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伊能靜中國臺灣藝人,祖籍山東濟南。伊能靜集歌手、演員、作家、主持人,編劇等多種身份于一身,是公認(rèn)的娛樂圈中才情與美貌并重的才女。已年過40的伊能靜依舊保持著20多歲的年輕面孔,被譽為“不老女神”。1995年憑借電影《好男好女》中“梁靜”一角獲得第3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同年受頒“臺灣杰出藝人”榮譽。代表作有歌曲:《一千遍我愛你》《螢火蟲》《你是我的幸福嗎》等;電視。骸度碎g四月天》《浣花洗劍錄》《鎖清秋》等。2013年5月30日,時隔多年未出新歌的伊能靜推出全新單曲《可愛的寶貝》。
人物經(jīng)歷
1985年,伊能靜從日本返臺,成為劉文正的“飛鷹唱片公司”旗下歌手。伊能靜與裘海正、方文琳,組成“飛鷹三姝”。其實,當(dāng)年“飛鷹三姝”并不是以少女團體之姿出道的,而是各自獨立發(fā)行專輯。但是由于唱片公司策略性的規(guī)劃,總是在三個人的專輯中加上合唱曲目,藉此增加賣點。也藉由三個人一起跑通告的方式,加強觀眾對她們的印象。因此,外界總以為她們?nèi)齻人是一個團體。當(dāng)時“飛鷹三姝”推出《年輕的心》、《在世界放光芒》等歌曲,受到廣泛關(guān)注。她們合唱的歌曲《朋友》、《有我有你》,尤為受到好評。
1991年,“飛鷹三姝”解散。
1987年的獨唱歌曲《爸爸不要說》,帶有叛逆朋克色彩,一經(jīng)推出,便很受歡迎。
1988年的《十九歲的最后一天》,以其獨特的憂郁氛圍,征服無數(shù)年輕人的心,成為傳唱率極高的歌曲。而《悲傷的茱麗葉》一歌,更是堅定了她在歌迷心中的公主形象。
1993年7月,她一個人帶了一個背包,還有30公斤的書,到英國的劍橋、倫敦游學(xué)。在返回臺灣的飛機上,她完成了那首記錄自己心境的《流浪的小孩》。這首歌曲非常成功,使她的歌唱事業(yè)達(dá)到又一個高峰。
此外,伊能靜首次主演的侯孝賢導(dǎo)演的電影《好男好女》,使她在1995年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成為那屆候選影后中唯一的臺灣本土女星。
那段時間,她發(fā)行音樂專輯,參加電影、電視和舞臺劇演出,做主持,并積極從事寫作。
當(dāng)時的伊能靜因為她的日本背景、外型及獨特氣質(zhì),而非常受到歡迎。她的出現(xiàn),代表東西方文化的結(jié)合,在她身上可以看見松田圣子和麥當(dāng)娜的綜合體。她在短短數(shù)年間迅速走紅港臺,大陸以及東南亞,是那個年代人盡皆知的青春玉女偶像。
她在臺灣最當(dāng)紅時,還曾進軍香港市場。
1991年至1994年間曾在香港發(fā)展
由于伊能靜懂說粵語,所以她曾在九十年代早期到香港發(fā)展。1991年,她在香港宣傳她的第一張粵語+國語大碟《悲傷的Juliet》。她出席所有香港的宣傳活動,如在TVB做主持、在電臺做DJ和接受《新地帶》、《周末任你點》、《婦女新姿》等各大雜志的訪問。她那時除了出了個人專輯,還有一本以錄像帶形式的雜志訪問。
伊能靜主打《落入凡間的精靈》和《悲傷的Juliet》,并包辦全碟歌詞。
伊能靜以臺灣歌手打入香港市場,但她能說一口流利的粵語,這令很多人都詫異。
1993年,她在“飛碟(華納)唱片”的第二張粵語大碟《戀愛》,推出后未達(dá)到預(yù)期的市場效果,非常遺憾。因為唱片公司說她公主的形象,香港人不會接受,強迫伊能靜轉(zhuǎn)形。所以此碟沒有體現(xiàn)她的獨特風(fēng)格,包裝方面也不夠突出。該碟的主打歌是《電話中擁抱你》,其中的歌曲大多改編自國語大碟《游戲》內(nèi)的歌,只有一首全新歌曲《孤單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