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晉襄公想升梁益耳為 中軍, 先且居之子 先克反對:“狐趙有大功于晉,其子不可廢也。且士谷位司空,與梁益耳俱未有戰(zhàn)功,驟為大將,恐人心不服!毕骞珡闹。
公元前621年, 晉襄公去世, 趙盾升為 中軍元帥,士谷和梁益耳失去兵權(quán), 箕鄭父也覺得不妥。梁益耳設(shè)計誅殺 先克。 趙盾得知 先克被殺,下令追查兇手。梁益耳貪酒,和 梁弘喝酒,泄露大事,梁弘大驚曰:“此滅族之事也!”天亮前,梁弘將情況密報給 臾駢,臾駢再轉(zhuǎn)告 趙盾。 趙盾立即聚甲戒車,不久梁益耳被殺。
梁益耳的子孫繁衍成河?xùn)|梁氏。 西元前628年參與叛亂簡介: 晉國老一輩 胥臣、欒枝、 先且居( 先軫之子),紛紛去世,國內(nèi)政壇,出現(xiàn)真空。 趙衰也同時去世了, 晉襄公卻沒有讓其子 趙盾接趙衰的班,而是任命 狐射姑先生做三軍元帥兼執(zhí)政官。 狐射姑是足智多謀、機靈善斷的 狐偃的兒子,曾經(jīng)參加過重耳的長征,資歷算是深的。雄心勃勃的 趙盾被撇在一邊。 趙盾黨的大夫『 陽處父』準(zhǔn)備走上層路線,直接游說 晉襄公,陽處父是晉襄公的老師,聽了老師陽處父的意見,晉襄公遂在 山西萬榮縣搞了第二次閱兵,改命趙盾為 中軍元帥, 狐射姑為佐( 晉國一共有三軍,分別是 中軍、上軍、下軍。其中 中軍是晉軍的精銳,也是晉軍的指揮機關(guān))。 陽處父私易中軍主、副帥自然引起了 狐射姑及其同黨士谷、梁益耳(任新下軍副將)、箕鄭、先都(新下軍佐)等大夫的強烈不滿,於是五家聯(lián)合攻殺陽處父等人,於是趁陽處父打獵歸來,在郊外將陽處父給刺死了。新任命的三軍元帥兼執(zhí)政官 趙盾大怒,開始肅反,以『 陽處父一案』為啟端,處死了殺人兇手( 狐射姑的親戚),使幕後元兇狐射姑被逼出奔 翟國。 趙盾徹底控制了 晉國國政,繼續(xù)消除異己,一天之內(nèi)殺死了先都,士谷, 箕鄭父,梁益耳,蒯得五個反對派大臣,震動朝野,罪名是殺死 先且居的兒子 先克( 先軫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