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蓋
張蓋,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字覆輿,一字命士,號箬庵,詳細生卒年代待考,與申涵光、殷岳并稱畿南三才子,以能詩聞,工草書,善鼓琴。
關(guān)于張蓋的大致生卒年代:張蓋在寫給申涵光的《與申子》一詩中有“我甘漁父因衰老,獨有涵光是隱居”之句,似乎張蓋年長于申涵光,而申涵光生于明萬歷四十七年(公元一六一九年),以此而斷,張蓋當(dāng)生于公元一六一九年以前。張蓋的同鄉(xiāng)好友趙湛《懷張命士老友三首有引》中還提到了己亥年的事,而此己亥年應(yīng)為清朝順治十六年即公元一六五九年。也就是說,張蓋應(yīng)當(dāng)是生于公元一六一九年之前,卒于公元一六五九年以后。
關(guān)于張蓋的生平,《清史稿》有較為簡略的記載:“蓋,字覆輿。明亡后,謝諸生,悲吟侘傺,遂成狂疾。嘗游齊、晉、楚、豫間,歸自閉土室中,雖妻子不得見。唯涵光、岳至則延入,談甚洽。其詩哀憤過情,恒自毀其稿。卒后,涵光為刊遺詩,曰柿葉集!
清朝李元度在《清先正事略選》中的記載較為詳細:“張先生蓋,字覆輿,一字命士,直隸永年人。少敦氣質(zhì),以能詩聞,工草書。甲申之變,謝去學(xué)官弟子,悲吟侘傺,遂成狂疾。嘗游齊、晉、楚、豫間。歸,自閉土室中,飲酒獨酌,醉輒痛哭,雖妻子不得見,惟同里申涵光、雞澤殷岳至,則延入土室,談甚洽。其為詩,哀憤過情,恒自毀其稿,或作狂草累百過,至不可辨識乃已。久之,狂益甚,竟死。涵光輯其遺稿,僅得百篇。其五言詩尤高簡,力詣古人!
張蓋的同鄉(xiāng)好友申涵光、趙湛在其詩文中也留下了一些關(guān)于張蓋生平的記載。
申涵光在《張覆輿詩引》中記載:“張蓋字覆輿,吾永之東橋人,介士也。然其初以狂著,少負(fù)制舉,名非所好,好詩!咨旰蠛鲎源菡郏源萎(dāng)貢太學(xué),不受,自脫諸生籍,閉門獨坐,讀杜詩,歲常五六過,詩亦精進,得少陵神韻。對客竟日不一語,或問之,曰無所當(dāng)語者。……好獨行曠莾林薄間,自作手語,時人莫測也!瓪w,筑土室,蔽塞絕人跡,穴而進飲食,歲時一出拜母,雖妻子不見也”。
趙湛在《懷張命士老友三首有引》中記載:“老友名蓋,字命士,號箬庵,予同里人。少豪宕,傲岸博學(xué),彈琴賦詩,落落不與俗士伍。甲申后,棄儒冠,不入州府,講學(xué)于漳滏之濱,生徒甚眾。甲午,忽發(fā)狂疾,筑土室自閉,妻子友朋罕見其面。偶為歌,詩成,或自 焚其稿,或沈之井中。己亥夏走,乃郎子愚招予,散發(fā)據(jù)門,呼借草笠,見予于土室。月下話舊,老淚橫襟,道言譫語相聞而出,予亦不識其果病否也”。
曲周劉逢源在《遙寄逸人張命士》詩中寫道:“烈士無徒,直木無陰。子棄衣冠,散發(fā)中林。不顧破甑,豈拾遺金。掘五粒松,彈一弦琴。西山作歌,東皋醉吟。三閭五枊,應(yīng)知子心。一詩遙贈,悵望云岑”。這首詩也大體反映了張蓋的生平。
張蓋死后,申涵光搜集整理張蓋所作之詩刊行,名為《柿葉庵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