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北畠晴具(きたばたけ はるとも、文亀3年(1503年) - 永祿6年(1563年)),伊勢國司北畠家第七代家主,北畠具方(北畠材親)之嫡長子, 北畠具教的父親,妻子是 細川高國的女兒。材親的嫡男宰相中將晴具卿在材親落飾后繼承國司家。晴具在文龜3年(1503)出生,初名親平。永正7年(1510)10月12日敘爵,任侍從。同13年(1517)12月10日敘從五位上,改名為具國,同15年任左近衛(wèi)中將,被12代將軍足利義晴賜予“晴”字,改名為晴具。大永5年(1525)12月31日敘正五位下,同8年2月29日敘從四位下,同年3月6日任參議。
對于北畠氏來說,戰(zhàn)國時代是形勢最為惡劣的時期。作為國司的權力開始衰退,可以說是名存實亡。北畠氏從戰(zhàn)國時代初期開始就是 戰(zhàn)國大名的一員,對于以新興之勢崛起的戰(zhàn)國大名來說算是古老的大名。
北畠晴具是文武雙全的名將,擅長弓馬、 和歌,也是書法的名家。在永正17年(1521)與細川高國等人一起在多氣御所進行著六百番的連歌會,大永2年(1522)邀請有名的連歌師宗長到御所,讓他逗留一段時間演出連歌。前面提到管領細川高國(也稱道永、常桓)是晴具的妻子的父親,因為這個關系,享祿2年(1529)5月,將軍義晴受到三好軍的三好勝長、柳本賢治的攻擊,于是細川高國退往近江朽木谷。
高國先是依靠伊賀的仁木伊賀守義廣,之后下向伊勢向女婿晴具求援。在停留期間建造了有名的“北畠氏館跡庭園”。受到晴具熱情招待的高國考慮勢、伊兩國尚未統(tǒng)一不能組織起有力的部隊,于是返回近江。享祿4年高國為了東山再起,在攝津天王寺與甥細川晴元和三好元長交戰(zhàn)戰(zhàn)敗,在大物浦( 尼崎)切腹,面向國司方吟下辭世句“絵にうつし石を作りし海山を後の世までも目かれすみやん”。
自父材親時代起的山田三方的叛亂和進攻田丸城的山田 一揆, 神宮的對立等斗爭不斷,還出現(xiàn)新興的一向一揆,屢次出兵,經過很長時間也無法控制,反抗一直持續(xù)下去。一直以來和神宮的對立采取的策略是支持宇治地區(qū)攻擊山田地區(qū),而晴具的治世后期打算占據兩地區(qū)門前町,將之納入版圖。
天文3年(1534)1月,以山田地區(qū)的山田三方的軍團不追隨國司的理由出兵,宇治、山田兩神宮門前町一起與晴具的軍勢在宮川對峙,結果兩門前町軍團被擊敗。接著晴具軍在二見浦、鹽合合戰(zhàn)再次擊敗兩門前町殘黨軍團,成功支配兩門前町。天文元年(1532)10月發(fā)生與新興的一向一揆對立的事件。在南都發(fā)起由雁金屋愿了指揮的一向一揆,糾合大和、伊賀的一揆眾闖入伊賀、伊勢,晴具將其鎮(zhèn)壓。
天文13年(1544)與關氏、長野氏、土岐氏、朝倉氏一起支援六角氏攻擊近江的京極氏,逼他自殺。如此北畠國司家的武威被傳播出去,以南伊勢五郡為中心勢力范圍擴展到志摩、紀伊、伊賀、大和,但是零零星星的反抗仍然存在。而且國人和大和宇陀郡的郡內一揆團的反抗也開始復燃。
郡內一揆團以前就存在,但是戰(zhàn)國期的一揆構成員的百姓的獨立力增強使得國司側不得不重視它的存在,郡內的秋山氏與澤氏爭斗時,晴具不僅要提防澤氏,還要提防它的家臣(郡內一揆構成員的百姓)。
接著發(fā)生郡內一揆團的逃散,即在天文2年(1533),秋山氏家臣中的一揆構成員背叛當主秋山國堅四處逃散,秋山國堅因此向同郡的澤兵部大輔提議讓他進入澤氏的領土討伐逃散的一揆團。國人、郡內一揆團、地侍階層通過自治法“掟”統(tǒng)合,國人、郡內一揆團的紛爭等通過遵從法判解決。
地侍階層的紛爭等由松尾為秀、飯岡實次等地侍和西左兵衛(wèi)入道、中西半次郎等家臣眾決定。國人之間的抗爭期間,大和宇陀郡的秋山氏計劃完全支配宇陀郡,于是發(fā)生私自向郡中心的西殿莊課以稅金的事件,晴具催促同郡的國人澤氏注意這個事件。接著秋山氏以準備進攻同郡的芳野氏為開始,與芳野氏、澤氏、地侍等北畠屬下國人激烈對抗。
晴具不允許秋山氏攻擊芳野氏,芳野氏的芳野春竹丸屬下的地侍南重綱和西田久延等人一起指摘秋山氏違反掟。秋山氏對掟的不服從的情況完全不明,但是大概是為了在宇陀郡的狹窄地域從自治階層擺脫出來。
事實上秋山氏(澤氏、芳野氏也是同樣)并沒有受到北畠國司家的與力(直接的家臣)那樣的待遇,作為國人的獨立色很強,還是郡內一揆團這個小規(guī)模勢力的一翼,但是為了不讓構成員們掌握的權力巨大化,而不與郡內一揆團替換結合成強大的勢力。北畠氏巧妙地利用國人的對立和不安控制局面,將秋山氏、澤氏、芳野氏家臣化。后來即使北畠軍與三好軍交戰(zhàn),秋山氏也接近侵入宇陀郡的三好家臣松永久秀。
天文年間發(fā)生田丸城的家臣池山伊賀守和山岡一黨殺害城主田丸彈正少弼顯晴的事件。晴具讓舟木兵部少輔作為先鋒緊急出征田丸,包圍據守山上城(或稱山神城)的山岡一黨等。由于舟木射殺池山伊賀守之弟池山五郎兵衛(wèi)的事情,引起城兵的不安,本田、家木的軍勢趁機突入城內取得勝利,田丸的叛亂就此結束。戰(zhàn)后田丸家由顯晴之子具忠繼承。
北畠氏在伊勢、志摩附近擴大勢力的狀況如下。天文年間攻擊志摩鳥羽城,將之納入支配下,掌握志摩小浜、安樂島、浦氏等諸國人大體上完成志摩國的壓制,此后也進入大和,壓制吉野郡、宇智郡,完成該地區(qū)的支配。由于此事發(fā)生與大和諸國人的對立,最后演變?yōu)榕c筒井氏、越智氏、十市氏、久世氏等的合戰(zhàn)。
接著北畠氏的勢力滲入南方的紀伊。首先從熊野地方滲入,接著進入尾鷲、新宮方面完成支配,讓十津川的武士們成為國司的屬下。北畠氏進入伊賀,完成對名張郡和阿賀郡的壓制。之后北畠氏計劃壓制近鄰擴大勢力。
最后是伊勢國內與長野氏的斗爭。天文12年(1543),圍繞南伊勢的統(tǒng)治權與長野藤定的對立激化。晴具讓秋山、澤兩氏以下出陣垂水鷺山,與長野藤定直接對抗。長野軍讓細野、分部作為先鋒以七備之陣迎擊。長野軍的赤備河內武者和國司軍的家木主水佑、豐田五郎右衛(wèi)門尉、垂水釋迦房等人的奮戰(zhàn)使得勝負難分,兩軍決定分別向南北退卻。此后前面提到的進攻京極一時妥協(xié),不久又開始對立,晴具屢次攻擊長野藤定,長野氏在即將滅亡時終于屈服。
晴具在天文5年(1536)時出家號天佑,天文22年(1553)將國司家讓給嫡子北畠具教。永祿6年(1563)5月17日,晴具在多氣死去,享年61歲。值得一提的是晴具采用伊勢歷沒采用他國陰陽師的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