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清水宗治(1537年-1582年)日本戰(zhàn)國時期的杰出將領(lǐng),毛利家臣,備中國高松城主。早年身為小早川隆景的部下戰(zhàn)斗,立下戰(zhàn)功,因而被授以城主之職位。頑強抵抗了織田信長的中國討伐軍,因此揚名天下。
1582年羽柴秀吉(就是后來的豐臣秀吉)奉織田信長的命令對毛利執(zhí)行攻略,首先攻打由其鎮(zhèn)守的高松城,他便立即向吉田郡山城的主公·毛利輝元請求援軍,不料卻羽柴秀吉利用高松城地形低洼的特點而引來河水淹城,其率城內(nèi)軍民頑強堅持,而向本家請求的援軍卻久久不到,眼見城破之際,以赦免全城將士為條件而同意切腹,于是次日其便應(yīng)羽柴秀吉的條件,乘小舟劃出城門,高聲曰:“舍己性命以救城中將士,何足惜哉?!”為拯救全城數(shù)千將士的性命,名將·清水宗治毅然在眾人面前切腹自盡,兩方陣營見其莫不感動流淚....。u2018浮世一生 今終越度 武士之名 永留高松之苔u2019(浮世をば 今こそ渡れ武士の名を 高松の苔に殘して)……此乃其辭世詩。
生平
清水宗治,備中清水城主清水宗則之子。清水宗治在歷史上的初次登場是在永祿三年,清水宗治隨父親宗則加入毛利軍出陣石見攻打出云尼子家的白鹿城,之后宗治迎娶了備中高松城城主石川久孝的女兒,所以在永祿八年久孝病歿后且久孝之子久武因主家三村元親背叛毛利家而受牽連,宗治以女婿的身份得到高松城的繼承權(quán),在與久孝的遺臣長谷川掃部爭斗勝利并將其誅殺后,宗治正式入主備中高松城。
在毛利家的分配下以備中高松城為根據(jù)地的清水宗治從屬于小早川隆景負(fù)責(zé)協(xié)助他在山陽道的攻略,在雄據(jù)備前美作的宇喜多家倒向毛利家后,雙方連手將松山城的三村家、天神山城的浦上家先后鏟除。
天正五年,織田信長命部將羽柴秀吉侵入播磨并攻下了原屬于宇喜多家的上月城,秀吉將上月城交給了被毛利家攻滅的出云尼子家遺孤尼子勝久及山中鹿之介防守,既是應(yīng)宇喜多家當(dāng)主直家的求援也是為了將尼子家斬草除根,由吉川元春與小早川隆景率五萬兵馬出陣,備中高松城的清水宗治也在陣中。
由于原已從屬織田家的三木城主別所長治謀反,秀吉為鞏固補給線而抽身平亂,上月城的尼子家遺臣被舍棄,毛利家大舉攻城,清水宗治負(fù)責(zé)由尾崎谷挖掘地道攻城。不料,宗治遠在備中高松城的嫡子源三郎竟被織田家的間諜誘拐脅持,使宗治陷入兩難的窘局,多得小早川隆景的諒解,清水宗治方能迅速自戰(zhàn)場抽身回到高松城救回源三郎,雖然宗治并未參加對上月城發(fā)動的最后一戰(zhàn),但是他之前挖掘地道和阻斷上月城的措舉間接影響到這場勝利,所以仍被記上一功加以表揚,這次源三郎被誘擒之事清水宗治得到小早川隆景的諒解支持,而能搶得時機將源三郎營救回,使宗治對隆景大為感激決意誓死效忠。
繼別所長治之后,毛利家順利策反織田家軍團長之一的荒木村重,并在內(nèi)海道上以優(yōu)勢水軍運用燒夷戰(zhàn)術(shù)擊潰織田家九鬼水軍,可是織田家也不是沒爪的老虎,秀吉先是成功利誘宇喜多直家,隨后以其弟秀長為帥平定但馬一國,然后以斷糧戰(zhàn)術(shù)攻下因幡鳥取城,守將吉川經(jīng)家自盡。
面對已逼近備中的織田軍,小早川隆景于天正九年十一月在三原城邀宴備中的七名城主,席間隆景表示若為保命可盡管投降織田家,毛利方絕不為難。其中清水宗治率先反對,聲稱絕對不違背與毛利家的盟約,并有必死的覺悟,寄望隆景能率毛利軍走向最后勝利,這一席話使隆景十分感動贈宗治一把用來切腹的刀,并承諾保護清水宗治的遺孤。
回到高松城的清水宗治將嫡子源三郎送至三原城交托給小早川隆景后就開始著手防御工事,欲進軍備中的秀吉得訊后便派出軍師黑田官兵衛(wèi)進行策反。清水宗治乃是毛利家在備中方面的首席猛將,個性誠篤且英勇善戰(zhàn),所以秀吉希望以備中一國的巨利誘他來降,減低攻城的困難,但是任憑黑田官兵衛(wèi)舌燦如花仍被宗治嚴(yán)詞拒絕,之后秀吉親自寫信并附上信長親筆的備中賞賜狀也被宗治以忠義之言退回。
天正十年三月,秀吉正式出兵備中布陣于龍王山,轉(zhuǎn)眼間便拿下了冠山城與宮路山城,大軍直逼孤立的備中高松城。
秀吉判斷直接強行進攻高松城誓必讓織田軍本身受到很大損害才能成功,于是采軍師黑田官兵衛(wèi)之策在梅雨時節(jié)對城西邊有足守川流過、地勢又低洼的高松城進行水攻然后長期包圍。
本來有利防守的地勢在長達3公里的堤防包圍下反倒成為令高松城窒息的繩圈,秀吉在十二日內(nèi)以運土1包即得酬勞錢百貫及米一升的利益吸引附近的居民來做堤防。高7公尺、幅21尺的堤防完成后,梅雨來臨,高松城的四周都被水淹沒,城內(nèi)的水位也逐日上升,清水宗治在措手不及之間已身陷險境。
五月下旬,毛利方援軍當(dāng)主毛利輝元與小早川隆景、吉川元春兩位叔父率四萬大軍來援,本來試圖與秀吉進行決戰(zhàn)以解高松之危的毛利家考慮到城中的士兵和百姓以及秀吉可能水攻來癱瘓毛利軍的策略,加上在秀吉背后信長已率大軍出動的消息,因此決意談和。
六月二日,信長在本能寺為明智光秀所害,秀吉把山陰道、山陽道完全封鎖以防消息走漏,并以要求割讓備中、美作、伯耆三國和清水宗治切腹為和議條件,這使小早川隆景十分難做,原來他所提的條件是割讓備后、備中、美作、伯耆四國以換城兵與清水宗治的安全。如今的條件雖然讓毛利家多保存了一國但卻必須犧牲掉清水宗治,于是在當(dāng)主毛利輝元授意下由外交僧安國寺恵瓊撐船入高松城向清水宗治轉(zhuǎn)達這項和議并希冀取得他的諒解。 六月四日,清水宗治在其兄月清入道、家臣難波傳兵衛(wèi)、高市之允及兩名小姓的陪伴下?lián)未瑏淼叫慵娟囁诘耐苤,?jīng)堀尾茂助檢視後與秀吉共飲最後酒宴,宴後宗治舞完一曲,口吟辭世詞:"浮世をば 今こそ渡れ武士の名を 高松の苔に殘して"坦然切腹,由高市之允代為介錯享年四十六歲。月清入道、難波傳兵衛(wèi)、高市之允也在宗治死后相繼自刃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