萬字,《譯林》2001年第6期。
[16] 《地域文化與想象的家園》,1,2萬字,《外國文學評論》2001年第3期。
[17] 《女人與幻象:讀〈蛇與繩〉》,1萬字,《印度文學文化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
[18] 《“雜交”的后殖民印度英語小說》,0.5萬字,《外國文學動態(tài)》1999年第6期。
[19] 《混沌與蛇:〈印度之行〉》,0.85萬字,《外國文學評論》1996年第二期。
[20] 《斯芬克斯與那伽》,1萬字,《東方叢刊》1995年第四期。
[21] 《富于開拓意義的〈東方文學史〉》,0.4萬字,《外國文學評論》1995年第二期。
[22] 《“中和”與“合一”——中印文學的陰柔氣質(zhì)》,1萬字,《文藝研究》1993年第一期。
[23] 《印度20世紀文學的發(fā)展脈絡(luò)和特質(zhì)》,0.85萬字,《南亞研究》1993年第一期。
[24] 《中印日古典文學中的山水情趣》,1.4萬字,《外國文學研究集刊》第14輯,1990年8月。
[25] 《人類靈魂的自我拯救——分析〈變〉的主題和人稱》,0.85萬字,《外國文學研究》1990年第一期。
其他成果
編輯
[1 ] 89至95年任《外國文學評論》責任編輯,主要負責“古典文學”欄目來稿的初審和采用稿的編輯、校對工作。
[ 2] 97年至今先后任《外國文學評論》編輯部主任和副主編,負責《外國文學評論》所有來稿的欄目分類、所有來稿的復審工作(撰寫復審意見)以及所有采用稿的復校工作。
[ 3] 在《外國文學評論》、《文藝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環(huán)球時報》、《北京青年報》、《世界新聞報》等期刊、報刊上發(fā)表與外國文學研究相關(guān)的短文50余篇。
參與編輯
[ 1] 《20世紀外國文學史》中“印度文學”章節(jié)的撰寫,6萬字左右,譯林出版社,2004年12月。
[ 2]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大辭典》“印度文學”詞條撰寫,6萬字左右,譯林出版社1998年12月。
獲獎情況
《20世紀印度文學史》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八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吳元邁主編的“20世紀外國國別文學史叢書”之一種。2000年10月,該書與整套叢書一起榮獲第三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