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袁熙(?-207年),字顯奕(一說字顯雍),袁紹之子,袁譚之弟,袁尚之兄。幽州牧。曹操平定河北之時,他與弟弟袁尚逃往遼東太守公孫康帳下,卻被公孫康殺死,二人首級則被獻給曹操。
據(jù)《東光世系》所載,袁熙妻子為吳氏女,熙與吳氏育有一子袁謙。另其妾甄氏于袁氏敗亡后為曹丕所納!缎绿茣费晕鹾笕耸谰訕妨陽|光(現(xiàn)為河北),袁熙為東光袁氏始祖。
管治幽州
袁紹打敗公孫瓚后,令袁熙為幽州刺史。
收留袁尚
袁尚被曹操破鄴后,投奔袁熙。建安十年(205年)袁熙部下焦觸和張南叛變,袁熙和袁尚逃到烏桓。建安十二年(207年),田疇幫助曹操為向?qū)狄u柳城,袁熙、袁尚與蹋頓、遼西 單于 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數(shù)萬騎在白狼山遇到曹操大戰(zhàn)。曹操大將張遼斬蹋頓,袁尚又與袁熙逃到遼東,欲取公孫康而代之。曹操以隔岸觀火之計令公孫康將其首級獻給曹操,表示歸順曹操,北方統(tǒng)一。
曹睿身世之謎
袁熙之妻甄夫人在其出逃后被曹丕所納,后生下后來繼位為魏明帝的曹睿。有一說魏明帝或許是袁熙之子,裴松之在《三國志注》中計算曹睿年齡時,認為甄夫人在建安九年(205年)被曹丕所納,景初三年(239年)曹睿死時最多也只有35歲,不能計為《三國志》中明帝紀的36歲。
父親 | 袁紹 | ||
母親 | 劉氏 | ||
兄弟 | 袁譚、袁尚、袁買 | ||
妻室 | 吳氏(《東光世系》:“熙字顯雍,三國時為幽州刺史。妻吳氏!保 | ||
側(cè)室 | 甄氏(《三國志·后妃傳》:“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保 | ||
子嗣 | 袁謙(母親吳氏) |
部下
張南:叛變并攻擊袁尚、袁熙,迫使其投奔遼西烏桓,投降曹操。
焦觸:叛變并攻擊袁尚、袁熙,迫使其投奔遼西烏桓,投降曹操。
韓珩:焦觸部下,焦觸叛變時有感受袁氏恩惠,拒絕一同叛變。
后人
袁恕己,唐朝 宰相
史籍記載
《三國志·袁紹傳》
太祖之圍鄴也,譚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攻尚于中山。尚走故安從熙,譚悉收其眾。太祖將討之,譚乃拔平原,并南皮,自屯龍湊。十二月,太祖軍其門,譚不出,夜遁奔南皮,臨清河而屯。十年正月,攻拔之,斬譚及圖等。熙、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丸。觸自號幽州刺史,驅(qū)率諸郡太守令長,背袁向曹,陳兵數(shù)萬,殺白馬盟,令曰:“違命者斬!”眾莫敢語,各以次歃。 至別駕韓珩,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義闕矣;若乃北面于曹氏,所弗能為也!币蛔鵀殓袷。觸曰:“夫興大事,當立大義,事之濟否,不待一人,可卒珩志,以勵事君!备吒膳,執(zhí)上黨太守,舉兵守壺口關(guān)。遣樂進、李典擊之,未拔。十一年,太祖征干。干乃留其將夏昭、鄧升守城,自詣匈奴單于求救,不得,獨與數(shù)騎亡,欲南奔荊州,上洛都尉捕斬之。典略曰:上洛都尉王琰獲高干,以功封侯;其妻哭于室,以為琰富貴將更娶妾媵而奪己愛故也。十二年,太祖至遼西擊烏丸。尚、熙與烏丸逆軍戰(zhàn),敗走奔遼東,公孫康誘斬之,送其首。典略曰:尚為人有勇力,欲奪取康眾,與熙謀曰:“今到,康必相見,欲與兄手擊之,有遼東猶可以自廣也!笨狄嘈挠嬙唬骸敖癫蝗∥、尚,無以為說于國家。”乃先置其精勇于廄中,然后請熙、尚。熙、尚入,康伏兵出,皆縛之,坐于凍地。尚寒,求席,熙曰:“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遂斬首。譚,字顯思。熙,字顯奕。尚,字顯甫。吳書曰:尚有弟名買,與尚俱走遼東。曹瞞傳云:買,尚兄子。未詳。太祖高韓珩節(jié),屢辟不至,卒于家。先賢行狀曰:珩字子佩,代郡人,清粹有雅量。少喪父母,奉養(yǎng)兄姊,宗族稱孝悌焉。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及裴松之注
《后漢書·袁紹傳》
熙、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桓。
十二年,曹操征遼西,擊烏桓。尚、熙與烏桓逆操軍,戰(zhàn)敗走,乃與親兵數(shù)千人奔公孫康于遼東。尚有勇力,先與熙謀曰:“今到遼東,康必見我,我獨為兄手擊之,且據(jù)其郡,猶可以自廣也!笨狄嘈囊(guī)取尚以為功,乃先置精勇于廄中,然后請尚、熙。熙疑不欲進,尚強之,遂與俱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之,坐于凍地。尚謂康曰:“未死之閑,寒不可忍,可相與席。”康曰:“卿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遂斬首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