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西爾瑪u2022拉格洛夫她的父親是位陸軍中尉,結(jié)婚后一直居住在莫爾巴卡莊園,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勞動之余,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朗讀詩歌和小說。父親酷愛文學這一特點以及熱愛韋姆蘭家鄉(xiāng)風俗習慣的傳統(tǒng)是拉格洛芙從她父親那里獲得的兩項極為寶貴的遺產(chǎn),對她的文學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描寫童年和青年時代的作品中,父親往往成了她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她在世時,每年父親生日,8月17日,她總是要邀請莊園里和附近的鄉(xiāng)親們來莊園聚會慶祝,以示對父親的懷念。
除了父親以外,祖母和姑媽對拉格洛芙的成長也有很大影響。她們兩人心中裝著講不完的豐姆蘭民間傳說和故事,尤其是祖母,講起故事來語調(diào)感人,表情豐富,孩子們喜歡圍著她,從早到晚聽她講故事。
那些瑞典和北歐的詩人、作家以及豐姆蘭地方的民間傳說和故事極大地影響了拉格洛芙藝術(shù)的早期階段。
殘疾人生
西爾瑪u2022拉格洛夫出生后不久左腳不幸成了殘廢,,3歲半時,兩腳完全麻痹不能行動,從此以后她總是坐在椅子上聽祖母、姑媽和其他許多人講傳說和故事。7歲以后開始大量閱讀,書籍給她病殘的身體帶來莫大的精神安慰。一天,她讀到一本關(guān)于美國印第安人的冒險傳說,激發(fā)起將來要從事寫作的欲望。,
她的麻痹的雙腿經(jīng)過多次治療后能像健康人一樣行走,但是走起路來腳仍然有一點兒跛。,
人物生平
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1858年11月20日~1940年3月16日),女性,瑞典人。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這一榮譽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這一文學獎的女性。
西爾瑪u2022拉格洛夫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出生在瑞典西部伐姆蘭省的一個世襲貴族地主的家庭。她的童年時代是在家鄉(xiāng)美麗的莊園和家庭教師的陪伴下度過的。1885年她從斯德哥爾摩羅威爾女子師范學院畢業(yè),受聘到倫茨克羅納斯女子中學教了十年書,在這里她開始創(chuàng)作她的第一部文學作品。
1891年,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的第一部文學作品《戈斯泰u2022貝林的故事》出版,這部以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牧師的遭遇為主要情節(jié)的小說立刻成為了暢銷書。這本書使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一躍成為瑞典的著名小說家。1894年她又創(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集《有形的鎖環(huán)》。這一時期她的主要作品還有贊揚宗教慈善事業(yè)的小說《假基督的故事》(1897),故事集《古代斯堪的納維亞神話集》(1899)和以巴勒斯坦的瑞典移民的生活為題材的史詩小說《耶路撒冷》(1901~1902),后一部作品被認為是她藝術(shù)才華發(fā)展到完美的表現(xiàn)。
1902年,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受瑞典國家教師聯(lián)盟委托為孩子們編寫一部以故事的形式來介紹地理學,生物學和民俗學等知識的教科書。4年后這部以童話形式寫成的長篇小說《騎鵝旅行記》出版了,立刻大受歡迎。
鑒于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在創(chuàng)作上的杰出貢獻,1909年,她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富的想象力、平易而優(yōu)美的風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14年,她被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第一位女院士。
一戰(zhàn)爆發(fā)后,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深居簡出,也使她憂心如焚。
她的最后一部小說《圣誕節(jié)的故事》出版于1938年,變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
二戰(zhàn)爆發(fā)后,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把自己的諾貝爾獎?wù)滤徒o芬蘭政府,為后者籌錢進行蘇芬戰(zhàn)爭。芬蘭政府非常感動,但把獎?wù)職w還了她。
1940年3月16日,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在莊園去世。在去世前不久,這位女作家還以她個人的影響力,通過瑞典皇室,向德國納粹政權(quán)交涉,從集中營里救出了猶太女作家,后來于196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奈莉u2022薩克斯女士及她的母親。
從1991年開始,她的肖像出現(xiàn)在瑞典貨幣50克朗鈔票上。
文學創(chuàng)作
1881年夏,拉格洛英在婦女運動積極分子、女作家愛娃u2022弗里克賽爾的鼓勵下,決心一面寫作,一面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名女教師。她不顧父母反對設(shè)法籌借到一筆款子,于同年只身前往斯德哥爾摩求學,次年考入高等女子師范學
《騎鵝旅行記》院。她于女子師范大學畢業(yè)時年屆27歲,在蘭德克羅一所蘭茲克羅納女子學校任教10年。教學之余,她積極參加政治集會,投身世界和平運動,深夜則伏案創(chuàng)作。第一部作品《貝林的故事》(1891)以強烈的懷舊感記錄了莊園傳統(tǒng)和生活習慣,抒發(fā)了自己的戀鄉(xiāng)之情。文學評論權(quán)威勃蘭兌斯肯定了這部以想象為主、表達人物的行動取決于內(nèi)在力量、沖動和盲目性的小說的價值。
1894、1899她又出版兩本短篇小說集,出版長篇游記《假基督的奇跡》(1897)、《一座貴族莊園的傳說》、《孔阿海拉皇后》(1899)、《耶路撒冷》(1901一1902)。其中以《一座貴族園的傳說》藝術(shù)性最高,《耶路撒冷》成功地刻畫了人物。拉格勒芙據(jù)《基督傳說》而進行的傳說創(chuàng)作《在拿撒勒》、《紅胸脯的鳥》,和用民間口頭傳說形式創(chuàng)作的《阿爾納先生的錢》,是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讀物。
1904年夏她開始爬山涉水到瑞典全國各地考察,為寫“一本關(guān)于瑞典的、適合孩子們在學校閱讀的書……一本富有教益、嚴肅認真和沒有一句假話的書”做準備。1906至1907年,《騎鵝旅行記》被作為歷史、地理教科書出版。這部童話巨著使她成為蜚聲世界的文豪,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她在國內(nèi)外的地位和聲望也不斷提高,1907年5月當選為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榮譽博士,19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14年當選為瑞典學院院士,挪威、芬蘭、比利時和法國等國家還把本國最高勛章授予她。
《騎鵝歷險記》也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使她有能力買回童年時代住過的莫爾巴卡莊園。從l915年起到她去世,她一直居住在這座莊園里。她一面辛勤地經(jīng)營莊園,一面積極創(chuàng)作,出版了長篇小說《利爾耶克魯納之家》(1911)、《車夫》(1912)、《普初加里的皇帝》(1914)、《被開除教籍的人》(1918),回憶錄《莫爾巴卡》(1922)和《羅文舍爾德》三部曲(1925一1928)。即使到了晚年,她仍然孜孜不倦地創(chuàng)作著,出版了回憶錄《一個孩子的回憶》(1930)和《日記》(1932)。她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是《秋天》(1933)。
晚年,她為和平、團結(jié)及各種人道主義要求而發(fā)表許多熱情講話的同時,完成了小說三部曲,其中以第二部《沙勞德u2022羅文舍爾德》(1925)為最出色。l940年2月,82歲高齡的拉格洛英計劃為她的好友蘇菲。埃爾康撰寫一本傳記小說,可惜只寫了兩章,她自己不幸于3月8日患腦溢血,3月l6日清晨去世。這位在瑞典享有崇高地位和聲譽的女作家一生沒有結(jié)婚,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文學事業(yè),她逝世時正值芬蘭冬戰(zhàn)爆發(fā),德國法西斯攻占鄰國丹麥和挪威,對她的悼念很快被隆隆的炮聲所淹沒。
兒童文學
《騎鵝旅行記》郵票一九四年,拉格洛夫為了要寫出一本適合兒童閱讀的書,跋山涉水到瑞典各地考察。她在認真研究飛禽走獸的生活習性和調(diào)查各地風俗習慣、民間傳說的基礎(chǔ)上,終于寫成了舉世聞名的童話小說《騎鵝歷險記》(1907),使她從此和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小說寫一個不愿讀書、愛搞惡作劇的小男孩尼爾斯,一天因觸怒小精靈,被用妖法變成一個拇指般大的小人兒,后被一只雄鵝帶上高空,隨雁群周游各地。他騎著鵝從南方一直飛到最北方的拉普蘭省,歷時八個月才返回家鄉(xiāng)恢復原形,而且變成一個善良勇敢、勤勞好學的好孩子。作家以瑞典地圖為線索,融會了歷史、傳說、神話和瑞典的現(xiàn)實生活景象,精心繪制了一幅瑞典自然地理和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全景式鳥瞰圖,又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動植物世界和人類世界融為一體,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對孩子們進行了品德教育和知識傳授,使孩子們懂得“愛”才是人生中最寶貴、最美好、最神圣的東西,只有真誠地付出愛,才能得到幸福。在作者的筆下,瑞典的地理、歷史、文化、植物、動物,全都變成了膾炙人口的故事。它不愧是一部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欣賞性于一體的優(yōu)秀少兒讀物,不失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藝術(shù)特色
西爾瑪·拉格洛夫拉格洛夫擅長于描寫農(nóng)民生活,她的手法獨具一格,完全可以與其他國家的最優(yōu)秀的作家相媲美而毫不遜色!墩訚扇思业呐畠骸(1908)這部作品細致入微的現(xiàn)實主義描寫是無與倫比的,它包含著一種嶄新的然而卻更其深刻的美,因為全書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無私之愛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其他許多部作品也具有不相上下的美感?墒侨麪柆攗2022拉格洛夫的天才在《耶路撒冷》(1901—1902)這部力作中才發(fā)揮得最為淋漓酣暢。歷史上那些不時將我國農(nóng)民大眾喚醒過來的宗教運動從來不曾像她筆下對達拉省農(nóng)民到圣地去朝圣之行的描寫那樣追溯得如此條理分明、絲絲入扣。讀者們清晰地看到了每個細節(jié),就如同他自己親臨其境經(jīng)歷了這一切,隨著這個嚴肅莊重、性格內(nèi)向的剽悍種族一起登上了漫長的歷程,茫然苦思冥想企圖解開這人生之謎。這些人們在信仰和迷信之間竭力掙扎,在對世代相傳的土地的熱愛和對于不能跟隨上帝而行的恐懼之間苦苦斗爭,最后他們終于離開家園跋涉他鄉(xiāng),他們作出這樣的抉擇,毫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他們相信天堂里傳來的鐘聲正在啟示他們朝向圣城行進。這些自愿背井離鄉(xiāng)者們親眼見到了救世主足跡曾經(jīng)到過的那塊土地時,莫不個個歡呼雀躍。然而欣喜之余,他們的心靈卻無不被思鄉(xiāng)之念所噬啃。他們魂系夢繞著昔日在北方達拉省的那一小塊綠色的土地。淙淙的小河流水聲和颯颯的森林樹濤聲一直縈繞在他們的耳際。這一切是再也自然不過了。作者悲天憫人地呼號出了他們靈魂最深處的秘密,并且以最富有醇厚詩意的美麗筆調(diào)把他們令人心酸感傷而又簡樸無華的生活作了繪聲繪色的如實描寫。以“英格瑪爾的兒子們”為小標題的《耶路撒冷》的序篇中,感慨地暗示出祖先的生涯和業(yè)績將像命運的力量一樣在冥冥之中庇佑著子孫后代。
寫作風格
西爾瑪·拉格洛夫畫像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的風格真是值得細細鑒賞,玩味無窮。她像一個恪盡孝道的女兒一樣珍視和認真使用本國語言的豐富遺產(chǎn),因而縱觀她所有的作品,其特色無一不是:用詞造句精確純正,表達明確清晰,并且聲調(diào)鏗鏘,給人以音樂般的美感。
在她的作品之中,用詞純粹正確而簡潔清新、風格優(yōu)雅婉約、想像力十分豐富等等這些特色同倫理的力量和虔誠的宗教感情融為一體,如同綠葉紅花,相得益彰。其實,對于這樣一位深信人的一生乃是“上帝的偉大的織布機上的一根線”的人來說,取得這樣的成果乃是必然的。她的詩歌意境高遠,因而充滿純潔清新的氣息。她的許多美麗的傳奇故事返樸歸真地表現(xiàn)出了《圣經(jīng)故事》的樸實和崇高的境界?墒侨麪柆攗2022拉格洛夫的作品如此廣泛地受到人們的喜愛還另有緣故,那是因為仿佛常常傾聽到了回蕩在她的作品之中的足以感動瑞典人民靈魂的那些最獨特的、最強有力的,而且也是最美妙的事物發(fā)出的回聲。很少有人懷著類似的深情去理解瑞典人民內(nèi)心深處的思想感情。在《沼澤人家的女兒》這篇小說里,那位鐵面無私的法官親眼目睹了那個年輕姑娘為愛情甘愿作出一切犧牲的場面的時候,他的嚴峻的秉性也漸漸軟化下來,他情緒深深激動地自言自語:“這就是我的人民。在這些蕓蕓眾生之中竟然出了那樣一個如此熱愛而又敬畏上帝的人物,我豈能對他們苛責發(fā)怒!边@不是那個法官在說話,而是她自己的那顆心在吶喊。如此探幽入微而又鞭辟入里的觀察,只有靈魂深深扎根于瑞典土地之上,并且從它的神話、歷史、民謠和山川景物中吸取養(yǎng)分的人才能夠有此可能。這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在她所有的作品之中都反映出北歐自然景色所獨有的那種神秘莫測而令人懷舊感傷的不可思議的黃昏時刻。她在藝術(shù)上的偉大之處在于她有能力用她的全部身心和才華把瑞典人民的獨特性格和神態(tài)繪聲繪色地勾勒出來,使讀者從中認出了自己。
諾貝爾獎
瑞典曾經(jīng)有過以崇尚武力為榮、借軍旅之功力求贏得一項世界性獎賞的時代,而今這一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在角逐和平獎的國際性競爭中,瑞士人民長期以來處于令人尊重的地位。如今瑞典能夠同各個大國競爭文學獎的時刻終于來到了。精神領(lǐng)域的范疇取決于一種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無法用眾多的人口和成千上百萬的黃金來作為尺度的,而只能用該國人民的理想主義和倫理道德的要求是否得到滿足來加以衡量。
工作中的拉格洛夫吉耶爾、特格納和魯內(nèi)貝里(姑且僅僅提到他們幾位)都有充分資格問鼎諾貝爾文學獎,這些偉大作家開創(chuàng)的局面不乏后繼之人,文壇更加爭妍斗艷。在對我國文學作出如此巨大貢獻的年輕一代作家中,有一個名字如同在繁星璀璨的夜空中初次升起的新星一般,閃耀出令人炫目的異常光華。在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的作品中,讀者仿佛清楚地認出了瑞典偉大母愛的最純潔和最優(yōu)良的特征。1904年,瑞典學院就確認了她在瑞典詩壇上的成就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力量,并且因此授予她金質(zhì)獎?wù),授獎詞中提到,這是“因為她在瑞典國內(nèi)外廣受熱愛的作品中所顯示出來的豐富想像力、理想主義精神和敘述天才”。這一表彰受到我國社會各階層的熱烈贊賞。瑞典學院現(xiàn)在確認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的文學成就是如此舉足輕重,以至于她的作品可以被列入全人類的精神財產(chǎn)之中,并且認為她的作品充滿了理想主義精神,而這正是諾貝爾本人所要求的授予諾貝爾獎金所必不可少的條件,毫無疑問,瑞典舉國上下今天將會對聽到這一消息而歡騰自豪。不應(yīng)當有這種想法,即作出這一決定出自于過分的民族自尊心,尤其許多國外重要人士的意見支持她作為候選人。任何人也不應(yīng)當把這一決定看成是缺乏謙遜品德的表現(xiàn),因為諾貝爾文學獎在第九次授獎時即頒發(fā)給獎金奠基人的東道國。恰恰相反,這樣的謙遜品德只能被理解為民族自信心不足。
很少有處女作像她的《古斯泰u2022貝林的故事》(1891)那樣引起如此廣泛的注意。這部作品之所以意義重大,不僅由于它明確地破除了那個時期流行的不健康和虛假的現(xiàn)實主義,而且也因為它獨樹一幟,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風格。然而對于這部作品并非全是褒揚贊美,大多數(shù)人對它推崇備至,卻也有一些人對它批評甚嚴。這足以證明這一作品確實具有超凡脫俗不落窠臼的新意。它的想像力之豐富是阿爾姆克維斯特以來絕無僅有的,令人不能不為之扼腕贊嘆。這種想像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無論什么奇異罕見的人物和情節(jié),在她的生花妙筆之下都是栩栩如生、形神兼?zhèn),有些場合的敘述簡直具有無可名狀的美感。這部作品擷取了久已被人忘卻然而又一度曾經(jīng)是瑞典鄉(xiāng)土生活的那一個片段,讀者們可以親歷其境一般領(lǐng)略當時的那種感人的情緒而勃然心動,回腸蕩氣。書中重筆濃彩勾勒出的一幅幅光怪陸離而又絢麗斑斕的圖畫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使得讀者目迷神醉,一下子征服住了他們的心靈。這第一部作品確實是美玉微瑕,然而畢竟瑕不掩瑜,試問又焉能從落筆之初就非求全責備不可呢!既然世上難求足赤的黃金,又何必強求一個天才非要成熟到爐火純青才可步入文壇呢?然而有一件事實是再也清楚不過的,那就是一個具有真正瑞典氣質(zhì)的新的天才正在振翼展翅,沖上云霄。
心靈債務(wù)
摘取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桂冠是許多作家夢寐以求的事,也是當今世界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者所能獲取的最高榮譽。因此,一旦夢想成真,一旦某一文學俊彥真的戰(zhàn)勝無數(shù)競爭對手,獲此殊榮,走上領(lǐng)獎臺時,他的心情將會怎樣地激動、興奮和喜悅,就是可以猜測的事了。
被鮮花掌聲鎂光燈包圍著的獲獎作家,在此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心里翻騰著些什么樣的思緒,他怎樣看待這件事和這一榮譽?他將向萬千世人表達一番什么樣的感受和體會?這是一件很有意味也很引人注目的事。
西爾瑪u2022拉格洛夫在這萬眾矚目的時刻,每個作家的表現(xiàn)并不一致。有的作家因早就將得獎作為明確的奮斗目標,成竹在胸,所以得到它時,雖有種謙虛之態(tài),但很大程度是出于禮節(jié)需要。如1921年法國作家法朗士在演講時就說:“我一直期待著在我一生中能有這一個夜晚,能與貴國勇敢而美麗的人民見面。滿懷感激之情,我接受了這份諾貝爾文學獎,無疑,它將使我的文學生涯走向頂峰!庇械淖骷覒B(tài)度極為謙卑,僅用三言兩語表達一下感激之情,就閉口不言了。有的作家因事出意外,簡直要被這天外飛來的好事?lián)魰,他除了能向世人和評委們表達一種欣喜的惑覺,其余就無暇顧及了。如1920年獲獎的挪威小說家漢姆生到了那隆重而盛大的場合,手足無措,不知該怎么辦才好。他只覺得“頭在旋轉(zhuǎn),我已在空中飄浮!还蓪ψ鎳臒o比崇敬之情激蕩在我的全身,使我有騰空之感。”最精彩的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u2022拉格洛夫,就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作者,她的致謝演說,既是一篇奇特的妙文,又是一次與眾不同的內(nèi)心展露,讓人從中看出這位偉大女性所具有的非凡的人格和胸襟。
拉格洛夫認為,接受諾貝爾獎,是“一件難以應(yīng)付的事情”,因為此前她一直在老家韋姆蘭特過著獨居隱遁的生活,對熙攘紛繁的公眾生活已倍感生疏,現(xiàn)由于獲獎、又要在大庭廣眾面前拋頭露面,應(yīng)對許許多多的人事,因而有些不大自在,但當她轉(zhuǎn)而想到她的兄弟姐妹和年邁的母親那一張張笑逐顏開的面龐時,她又“溢滿了喜悅之情”。接下來她想到已不在人世的父親,想到不能將這喜訊告訴酷愛文學的父親,她又黯然神傷,深以為憾。
倘若只是表達這么點意思,那拉格洛夫的演說也就毫不足奇了。然而拉格洛夫思緒一轉(zhuǎn),馬上乘坐夢想的列車,凌空蹈虛,前往天國,去拜見父親。她看見父親“像往日一樣坐在前廊的搖椅里,面對灑滿陽光、開滿鮮花、鳥雀成群的前庭,讀著弗列奧夫的《英雄傳奇》”。于是拉格洛夫便向父親傾訴衷腸,說自己欠了一大筆債,不知該如何償還。其父驚異地說,如果是為了借錢之事來找,那他是無能為力的,因為天國是沒有一文錢的。拉格洛夫發(fā)現(xiàn)父親誤會了自己,就連忙向父親解釋,說自己所欠的債務(wù)并非金錢,而是欠祖先和前輩們的,因為老人們給她講了無數(shù)童話和英雄傳奇故事,流浪藝人唱歌謠,演滑稽戲給過她營養(yǎng),修士修女們給她講述過許多動人故事,朝圣的農(nóng)民們的偉大行動使她蒙受很重的恩惠,面對先輩給她的這些無比厚重的禮物,她不知該怎樣才能回報。父親聽懂女兒所欠是種精神債務(wù),就放心了。不料拉格洛夫并未說完,她又說自己不僅欠這些人的,還欠整個大自然的,因為“飛禽走獸、花草樹木,它們無一不把自己的奧秘告訴了我!倍摇耙驗榇髩K假我以文章,才使我文思如潮”,能寫出錦繡文章。
拉格洛夫為什么要跑到天國去找父親求援呢?因為她覺得這世上沒有一個人知道怎樣才能還清這筆債,只有見多識廣、身在天國的父親才能指點和幫助自己。其父聽后就安慰她:“別擔心,孩子,你的麻煩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笨衫衤宸虿⑽瘁屓唬至信e出更多的債主,說自己還欠教她寫字的人,欠那些寫散文、韻文的好手,欠挪威、瑞典、俄羅斯等一切新老作家的巨債,因為自己曾受惠于他們的恩澤,偷用了他們的不少東西!八麄兌技盍宋业纳鷦拥幕孟肓,催動我去競爭,終于使我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結(jié)出了豐碩的果實。”接著拉格洛夫開始埋怨父親,覺得他還是不了解還清這筆債對自己“有多大的困難”。因為她還承受了許多讀者的恩惠,得到過很多研究者和批評家的幫助與關(guān)照,“如果沒有人想看我的書,我還能干什么呢?”
因此她對來自別人的“贊美和批評都同樣地感激”。拉格洛夫說幫助過她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那些珍視她的作品,替她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的人,“他們給了我比生命本身更美好的東西,使我能擁有偉大的愛、崇高的榮譽和名聲。這些情誼如何才能報答?”一連串的提問逼得一貫博識睿智的父親不知所措,認為虧欠如此多的債實在不好辦?膳畠阂廊徊灰啦火垼诌M一步訴苦,說那些債務(wù)已難償還,新近又欠了一筆更大的債,即:“對于那些提名我角逐諾貝爾獎,以及決定我為這屆文學獎得主的人,我不知該說什么好!……他們給予我的不只是名譽和金錢,他們將我的名字播往全世界,說明他們對我是多么信任,我又該怎樣才能償還這筆債呢?”
這重重的疑問和一個個的難題使其父無法對答,陷入沉思。突然他猛醒了,揩著幸福的淚花,舉拳捶著搖椅扶手大喊:“無論天上人間,如果有人會為了這種無人能解的麻煩事大傷腦筋,那可真是個大傻瓜。你得了諾貝爾獎卻憂心忡忡,我卻高興得什么也顧不上了!敝链耍衤宸虻膯栴}算是有了個初步的解答,她誠摯地表示,
“在我沒有找到更好的答案之前,我只能請你們與我一起(指在場的所有人),先敬瑞典文學院一杯!”
這就是拉格洛夫面對國王、評委會、各路英豪和世界名流的演講梗概,是她充滿激情和奇思異想的心跡吐露。我所以不避繁瑣地轉(zhuǎn)述、引證了那么多,實在是覺得這演講別出心裁、深蘊哲理,是篇不可不讀的奇文。
“金榜題名時”,原是人生最榮耀的時刻。一個成功者處在人生峰巔時怎樣看待自己取得的成就,怎樣對待榮譽,怎樣恰當?shù)乜偨Y(jié)過去面對未來,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淺薄者或許會讓勝利沖昏頭腦,狂妄者難免會得意忘形,就是頭腦清醒者也很難再保持冷靜,唯有那些真正淡泊名利、胸懷博大的人才能不驚不躁、不驕不狂,從容應(yīng)對,如處平常。
許多榮獲諾貝爾獎的作家都經(jīng)受住了這種考驗,他們不愧為文壇精英、人中楷模。如法國作家杜u2022加爾在獲獎演說時就深情地談到托爾斯泰給予自己的決定性影響,美國獲獎戲劇家奧尼爾也說自己的靈感是源于近代最偉大、最天才的劇作家斯特林堡,丹麥作家延森在獲獎時說自己是歐倫施拉格的私塾弟子,法國作家紀德則表示,他之獲獎是由于另一位杰出人士保爾u2022瓦勒里不久前去世,才使自己站到了這個本屬于瓦勒里的位置上,而自己對他的天才總是心悅誠服地甘拜下風,他們皆具有謙遜、明智、坦誠的品格。
但拉格洛夫的表現(xiàn)尤為令人欽佩,她高人一籌的地方在于,她不僅沒有絲毫狂傲,沒有志得意滿的自持,反而像個惴惴不安的小女孩,面對巨大的榮譽,一下子就將自己心中的憂慮——巨大的欠債感,永遠也無法償還的債務(wù),不加掩飾地合盤端出。她認真地檢討起自己成功的緣由不是由于自己如何有能耐,而是由于有無數(shù)先輩和朋友的幫助,有世人和讀者的厚愛,有社會和自然的恩惠,這才造就了一個文壇的成功者。僅從這一席情真意切披肝瀝膽的話語,就可看出拉格洛夫善良的心性、過人的才氣和崇高的情懷。
拉格洛夫所欠是種什么樣的債務(wù)呢?在許多人看來,她恐怕是誰也不欠的,因為她從未向誰借過債,所以也不必歸還任何人。但拉格洛夫言之鑿鑿,同樣是有理有據(jù)一點也不虛妄。因為她之所欠,是一種永遠也說不清,永遠也還不完的心靈債務(wù)、情感債務(wù)、知識債務(wù)和養(yǎng)育債務(wù)。
多讀幾遍拉格洛夫這充滿欠疚、深懷負債感的奇文,實有助于讀者好好思索一番做人為文的道理,有助于每一個人更清醒地對待榮譽,更明智地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