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朱軾(1665-1737),字若瞻,號可亭,江西高安市村前鎮(zhèn)艮下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經(jīng)學家、文學家。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年,卒于高宗乾隆元年,年七十二歲?滴跞辏ü涣潘哪辏┻M士。由庶吉士改授湖北潛江知縣,有惠政。陜西學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撫、左都御史。雍正時,充圣祖實錄總裁。行取授刑部主事,督學陜西。累官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與怡賢親王共治畿輔營田水利,蓄泄得宜,溉田六十頃。卒,謚文端。任浙江巡撫時,首創(chuàng)用"水柜法"修筑海塘,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滴跬瞥缰祆鋵W說,朱軾為當時朝廷御用程朱學派的重要代表。朱軾生活儉樸,高安民間舊時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時多為四盤兩碗,據(jù)說是朱軾宴請乾隆時所創(chuàng)。 軾工古文,學宗橫渠,著有周易注解、周禮注解、儀禮節(jié)略、歷代名儒循吏傳等,《清史列傳》及文端公集,并傳于世。
簡介
帝師,皇帝的老師。帝,本文指的是清代為帝60年、創(chuàng)“乾嘉盛世”的乾隆皇帝,在這指的是乾隆皇帝的老師高安人朱軾。在高安,至今流傳著和乾隆的故事。
朱軾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擔任大臣,是三朝元老;首訍坌掠X羅u2022弘歷(也就是后來的乾隆皇帝)初入學,雍正命朱軾為師,在懋勤殿設講壇,行拜師禮。朱軾對弘歷的要求很嚴,邊雍正也覺得過份了,就對朱軾說:“教也為王,不教也為王。”意思是說,對皇子,教育他做王,不教育他也做王,先生何必這么嚴格呢?朱軾答道:“教則為堯舜,不教則為桀紂!币馑际钦f,教育好他,就可以使他做堯舜那樣的賢君,不教好他,就會成為夏桀、商紂那樣的暴君。雍正見說得有理,也就不好再說什么了,乾隆做了皇帝后,非常感激和尊重他的老師,曾親自到高安來問候朱軾,朱軾用四盤二碗宴請皇帝,菜譜是:臘肉、肉皮、粉絲、閩筍四盤豬腳或凍魚,肉圓子或薯粉圓子為二碗。這種筵席,一直在高安流傳下來,人們稱為“朱公席”。朱軾崇尚節(jié)儉,以南瓜接待地方官為母賀壽,除暴安良的故事,同樣膾炙人口,《南瓜記》演唱其事。
朱軾在高安可算是一個家喻戶曉的顯赫人物,他字若瞻,號可亭,公元1665年生于高安村前艮下朱家的清貧人家。他從小聰敏勤學,7歲時,有人指木匠鋸板,叫他作“八股文”的“破題”,他應聲答道:“送往迎來,其所厚者薄也!逼祁}是八股文的開頭部分,要為圣人立言,要提起下文,朱軾的破題從表面上看,講的是鋸板,送過去拉過來,使厚的木材變成薄板;從句里面的意思看,破題中活用了古人的話,也可理解為人情冷暖,隨著地位情況的變化,深厚的友情也會變得淡薄,這就含有更多的哲理,為下文的展開鋪了路,難怪族中長老稱之為“千里駒”了。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就在30歲時,朱軾考中進士,擔任潛江知縣,有德政,以清廉審慎著名,后來又任陜西學政、浙江巡撫等地方長官。任浙江巡撫,上任伊始,便把“清吏治,正風俗”做為急務。他說:“查吏莫先于獎廉懲貪,厚俗莫要于云奢崇儉!本褪钦f,要考察官吏,沒有比獎勵廉潔懲辦貪污更重要的;要使風俗淳厚,沒有比禁止奢侈、崇尚更要緊的。他下令取消巡府衙門的額外攤派,精簡巡府的出入儀仗隊。他辦理政事十分勤勉,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親自辦、親自過問。因為他自奉廉潔,以身作則,把境內治理得井井有條,號通國第一。特別是他治海水,更是功績著顯。
清代,海寧、上虞一帶多是海患,海潮給人民造成了災難。在元代、明代筑提塘,提基盡是浮沙,多次崩塌。朱軾經(jīng)過實地考查,反復研究,認為只有采用“水柜法”筑石堤,才能保持永久。所謂“水柜法”就是用松樹、杉樹等耐水木材,做成長丈余、高四尺的水柜,內塞碎石,橫貼堤基,使其堅固,再用大石高筑堤身,附提別筑坦坡,高度大約為提身的一半,仍然用木柜為主干,外面砌巨石二三層,用來保護提腳,從此以后海擔堅固,沿海的老百姓免除了水患。
康熙五十九年,朱軾任都察院長官左都御史,雍正三年授文華殿大學士,這就是擔任宰相的職責了。朱軾救濟災民,安定社稷,保衛(wèi)鞏固邊疆,都作出了貢獻,成為了一代名臣。
清史稿朱軾傳
朱軾,字若瞻,江西高安人?滴跞,舉鄉(xiāng)試第一。三十三年,成進
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湖北潛江知縣。潛江俗敝賦繁,軾令免耗羨,用法必持平。
有斗毆殺人獄,上官改故殺,軾力爭之,卒莫能奪。四十四年,行取,授刑部主
事,累遷郎中。四十八年,出督陜西學政。修橫渠張子之教,以知禮成性、變化
氣質訓士。故事,試冊報部科,當有公使錢。軾獨無,坐遲誤被劾,士論為不平。
會有以其事聞上者,上命軾畢試事。五十二年,擢光祿寺少卿。歷奉天府尹、通
政使。
五十六年,授浙江巡撫。五十七年,疏請修筑海塘:北岸海寧老鹽倉千三百
四十丈,南岸上虞夏蓋山千七百九十丈;并議開中亹淤沙,復江海故道。又疏言:
“海寧沿塘皆浮沙,雖長椿巨石,難期保固。當用水櫃法,以松、杉木為櫃,
實碎石,用為塘根,上施巨石為塘身。附塘為坦坡,亦用水櫃,外砌巨石二三
重,高及塘之半,用護塘址。塘內為河,名曰備塘河。居民筑壩積淤,應去壩濬
河,即以其土培岸!本阆虏孔h行。杭州南、北兩關稅,例由巡撫監(jiān)收。軾以稅
口五十馀,稽察匪易,請委員兼理。部議以杭州捕盜同知監(jiān)收,仍令巡撫統(tǒng)轄。
五十八年,疏劾巡鹽御史哈爾金索商人賄,上命尚書張廷樞、學士德音按治,論
如律。五十九年,擢左都御史。六十年,遭父喪,命在任守制,疏辭,上不許,
請從軍自效。
上以山、陜旱災,發(fā)帑五十萬,命軾與光祿寺卿盧詢分往勸糶治賑。軾往山
西,疏請令被劾司道以下出資贍饑民,富民與商人出資於南省糴米,暫;窗病
鳳陽等關米稅;饑民流徙,令所在地方官安置,能出資以贍者得題薦;饑民群聚,
易生癘疫,設廠醫(yī)治。又疏言:“倉庾積貯,有司平日侵蝕,遇災復假平糶、借
貸、煮粥為名,以少報多,有名無實。請敕詳察虧空,少則勒限補還,多則嚴究
治罪。至因賑動倉穀,輒稱捐俸抵補,俸銀有限,倉穀甚多。借非實借,還非實
還,宜并清覈。”皆從所議行。別疏請令山西各縣建社倉,引泉溉田。上謂:
“社倉始於朱子,僅可行於小縣鄉(xiāng)村。若奏為定例,官吏奉行,久之,與民無益。
山、陜山多水少,間有泉源,亦不能暢引溉田。軾既以為請,即令久駐山西,鼓
勵試行!陛Y自承冒昧,乞寢其議,上不許。未幾,川陜總督年羹堯劾西安知府
徐容、鳳翔知府甘文煊虧帑,請?zhí)睾営H信大臣會鞫。上命軾往勘,得實,論如律。
六十一年,乞假葬父,歸。
世宗即位,召詣京師,充圣祖實錄總裁,賜第。雍正元年,命直南書房。予
其母冷氏封。加吏部尚書銜,尋復加太子太保。充順天鄉(xiāng)試考官,嘉其公慎,進
太子太傅。二年,兼吏部尚書。命勘江、浙海塘。三年,還,奏:“浙江馀姚滸
山鎮(zhèn)西至臨山衛(wèi),舊土塘三道,本為民灶修筑。今民灶無力,應動帑興修。自臨
衛(wèi)經(jīng)上虞烏盆村至會稽瀝海所,土塘七千丈,應以石為基,就石累土。又海寧陳
文港至尖山,土塘七百六十六丈,應就塘加寬,覆條石於巔,塘外以亂石為子塘,
護塘址當修砌完固。至子塘處,依式興筑。海鹽秦駐山至演武場石塘,圮八十丈,
潰七十丈,均補筑。都計工需十五萬有奇。江南金山衛(wèi)城北至上海華家角,土塘
六千二百馀丈,內三千八百丈當改為石塘。上海汛頭墩至嘉定二千四百丈,水勢
稍緩,土塘加筑高厚,足資捍御。都計工需十九萬有奇。”下部議行。拜文華殿
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上命怡親王胤祥總理畿輔水利營田,以軾副之。四年,請分設四局,各以道
員領其事。二月,軾遭母喪,命馳驛回籍,諭曰:“軾事母至孝,但母年八十馀,
祿養(yǎng)顯揚,俱無馀憾。當節(jié)哀抑慟,護惜此身,為國家出力!辟n內帑治喪,敕
江西巡撫俟軾至家賜祭。軾奏謝,乞終制,上允解任,仍領水利營田,期八月詣
京師。九月,軾將至,遣學士何國宗、副都統(tǒng)永福迎勞,許素服終喪。上以浙江
風俗澆漓,特設觀風整俗使,軾疏言:“風俗澆漓,莫甚於爭訟。臣巡撫浙江,
知杭、嘉、湖、紹四府民最好訟。請增設杭嘉湖巡道,而以紹興屬寧臺道。民間
詞訟冤抑,準巡道申理。”上從其請。六年,以病乞解任,上手詔留之。八年,
怡親王薨,命軾總理水利營田。尋兼兵部尚書,署翰林院掌院學士。十三年,議
筑浙江海塘,軾請往董其役,上俞之,敕督撫及管理塘工諸大臣咸聽節(jié)制。
高宗即位,召還,命協(xié)同總理事務,予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時治獄尚刻深,
各省爭言開墾為民累,軾疏言:“四川丈量,多就熟田增加錢糧;廣西報部墾田
數(shù)萬畝,其實多系虛無。因請通行丈量,冀求熟田弓口之馀,以補報墾無著之數(shù)。
大行皇帝洞燭其弊,飭停止丈量;而前此虛報升科,入冊輸糧,小民不免苦累。
河南報墾亦多不實。州縣田地間有未能耕種之處,或因山區(qū)磽確,旋墾旋荒;
或因江岸河濱,東坍西漲。是以荒者未盡開墾,墾者未盡升科。至已熟之田,或
糧額甚輕,亦由土壤磽瘠,數(shù)畝不敵腴田一畝,非欺隱者比。不但丈量不可行,
即令據(jù)實首報,小民惟恐察出治罪,勉強報升,將來完納不前,仍歸荒廢。請停
止丈量,飭禁首報,詳察現(xiàn)在報墾之田,有不實者,題請開除!庇质柩裕骸胺
吏以嚴刻為能,不問是非曲直,刻意株連,惟逞鍛煉之長,希著明察之號。請敕
督撫諭有司,讞獄務虛公詳慎,原情酌理,協(xié)於中正。刑具悉遵定制,不得擅用
夾棍、大枷!鄙仙罴渭{之。
乾隆元年,充世宗實錄總裁。九月,病篤,上親臨視疾。軾力疾服朝服,令
其子扶掖,迎拜戶外。翌日,卒。遺疏略言:“萬事根本君心,用人理財,尤宜
慎重。君子小人,公私邪正,判在幾微,當審察其心跡而進退之。至國家經(jīng)費,
本自有馀,異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賦之稅,伏祈圣心乾斷,永斥浮言,實四海
蒼生之福!鄙险鸬枯z朝,復親臨致奠,發(fā)帑治喪。贈太傅,賜祭葬,謚文端。
軾樸誠事主,純修清德,負一時重望。高宗初典學,世宗命為師傅,設席懋
勤殿,行拜師禮。軾以經(jīng)訓進講,亟稱賈、董、宋五子之學。高宗深重之,懷舊
詩稱可亭朱先生,可亭,軾號也。子必堦,以蔭生官至大理寺卿;璂,進士,
官至左庶子;必坦,舉人,襲騎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