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履歷
1998年
山東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yè),獲學士學位;
2004年
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山水研究生畢業(yè),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曾獲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60周年全國美展金獎;
山東省委、省政府設立的山東文藝最高政府獎——“泰山文藝獎”;
2015年
結(jié)業(yè)于中囯文聯(lián)第八期全國中青年文藝人才高級研修班;
出版作品集多種。
獲獎經(jīng)歷
2001年
獲山東省慶祝建黨80周年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2002年
獲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60周年全國美展金獎;
2004年
獲山東省第二屆寫生作品展二等獎;
獲第十屆全國美展山東展區(qū)銀獎;
2005年
獲山東省第三屆寫生作品展二等獎;
2006年
榮獲由青島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全市文學藝術的最高獎—第六屆“青島市文學藝術獎”;
獲2006中國畫家提名展優(yōu)秀獎最高獎;
全國城市山水畫展優(yōu)秀獎最高獎;
應邀參加榮寶齋“齊魯青未了”——山東籍全國名家作品邀請展;
2009年
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山東二等獎;
2012年
山東省美術作品展優(yōu)秀獎;
2013年
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山東優(yōu)秀獎;
正青春——優(yōu)秀青年書畫家邀請展;
2014年
正青春——優(yōu)秀青年書畫家邀請展第二季;
榮獲由山東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全省文藝界最高規(guī)格的政府獎——第七屆“泰山文藝獎”。
參展記錄
2003年韓國美術交流展;
2006年
第五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
第四屆全省畫院書畫作品展;
參加中日美術交流展;
應邀參加榮寶齋“齊魯青未了”——山東籍全國名家作品邀請展;
2007年
當代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展暨《中國文化遺產(chǎn)年鑒》入編作品匯展;
2008年
應邀參加泉城新韻——2008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展;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山東畫院聯(lián)展;
2009年
參加建國60周年山東美術作品展;
“水墨精神· 名家集萃”——中國當代畫家經(jīng)典作品邀請展;
2010年
“藝海觀潮”——全國名家精品展暨青島藝緣沙龍第一回展;
詩意禪心——于曉君山水畫展 (青島);
中國美術館青島畫院美術作品展;
水墨齊魯——當代山東代表性畫家作品展;
2011年
詩意禪心——于曉君山水畫展(淄博);
水墨齊魯——第二屆當代山東代表性畫家作品展;
中韓美術作品交流展;
夢底家園——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2年
齊魯頌——山東省山水畫進京展;
盛世百花——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七十周年美術作品展;
齊魯頌·“三個一百”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百處山東重要名勝古跡作品展;
2013年
21世紀新實力中國青年美術家邀請展;
正青春——優(yōu)秀青年書畫家邀請展;
2014年
正青春——優(yōu)秀青年書畫家邀請展第二季;
正和花開——院體寫生春季展?jié)险荆?/p>
水氣墨質(zhì)——2014當代水墨青年名家交流展;
首屆山東(國際)美術雙年展;
2015年
齊魯故事——米蘭藝術展(濟南);
神融氣泰——當代中國書畫名家學術邀請展(濟南);
翰墨傳承——走進李可染中國書畫邀請展(北京李可染畫院);
中韓釜山藝術節(jié)(韓國);
大象至美——國畫作品展(北京榮寶泰美術館);
2016年
2016大美正相——中國山水畫名家學術提名展北京展。
藝術評論
君子繪事
文/胡應康
這個時代被一部分人歡呼為文藝大發(fā)展的時代,同時被另一些人斷言為大師泯滅的時代。各自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各有各的道理。每年美術學科大量堆積的考生不可謂不壯觀龐大,以此作為藝術大發(fā)展的證明不為過?蔀槭裁催是有人對藝術發(fā)展如此悲觀呢?
曉君這代青年曾被稱為“憤青”。這一代人懂得,社會賦予的“憤青”這頂帽子,與過去的“右派”帽子扣的是差不多同樣的人——對社會怪現(xiàn)象不那么麻木而總是提出疑義。然而,這一代人并無所懼,他們清楚,總得有人代表這個時代喊出心聲。幸運的是,“憤青”們沒有生在過去年代,他們注定要成為這個時代的代表。面對身陷其中的社會風潮,他們不斷地提出疑問。當今的美術空前活躍大發(fā)展是如何促成的?身在其中的曉君非常清楚。當今,涌進美術院校的學子們,大多是高考文化分數(shù)線壓力下的被逼無奈,文理科,甚至唯求四肢發(fā)達的體育,入取分數(shù)線高不可及,讓一部分學子無望理想的大學生活,于是都來投靠入取分數(shù)線最低的美術。美術基礎速成,投機取巧,一開始便成為美術學科的基本路數(shù)和方法。就是這樣低的分數(shù)線,一些所謂的名畫家還沒有達到。讓今天的有識之士憂慮的是,如此之低的文化分數(shù)線標準,肯定理解不了當今的科學,當然也不可能理解藝術,可我們就眼都不眨一下地把發(fā)展了上千年的藝術交給了他們;社會把知識教育的負擔扔給藝術,藝術院校不惜自我貶低為廢品收購站,以確保自己的學院文化把持者的資格和利益,這之中犧牲掉的是藝術,門檻的降低伴隨著藝術品味和精神含量的普遍降低。可這樣的風潮還在一浪高過一浪,一撥一撥的美術家們就這樣進入藝術的殿堂。
曉君可不是因為分數(shù)線壓力而選擇美術的。他優(yōu)秀全面的學習成績可以保證選擇任何專業(yè)。實際上,改革開放恢復高考之后,頭一兩屆繪畫考生之中,許多都是文理成績突出者,他們有些是放棄了重點理工大學而選擇繪畫的——盡管最終證明藝術道路艱險無謂不值得走到底。還在學生時代,曉君就擔心這樣的美術教育會培養(yǎng)出來怎樣的藝術。研究生畢業(yè)后,他沒有選擇藝術教育,而是選擇了專業(yè)畫師,使他在更寬廣的社會層面上看到,不同的文化水準,需要的是不同水平的藝術,文化貧瘠的藝術專供文化貧乏的人群需求;而他,滿腹的學識,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豐富多彩的繪畫,最終會提供給什么樣的人賞識?他曾為此而困擾過。但最終,他戰(zhàn)勝并超越了猶疑,社會上有沒有人賞識,他都會繼續(xù)畫下去。真正的藝術家是畫給自己看的。在庸俗的時代,自由高潔的藝術,不是簡單地曲高和寡,而是殘酷地被折殺摧殘。藝術大師不是消失滅絕了,而是被惡俗低劣所剝奪了。
曉君本可以憑著優(yōu)秀的知識水平和卓越才華走一條平坦的生活之路,他卻隨著那些總是發(fā)愁文化考試的人走進了繪畫職業(yè),從少年走到中青年,身邊還是那些熟悉的人——在繪畫行業(yè)圈子里游刃有余,熱愛繪畫變現(xiàn)成的鈔票甚于把繪畫當作清高的學養(yǎng),熱中江湖把戲甚于讀書,或是捧些糟朽之書來遮擋真正的閱讀。在這樣的繪畫圈子里,曉君很孤獨,經(jīng)常出走或閉關。盡管如此,他還是走過來了,他還是他,仍然熱愛藝術,熱愛閱讀與思考,仍然不時地疑問,F(xiàn)在,他已經(jīng)懷疑自己,深陷在當前的文化環(huán)境里,怎樣才能不受其影響而降低藝術的品性?如何才能擺脫與藝術的自由精神相背離的世俗羈絆?
在古代,是許多“憤青”改變了畫家的含義,通過由憤然到無語的過程,制造了中國特有的“文人畫家”。曉君的文人畫,文得不能再文了,攙雜不進一點社會野狐氣。文人畫與俗夫之畫,本來文化水準就不一樣,藝術品味不同,甚至根本相對,那就沒什么可比、可爭的了,盡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別人畫瓶,曉君砸瓶;別人畫扇換銀子,他畫扇換涼風;別人拿繪畫成名成家,他以繪畫提出問題;沒有這個境界,怎么叫文人畫家。
曉君這般期待自己的繪畫,他的志同道合者也這樣期待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