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曹叔振鐸■,文王子,即姬振鐸,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周武王的弟弟,為曹國開國君主,約於前1053年卒。相傳周武王克商后,為了鞏固周王朝的政權,便實行大分封,在封商舊臣曹挾于邾的同時,把自己的弟弟振鐸封于曹邑,為曹伯,建曹國,稱為曹叔振鐸。故地在今山東省菏澤、定陶、曹縣一帶,都于陶丘(今山東省定陶西南,北齊時以定陶為曹州,今有曹縣)。公元前487年為宋景公所滅,振鐸的后代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曹振鋒即為曹姓的受姓始祖。前任:無
繼任:曹太伯
曹叔振鐸 周文王第六子,武王弟,曹國開國君主。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1年),姬發(fā)克商即位,封叔振鐸于曹,建曹國,都陶丘(今定陶縣馬集鄉(xiāng)費莊北)。叔振鐸來陶,體察民情,愛護百姓,實行輕徭薄賦,勸百姓削崗平洼建設家園,疏水導流,墾荒種田。他重農(nóng)桑,又教民眾講禮義,行廉恥,廣施周禮。使奢者儉素,劣者善良,俗尚淳樸,男耕女織,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后人稱贊“鐸教民有法,實開疆之圣也。”他死后,人們懷念不忘,在仿山墓頂上修建廟宇,祈禱保佑民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據(jù)史料記載:每年農(nóng)歷的3月28日是紀念叔振鐸的日子。相傳,大王爺受民敬仰,感動了東海龍王,于致祭日香火煙霧中布云,在思凡落淚中降雨,以在天之靈,給天下百姓降吉祥。 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帝死后皆葬于仿山。后世在仿山廣植柏樹,興建廟宇,成為定陶一大景觀。
曹國共26任君,10伯16侯,立國636年。其世系為:
曹叔姬振鐸,西周曹國始封之君,父姬昌,兄姬發(fā)。卒,子太伯脾立。
曹太伯姬脾,曹國國君。曹叔振鐸子,繼曹叔而立。卒,子仲君平立。
曹仲君曹平,曹國國君,太伯脾子, 繼太伯而立。卒,子宮伯侯立。
曹宮伯曹侯,曹國國君,仲君平子, 繼仲君而立。卒,子孝伯云立。
曹孝伯曹云,曹國國君,宮伯侯子, 繼宮伯而立。卒,子夷伯喜立。
曹夷伯曹喜,曹國國君,孝伯云子, 繼孝伯而立。卒,弟幽伯疆立。
曹幽伯曹疆(公元前?—公元前826),曹國國君,孝伯云子,夷伯喜弟。繼夷伯而立。前835一前826在位。周宣王二年(曹幽伯九年,公元前826),其弟鮮(一作蘇)殺幽伯自立,是為戴伯。
曹戴伯曹鮮(公元前?—前796),一作蘇。曹國國君。孝伯云子,幽伯疆弟。殺幽伯而自立。前826一前796年在位。周宣王三十二年(曹戴伯三十年,公元前796)卒,子雉(一作兕)立,是為惠伯。
曹惠伯曹雉(公元前?—前760),一名兕。西周春秋之際曹國國君。戴伯鮮子,繼戴伯而立。前796一前760年在位。周平王十一年(曹惠伯三十六年,公元前760)卒。子石甫立。
曹君曹石甫(公元前?—公元前760),春秋曹國國君;莶糇,繼惠伯而立。公元前760年在位。既立,其弟武殺而代之,是為穆公。
曹穆公曹武(公元前?—公元前757),春秋曹國國君;莶糇樱Φ。殺石甫而代立。前760一前757年在位。周平王十四年(曹穆公三年,公元前757),卒,子終生立,是為桓公。
曹桓公曹終生(公元前?—公元前720),春秋曹國國君。穆公武子,繼穆公而立。前757一前702年在位。周桓王十八年(曹桓公五十五年,公元前702),卒。太子射姑(一作夕姑)立,是為莊公。
曹莊公曹射姑(公元前?—公元前671),一名夕姑。春秋曹國國君;腹K生子,繼桓公而立。前702一前671年在位。周惠王六年(曹莊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卒,太子羈立。
曹君曹羈,春秋曹國國君。莊公射姑子,繼莊公而立。前 671一前670年在位。既立,戎(我國古代稱西方的民族)伐曹。羈奔陳。曹赤(一作夷,赤為戎之外孫)歸曹,是為僖公。
曹僖公曹赤(公元前?一公元前662),一名夷。春秋曹國國君。繼曹羈而立。公元前670一公元前662年在位。周惠王十五年(曹僖公八年,公元前 662),卒。子班立,是為昭公。
曹昭公曹班(公元前?—公元前653),春秋曹國國君。僖公赤子,繼僖公而立。公元前662一公元前653年在位。周惠王十八年(曹昭公二年,公元前659),赤狄攻邢,邢潰。乃與齊、宋之師救之,敗赤狄。邢遷于夷儀(今山東聊城西南)。又與齊、宋之師為之筑城。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參與齊桓公會諸侯與周太子鄭盟,以定周太子之位。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卒。子共公襄立。
曹共公曹襄(公元前?—公元前618),春秋曹國國君。昭公班子。繼昭公而立。公元前653一公元前618年在位。周襄王八年(曹共公七年,公元前645),與齊、宋、魯、陳、衛(wèi)、鄭、許之君盟于牡丘(齊邑,今山東省聊城東北)。謀救徐伐楚。與齊師伐厲(楚與國,今湖北隨縣東北)以救徐。十一年(前642),與衛(wèi)、邾助宋襄公平齊亂,以納齊太子昭。十二年(公元前641),不服宋,宋師圍之。十六年(公元前637),晉公子重耳出亡在外過曹,公欲觀其駢脅(肋骨相連如一骨)。曹大夫僖力諫,不聽。二十一年(公元前632),晉伐曹,執(zhí)公。后釋之。公乃會諸侯于許。周頃王元年(公元前618)卒。子壽立,是為文公。
曹文公曹壽(公元前?—公元前595),春秋曹國國君。共公襄子,繼共公而立。前618一前595年在位。是時,晉楚爭霸,多次參與晉會諸侯之盟。周定王十二年(曹文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95),卒。子廬(一作疆)立,是為宣公。
曹宣公曹廬(公元前?—公元前578),一名疆。春秋曹國國君。文公壽子,繼文公而立。公元前595一公元前578年在位。周簡王八年(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晉謀伐秦,征師于諸侯。晉、齊、宋、衛(wèi)、魯、鄭、曹、邾、滕之君會于京師。晉率諸侯伐秦時,廬卒于師。庶弟(一作庶子)負芻殺太子自立,是為成公。
成公曹負芻(公元前?—公元前555),春秋曹國國君。宣公廬庶弟 (一說為庶子)。繼宣公而立。前578一前555年在位。是時晉、楚爭霸,曹屢參與晉會諸侯,隨晉而征戰(zhàn)。周靈王十七年(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晉以衛(wèi)石買、孫蒯違盟擅取曹重丘(今山東省茌平西南),執(zhí)之。晉平公會諸侯伐齊,圍臨淄,負芻卒于伐齊軍次,子滕(一作勝)立,是為武公。
武公曹滕(公元前?—公元前528),一名勝。春秋曹國國君。成公負芻子,繼成公而立。前555一前528年在位。既立,屢次參與晉會諸侯之盟及征戰(zhàn)。周景王十七年(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卒。子湏(或作頃)立,是為平公。
曹平公曹湏(公元前?—公元前524),或名頃。春秋曹國國君。武公滕子,繼武公而立。前528一前524年在位。周景王二十一年(曹平公四年,公元前524),卒。子悼公午立。
曹悼公曹午(公元前?—公元前515),春秋曹國國君。平公湏子,繼平公而立。前524一前515年在位。周敬王五年(曹悼公九年,公元前515),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為聲公。悼公卒于宋,歸葬之。
曹聲公曹野(公元前?—公元前510),春秋曹國國君。平公演子,悼公午弟。繼悼公而立,前515一前510年在位。周敬王十年(曹聲公四年,公元前510),乎公之弟通殺公而自立,是為隱公。
曹隱公曹通(公元前?—公元前506),春秋曹國國君。武公滕子,平公湏弟。繼聲公野而立。前510—前506年在位。周敬王十四年(曹隱公四年,公元前506),參與晉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東)會諸侯之盟,謀伐楚。是年,聲公之弟露殺公自立,是為靖公。
曹靖公曹露(公元前?—公元前502),春秋曹國國君。平公湏子,聲公野弟。殺隱公通而自立。前506一前502年在位。周敬王十八年(曹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卒。子伯陽立。
曹伯曹陽(公元前?—公元前487),春秋曹國末代國君。靖公露子,繼靖公而立。公元前502一公元前487年在位,既即位,好田獵之事。曹鄙人公孫疆亦好田獵,獲白雁而獻給曹陽,且言田弋之說,曹陽便喜歡上了他,并與他商討政事,使為司成。公孫疆說服曹陽背晉伐宋。周敬王二十二年(曹伯陽三年,公元前498),衛(wèi)伐曹,克郊(今山東省菏澤境)而還。三十二年(公元前488),鄭大夫以宋人有曹,乃鄭之患,不可不救。冬,鄭師救曹,侵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宋破曹,俘君而殺之,曹亡。
國的后裔都姓曹,以曹伯為始祖。舊時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廟,額曰“西周舊國”,地方官歲時祀之。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舊時菏澤、定陶二邑,凡曹姓納糧,每升較他姓減三文!犊h志》載,定陶為古曹國,曹伯墓在北門外,十七世皆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