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長孫嵩,代人也。父仁,昭成時為南部大人。嵩寬雅有器度,昭成賜名焉。年十四,代父統事。昭成末年,諸部乖亂,苻堅使劉庫仁攝國事,嵩與元他等率部眾歸之。
劉顯之謀難也,嵩率舊人及庶師七百余家叛顯走。將至五原,時寔君之子渥亦聚眾自立,嵩欲歸之。見于烏渥,稱逆父之子,勸嵩歸道武。嵩未決,烏渥回其牛首,嵩僶俛從之,見道武于二漢亭。道武以為南部大人,累著軍功。后從征中山,除冀州刺史,賜爵鉅鹿公。歷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南平公。所在著稱。明元即位,山陽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馬侯崔宏等八人坐止車門右,聽理萬機,故世號八公。
戎馬生涯
晉將劉裕之伐姚泓,明元假嵩節(jié),督山東諸軍事,傅詣平原,緣河北岸列軍,次于畔城。軍頗失利。詔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蓋,遺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師。詔嵩厚答之。又敕簡精兵為戰(zhàn)備,若裕西過者,便率精銳,南出彭、沛;如不時過,但引軍隨之。彼至崤、陜間,必與姚泓相持,一死一傷,眾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裕首可不戰(zhàn)而縣。于是叔孫建等。尋河趣洛,遂入關。嵩與建等自城皋南濟,晉諸屯戍皆望塵奔潰。?碎L安,嵩乃班師。
明元寢疾,問后事于嵩。嵩曰:“立長則順,以德則人服。今長皇子賢而世嫡,天所命也,請立。”乃定策,詔太武臨朝監(jiān)國,嵩為左輔。
太武即位,進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詔問公卿:“赫連、蠕蠕,征討何先?”嵩與平陽王長孫翰、司空奚斤等曰:“赫連土居,未能為患。蠕蠕世為邊害,宜先討大檀。及則收其畜產,足以富國;不及則校獵陰山,多殺禽獸,皮肉筋角以充軍實,亦愈于破一小國!碧4藓圃唬骸按筇催w徙鳥逝,疾追則不足經久,大眾則不能及之。赫連屈丐土宇不過千里,其刑政殘害,人神所棄,宜先討之!鄙袝鴦崱⑽渚┖畎苍埾绕今T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聞屈丐死,關中大亂,議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待勞。大檀聞之,乘虛而寇,危道也!钡勰藛栍恼饔谔鞄熆苤t之。勸行,杜超之贊成,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諫不可,帝大怒,責嵩在官貪污,使武士頓辱。尋遷太尉。久之,加柱國大將軍。自是輿駕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鎮(zhèn)京師,坐朝堂平斷刑獄。薨,年八十,謚曰宣王。后孝文追錄先朝功臣,以嵩配饗廟庭。
長孫嵩五世孫儉 儉子平 長孫道生曾孫幼 幼孫曾熾 熾弟晟 從祖紹遠 紹遠子覽弟澄 長孫肥
子嗣
子頹,善騎射,彎弓三百斤。襲爵,加侍中、征南大將軍。有罪黜為戍兵。后復爵。薨,謚曰安王。子敦,字孝友,位北鎮(zhèn)都將。坐黷貨,降為公。孝文時,自訟先世勛重,復其王爵。薨。謚簡王。
子道,字念僧,襲爵。久之,隨例降為公,位左衛(wèi)將軍。卒,謚慎。
子悅,襲爵。建義初,復本王爵,尋降為公,位光祿少卿。卒,贈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