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坂本龍馬(天保6年11月15日-慶應3年11月15日;1836年1月3日-1867年12月10日)日本幕末時期的土佐藩鄉(xiāng)士,后來兩度脫藩而成為維新志士,為促成薩摩及長州二藩成立軍事同盟的重要推手之一,而由其向后藤象二郎所提出的船中八策,也成為后來維新政府的重要指導方針。死后,由明治維新后的新政府追贈正四位。坂本龍馬諱直陰(后改為直柔),于志士活動期間為了避人耳目曾使用假名「才谷梅太郎」,
早年
龍馬出生于一個土佐藩鄉(xiāng)士(下級武士)家庭,是坂本家最小的兒子,父親為八平,母親為幸,有一個大哥(權平)及三個姊姊(千鶴、榮、乙女)。坂本家原先為世代經(jīng)營當鋪、酒商、和服商的才谷家,在第六代直益為其長男直海買了鄉(xiāng)士的身份之后,始有鄉(xiāng)士坂本家的出現(xiàn)。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土佐藩的武士階級主要可以分成地位較高的上士階級與地位較低的下士階級,上士及下士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別待遇,故長久以來下士階級均一直受到上士階級的處處壓抑,而原屬商賈出身的坂本家,其買官所得來的鄉(xiāng)士身份,亦是屬于下士階級。
傳說在龍馬出生的前一天夜晚,他的母親夢到了飛龍在天的祥瑞之兆(一說其父夢到駿馬,其母夢到蛟龍),因此將他取名為龍馬,而龍馬自幼背上有一叢怪毛。據(jù)說龍馬幼年的時候是一個愛哭鬼,個性膽小懦弱,家里最初送他進入教授漢學的楠山塾念書,但是由于表現(xiàn)不佳,后來就沒有繼續(xù)在私塾上學,而由姊姊乙女親自教授鍛煉劍術游泳等技能。后于嘉永1年(1848年)進入日根野弁治的道場學習小栗流劍術,其間對于劍術的修行熱衷非常,經(jīng)過五年的修業(yè),于嘉永6年(1853年)取得「小栗流和兵法事目錄」(即初級結業(yè)證明)。
江戶修行
在龍馬獲得小栗流目錄的同一年,亦向藩內提出自費前往江戶進行為期一年之劍術修行的申請并獲準,而與溝淵廣之丞(一說野村榮造)一并動身前往江戶,大約于四月時抵達江戶,住進位于鍛冶橋的土佐藩邸上屋敷(一說位于筑地的中屋敷),并成為北辰一刀流千葉定吉道場的門生。千葉定吉為江戶北辰一刀流的開山始祖千葉周作之弟,其道場一般稱「小千葉」、「桶町千葉」,而與周作的「大千葉」、「玄武館」有別,道場中除了定吉之外,尚有長男重太郎及三名女兒(其中一人為即為據(jù)說與龍馬曾有過婚約的千葉佐那子)。
正當龍馬于小千葉道場剛開始他于江戶的劍術修行時,美國海軍的培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提督所率領的美國艦隊于嘉永六年六月三日來到了浦賀外港,史上一般稱為「黑船來航」(「黑船」為當時日本人對于歐美列強由鋼鐵所建造的船艦之泛稱<—(但根據(jù)詹姆士·克拉維爾所著《幕府將軍》一書中所描述,「黑船」是指從亞洲搜集販賣珍寶等貴重物資前往歐洲的大型走私海船)),自費留學江戶的龍馬也無可避免地被臨時征召至位于品川的土佐藩邸擔任守備任務,而于當時龍馬寫給家中的書信中,亦提及目睹黑船的經(jīng)驗以及對于外國人的想法。
黑船來航
同年十二月,在進行劍術修行之余,龍馬亦加入了由佐久間象山所主持的私塾。象山為當時的軍事學家及思想家,他在所主持的私塾中教授如炮術、漢學、蘭學等學問。然而,象山卻于翌年四月因為受到吉田松陰密謀潛入美國軍艦事件的牽連而身陷牢獄,故龍馬直接受到象山教誨的時期應屬短暫。于安政元年(1854年)六月二十三日,龍馬暫時結束了為期十五個月的江戶修行(原先申請核準的十二個月再加上黑船來航期間受到臨時征召的三個月),回到了故鄉(xiāng)土佐。在故鄉(xiāng)的日子里,龍馬取得了小栗流的中傳目錄(即中級結業(yè)證明),而成為日根野道場的師范代。此外,龍馬亦于這段時間當中前往畫師河田小龍的家中向其討教國際情勢,而開始了解到新時代的戰(zhàn)爭不能再僅依靠武士刀的銳利,而需要強大的海軍。在這段期間內,龍馬也曾向德弘考藏學習炮術及荷蘭語。
安政二年(1855年)十二月四日,龍馬的父親坂本八平過世,為此龍馬感到悲痛異常,而坂本家當主則由大哥權平于安政三年(1856年)二月繼承。同年七月,龍馬向藩里提出再度前往江戶進行劍術修行的申請,而于八月取得藩里允許其進行為期一年之修行的同意,再次出發(fā)前往江戶,并于九月底抵達,與武市半平太、大石彌太郎等人一同住在位于筑地的土佐藩邸中屋敷。于安政四年當中,得到了土佐藩的允許,再次將在江戶修行的時間延長一年,并于是年擔任定吉道場的塾頭。安政五年(1858年)一月,從師傅千葉定吉那兒取得了「北辰一刀流長刀兵法目錄」(即剃刀術的初級結業(yè)證明),而于是年九月回到了土佐。據(jù)說龍馬在返回土佐之前,曾于東海道沿途進行武者修行。
土佐勤王黨
武市半平太
回到土佐之后,龍馬除了持續(xù)在日根野道場及德弘考藏處進行劍術及炮術的修行之外,亦自行修習漢學。萬延元年(1860年)三月三日,于江戶發(fā)生了櫻田門外之變,時任幕府大老(即于非常時期所設之幕政最高行政首長)的井伊直弼于進入江戶城時,在江戶城的櫻田門外被自水戶藩脫藩的浪士刺殺。此事傳到土佐藩后,在下士之間自然也受到了廣泛的討論,由于此時尊王思想已逐漸成為土佐藩下士之間的主流價值,故水戶脫藩浪士斬殺跋扈擅權幕府高官的舉動,也多被視為是如同赤穗義士為君主報仇一般的義舉,而此時的龍馬,其想法亦應不脫此范疇。
于同年七月,龍馬為其好友武市半平太啟程進行武者修行而送行,武市協(xié)同其門下的岡田以藏(即后來以「人斬以藏」聞名的幕末四人斬之一)、久松喜代馬、島村外內等人,以武者修行為名,實則為了遍歷日本西部各藩,以求對當前時勢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一行人先進入贊岐的丸龜藩,再經(jīng)過備前、美作、備中、備后、安藝、長州等地,最后進入九州,途中更與龍馬的外甥高松太郎會合,高松亦于其間協(xié)助武市等人的調查工作。
文久元年(1861年)三月四日,土佐藩發(fā)生了永福寺事件,造成上士及下士之間十分激烈的對立,事件起因于身為上士的山田廣衛(wèi)于酒宴結束歸邸途中,與下士身份的中平忠次郎發(fā)生沖突,結果是山田將中平斬殺于地,從目擊者處得知此一消息的忠次郎兄長池田寅之進在氣憤之下提刀前往現(xiàn)場,將仍逗留于該處的山田、以及與山田同行的益永繁齋一并殺死。事件發(fā)生的第二天,有許多上士聚集在山田家中,同樣地,下士們則是聚集于池田寅之進的家中,雙方氣氛劍拔弩張,對決一觸即發(fā),在這些下士之中,龍馬也是其中一員。眼看著事件即將發(fā)展成上士與下士之間的全面戰(zhàn)爭,為了不讓大家受到波及,在旁人的建議之下,最后事件是以池田寅之進切腹自殺收場。事后藩內對于同是事件主角的山田家從輕發(fā)落,但是卻對下士身份的中平家及池田家施以沒收俸祿的嚴厲處分,這樣的差別待遇讓下士們感到群情激憤,而這種不滿的情緒也成為后來土佐勤王黨勢力坐大的主因之一。
武市半平太自其時勢探察之旅回國后,又于文久元年四月中前往江戶,其間與水戶藩、長州藩、薩摩藩等藩的藩士們多所交流,了解到土佐藩在勤王運動中的腳步已經(jīng)處于較其他諸藩為落后,而與薩長志士達成了各自回到個別藩內嘗試集結同志、整合藩論的共識,以期藉由各藩的力量強化朝廷的權威,協(xié)助朝廷與幕府對抗。為此,武市決定發(fā)起成立「土佐勤王黨」。
土佐勤王黨成立于文久元年八月,以武市半平太為首,龍馬亦為最初加入的成員之一,土佐勤王黨,為一勢力龐大的組織,僅就其流傳于后世的名冊上所記載者,即高達有一百九十二名成員,可見實際上所加入的人數(shù)必定更多。武市成立土佐勤王黨的目的,即在于希望運用其在藩內的勢力,影響藩的政策(主要是上任藩主-山內容堂的意向)傾向于尊王攘夷的方向。
自從土佐勤王黨成立以來,武市即不只一次向藩內就薩長兩藩之情勢提出說明,并主張土佐藩亦應跟進,成為尊王運動的助力之一,但是由于當時藩政系由參政吉田東洋為首的上士集團所主導,而以「公武合體」(亦即主張朝廷與幕府之間應設法和解共生,和宮下嫁十四代將軍家茂即為此一政策的實現(xiàn)之一)為藩論的主要方針,故土佐勤王黨及武市的尊王攘夷主張一直未能得到藩內的青睞,這樣的情勢一直持續(xù)到文久二年(1862年)四月吉田東洋被暗殺(被認為是土佐勤王黨所為)之后,武市始成功地將土佐藩的藩論轉向為尊王攘夷。
脫藩
「維新門」 中央:坂本龍馬左邊:澤村惣之丞右邊:那須俊平
武市在積極設法轉變藩論的同時,也不斷地注意其他各藩的動向,曾經(jīng)數(shù)度派遣土佐勤王黨的同志前往四國、中國(即本州西部)、九州等地調查時勢,龍馬亦為其中一人。文久元年十月,龍馬從師傅日根野弁治那兒取得了小栗流的皆傳目錄「小栗流和兵法三箇條」(即小栗流的最高級結業(yè)證明)之后,即以「劍術詮議」(有認為乃劍術修行之意)的名義,前往丸龜藩、宇和島藩、長州藩等地,就尊王運動的推動與各藩志士交換心得,并于文久二年一月當中在長州的萩與推動長州藩尊王運動主要推手之一的久坂玄瑞見面,久坂并委托龍馬帶一封信給武市。
龍馬于文久二年二月完成其任務回到了土佐,此時薩摩藩藩主的父親久光舉兵上洛(即率兵前往京都以行動證明為朝廷立威)的消息傳到了土佐,有感于土佐藩的裹足不前,感到挫折的勤王黨同志當中有部份的人逐漸興起脫藩前往京都參與薩摩藩舉兵上洛勤王的義舉。所謂脫藩,即脫離藩籍而單方面不再受原有主從關系的拘束,其背后代表的常常不僅僅是脫藩者個人成為無所附驪的浪人以及藩內的罪犯,更有可能導致仍留在藩內的家族親友因連坐而受到處罰。由于武市仍然抱著改變藩論以勤王的希望,故對于這種脫藩上洛的策略自始即抱持反對的態(tài)度,即使如此,仍無法阻止部份同志的陸續(xù)脫藩,從吉村虎太郎開始,在這個時期先后脫藩的還包括宮地宜藏、澤村惣之丞、那須信吾等人,而龍馬也于此時下定了決心脫藩。
龍馬的脫藩之日是在文久二年的三月二十四日,當時得到了先前已行脫藩的澤村惣之丞之接應。在龍馬決定脫藩之后,長兄權平亦察覺到了他的異狀而采取了高度的警戒,要求家人親友特別注意龍馬的舉動,連龍馬的佩刀都被權平取去,此時是向來與龍馬最親的三姊乙女瞞著權平自倉庫中偷偷地將家中的藏刀「肥前忠廣」拿來給龍馬,讓他在脫藩的路上不至落到連隨身佩刀都沒有的窘境。
脫藩之后,二人首先來到了長州領內的下關富商白石正一郎之處,在得知吉村等人已然出發(fā)前往京都的情形后,龍馬卻不打算跟進,反而決定與澤村先行分道揚鑣,前往薩摩藩觀察情勢,但是卻因當時薩摩藩內氣氛緊張而入藩遭拒,不得已只好再返回本州,最后于文久二年六月十一日到達大坂,在這里與人在京都的澤村以及位于住吉的望月清平取得連系,得知了有關這一陣子的時勢情報,特別是吉村虎太郎于四月二十三日之寺田屋事件中被捕而被遣送回國、以及吉田東洋被暗殺(東洋死于四月八日)及自己已被視為是暗殺東洋的嫌疑犯等情形。為此,龍馬決定前往京都暫時藏匿,此時恰好因武市成功地轉變藩論的方向而促使土佐藩主上洛,龍馬亦得以借此機會就近與一同上京的土佐勤王黨同志取得連系。八月,龍馬前往江戶。
勝海舟及神戶海軍
勝海舟
龍馬于文久二年八月二十二日抵達江戶并住進千葉道場。十月,在取得與千葉道場關系良好的福井藩前藩主、當時擔任幕府政事總裁職的松平春岳之介紹函的情形下,龍馬偕同千葉重太郎前往拜訪幕府軍艦奉行勝海舟。勝海舟雖為一介幕臣,但是其思想?yún)s非常開明,且具有十分寬廣的視野及國際觀,曾經(jīng)跟隨幕府的使節(jié)團前往美國,他主張幕府成立海軍的目標不應放在與日本國內各雄藩相抗衡,而應以成為保衛(wèi)日本國全體安全之國防力為指導原則,更進一步主張日韓清三國應成立三國同盟共同抵御歐美列強的侵略(海舟稱之為「一大共有之海局」),是當時幕藩政體之下少數(shù)能夠以「日本國」為出發(fā)點思考的人,而其身為幕臣的身份更使人對其能夠有此格局感到難能可貴。在于海舟一席話之后,龍馬對其視野之廣及思慮之深感到佩服萬分,當下即表示希望成為海舟的門生,協(xié)助其設立神戶海軍塾。龍馬對海舟的欽佩溢于言表,在寫給家鄉(xiāng)的乙女的書信中也曾提及他認為勝海舟是當今日本第一的人物。
同樣在這段期間透過松平春岳所認識、在春岳手下任職的橫井小楠,亦對龍馬的思想方向有著非常深的影響,日后龍馬向后藤象二郎所提出的「船中八策」,就是在小楠的薰陶影響下的產物。
自文久三年開始,為了實現(xiàn)其「一大共有之海局」的理想,海舟的私塾開始積極的招生活動,其并不問塾生的出身及地位高下與否,只希望能夠盡量召募眾多學員,以教授有關航海及海軍的技術知識,在龍馬的說服之下,有不少土佐的同志陸陸續(xù)續(xù)加入海舟的私塾就讀。在這段時間中,在海舟的說情之下,土佐藩前藩主山內容堂于文久三年一月十五日赦免了龍馬的脫藩之罪,并且追認了諸土佐藩士進入海舟私塾就讀的事實。
神戶海軍操練所紀念碑
為了說服幕府要員及各藩藩主設立海軍確實有其必要性,海舟所采取的策略是讓他們實地體驗乘坐軍艦的感受,于文久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在十四代將軍家茂搭乘過軍艦「順動丸」之后,終于取得了開設「神戶海軍操練所」的許可,并允諾由幕府每年撥給三千兩的經(jīng)費,但是這種程度的資金仍不足以支撐海軍操練所的營運,故龍馬更于五月間前往福井藩向松平春岳侯商借了五千兩。在這段期間內,為了評估將來海軍成立后,利用海軍的資源開拓北方之地的可能性,龍馬與同為土佐出身的塾生北添佶摩等人展開了熱烈的辯論,北添等人更于是年五月前往箱館(今北海道)等北地視察,龍馬后來更希望能夠將尊攘派志士的熱忱移轉到北海道開拓上,而不要浪費精力在諸如「天誅」等的恐怖活動上,但是卻一直沒辦法得到共鳴。
正當龍馬在為了神戶海軍操練所的成立而四處奔走時,于文久三年八月十八日,在京都發(fā)生了日后稱為「八·一八政變」的事件,在會津藩及薩摩藩的聯(lián)手之下,將主張倒幕最力的長州藩在京都的勢力一網(wǎng)打盡,京都的政治風向丕變,佐幕勢力重新掌握實權。伴隨著此一勢力消長,在土佐藩內,長久以來對于涉嫌下令暗殺吉田東洋、僅僅是下士身份卻主導藩論的武市半平太感到非常不滿的容堂,亦策劃重新掌握土佐藩政,下命肅清土佐勤王黨,而由與吉田東洋有親戚關系的后藤象二郎實際執(zhí)行,自武市以下許多同志均于是年先后遭到逮捕,最后被下令處死或切腹。在得知這個消息后的龍馬,雖然著急卻也無能為力,只能繼續(xù)為了海舟塾及海軍操練所而努力。
楢崎龍(阿龍)
文久三年十月,龍馬擔任神戶海軍塾的塾頭,翌年元治元年(1864年)二月得知去年底向藩內提出之延期歸國申請被拒,因為心系海軍操練所的設立工作,不愿意再被藩內的命令所拘束,故龍馬當下決定不理會藩命,拒絕歸國,實質上形同再次脫藩。二月九日,海舟受命前往長崎調停于前一年五月間所發(fā)生的外國艦隊炮擊下關事件,龍馬亦一同前往,此乃長州藩為了響應孝明天皇的攘夷政策,決定于下關對航經(jīng)的外國船只進行炮擊,最后遭致各國艦隊還擊的事件。同年五月,龍馬與他后來的終身伴侶楢崎龍(阿龍)初次邂逅,后來并將她安置在寺田屋工作(船宿寺田屋的老板娘登勢與龍馬交情很好,龍馬來到京都的時候時常會在寺田屋住宿)。
元治元年六月五日,發(fā)生了轟動當時的「池田屋事件」,結果導致尊攘派志士在京都勢力的嚴重受挫,也讓新選組就此一戰(zhàn)成名。事件起因是新選組得到情報,尊攘派志士計劃于六月二十二日,在御所(即天皇的居所)上風處放火,打算趁亂攻擊京都守護職、所司代,并且更進一步進宮將孝明天皇挾持前往長州。新選組亦得知志士們將于六月五日舉行會議,為此,新選組將能夠動員的人手分成兩組,分別由局長近藤勇及副長土方歲三帶隊,近藤沿著木屋町通、土方沿著鴨川東岸逐戶搜尋,近藤后來得到志士們在池田屋聚會的情報,便率領沖田總司、永倉新八、藤堂平助,連同自己總共僅僅四人殺入池田屋。此事件后造成志士方面十四人死亡,事后遭到牽連者多達二十四人,死者當中包含肥后的宮部鼎藏、長州的吉田稔磨、土佐的北添佶磨及望月龜彌太等。
在池田屋事件之后、幕府方面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死去的望月龜彌太是海舟塾的塾生,再經(jīng)過進一步調查之后,更發(fā)現(xiàn)在海舟及龍馬身邊有許多尊攘派的志士,為此海舟被幕府招回江戶,并且其軍艦奉行的職務更于元治元年11月10日遭到免除。至此,海軍操練所自然也無法避免被廢止的命運,因為擔心龍馬等塾生無法繼續(xù)得到其庇蔭,海舟于離開前往江戶之前,將龍馬等人托付給薩摩藩的城代家老小松帶刀,希望薩摩藩能夠提供保護。
龜山社中
龜山社中的古跡(長崎市)
在長崎的坂本龍馬雕像
薩摩藩的城代家老小松帶刀在接受勝海舟的囑托,同意保護龍馬等墊生之后,即看重龍馬的航海術專長及商業(yè)能力,決定出資讓龍馬等人于慶應元年(1865年)6月組成「龜山社中」,實即從事商業(yè)活動、類似近代公司形式的組織,以當時商賈聚集的長崎為根據(jù)地,并以薩摩藩的名義購入武器彈藥。為了方便進行商賈,龍馬分別在長崎的小曾根英四郎家、下關的伊藤助太夫家、及京都的酢屋設置了辦事處。
龜山社中的成立,除了著眼于進行商業(yè)活動以賺取利潤之外,也有協(xié)助當時勢如水火的薩長兩藩和解的目的在內,最終更對后來薩長同盟的成立(詳后述)做出了貢獻。由于長州藩倒幕急先鋒的立場,幕府對于國外勢力向長州進行武器彈藥類貨物的交易采取全面禁止的態(tài)度,導致長州難以獲得現(xiàn)代化的兵裝;另一方面,薩摩藩則向來為籌措糧食用米感到十分苦惱。此時,龍馬即提出了以薩摩藩之名義購入武器,再秘密轉賣給長州藩,而作為回報,長州則回饋以薩摩所缺少的食糧用米,這樣一個雙贏策略。至于實際執(zhí)行交易接洽及貨物運送,則由龜山社中的成員及船只負責。此一策略,由于解決了兩藩各自的燃眉之急,自然很快地得到了雙方的首肯,也成為了薩長和解最初的契機。于薩藩名義替長州所購置的武器當中,更包含了于慶應2年(1866年)交付給長州的英國制木造蒸氣船「乙丑丸」,此一船艦在后來由幕府所發(fā)動的第二次征長之役當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薩長同盟
寺田屋事件的時候 龍馬使用了S&W No.2
在八·一八政變及池田屋事件之后,長州藩以掃除會津薩摩勢力、重返京都政治舞臺為目標(即「清君側」),由老臣來島又兵衛(wèi)、神官真木和泉守等人率領數(shù)千軍勢,于元治元年7月19日自蛤御門的方向,向皇宮進軍,但是最后僅在一天的時間內就被佐幕勢力擊敗,此即史稱「禁門之變」。由于長州對皇居兵刃相向的行動被視為對天皇的大不敬,故隨即被宣告為「朝敵」(即朝廷的敵人)。而不久之后于8月5日,又因其攘夷急先鋒的立場,而遭到英美法荷四國聯(lián)合艦隊炮擊下關的打擊。
接連而來的挫敗似乎永遠不會停止,由于在禁門之變當中長州對皇居開炮的行為,朝廷于元治元年7月23日決定對長州進行征伐,此即第一次征長之役。幕府對中國地方、四國地方、九州地方的二十一個藩下達對長州出兵的命令,而長州為了避免受到致命的打擊,決定由福原越后、益田右衛(wèi)田介、國司信濃等三家老負起禁門之變的責任,以切腹謝罪的方式,向幕府表達恭順的誠意。雖然其間有長州藩少壯派如奇兵隊的高杉晉作嘗試挑起戰(zhàn)端,但是由于任幕府軍實際指揮工作的薩摩藩西鄉(xiāng)隆盛主張對長州采寬容的態(tài)度,故第一次征長之役就在沒有發(fā)生實際戰(zhàn)斗的情形下落幕了。
中岡慎太郎
在這樣一連串的打擊下,導致長州藩對于當初將其勢力逐出京都政治中心的薩摩及會津兩藩反感非常之深,在部份藩士心中甚至到了誓不兩立的程度,例如會在鞋子底下寫著「薩賊會奸」四字以供踐踏泄憤。在這樣的氛圍之下,仍有人寄望能夠促成如薩摩、長州等雄藩的結盟,以實行武力討幕,此一構想最早由筑前勤王黨所提出,后來則由土佐脫藩志士中岡慎太郎及其同志土方久元所繼承該路線。于慶應元年(1865年)五月間,首先由土方協(xié)同龍馬說服了長州的桂小五郎愿意于下關與藩摩的西鄉(xiāng)隆盛進行會談,同時中岡則前往薩摩說服西鄉(xiāng)與會,然而到了同年10月21日,龍馬與桂一同在下關等待西鄉(xiāng)的出現(xiàn),卻只見到中岡獨自一人乘著漁船茫茫然前來,一問之下,才知西鄉(xiāng)本已決定前來,但是在中途卻表示為了阻止朝議傾向幕府所主張的第二次長州征伐,他必須立即前往京都,雖然與桂見面也很重要,但是也只好失約了。龍馬對此一發(fā)展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桂則是感到十分憤怒,但是在中岡不斷致歉之下,也只能表達今后仍希望委托他們斡旋于兩藩之間。此后,長州藩為了自身的面子問題,一直無法拉下臉來推動和談的進展,但是中岡仍不放棄地積極協(xié)調。
終于,在龍馬對桂這一方以及中岡對西鄉(xiāng)這一方的強力游說之下,桂于慶應2年(1866年)1月8日前往薩摩藩城代家老小松帶刀位于京都的宅邸,與西鄉(xiāng)會面。然而,一連數(shù)日雙方完全沒有針對同盟一事進行任何討論,只是終日宴飲,當龍馬于20日來到京都后驚訝于同盟仍未形成,并就此詢問桂何故不主動提起同盟事宜時,才知桂礙于長州的面子問題不愿主動提出。于是,龍馬就在當夜找上西鄉(xiāng)懇談,如此薩長雙方始于22日由薩摩的西鄉(xiāng)及小松、以及長州的桂為代表,并以龍馬為中間人列席,終于成立了薩長同盟,此一盟約的性質屬于兩藩之間的軍事同盟。但是雖然同盟已經(jīng)成立,桂小五郎卻仍然對于薩摩抱持著不信任,甚至在歸國的途中要求龍馬在盟約上覆署簽字以為保證。
京都伏見的寺田屋,坂本龍馬在京都時經(jīng)常住宿的地方
就在同盟成立之后的慶應2年(1866年)1月23日,龍馬回到投宿的伏見寺田屋與同行的長州護衛(wèi)三吉慎藏飲酒慶祝,不料此時伏見奉行所的捕快卻埋伏在外準備逮捕龍馬。于凌晨兩點左右,龍馬的戀人猶崎龍正當在一樓的浴室洗澡的時候,發(fā)現(xiàn)窗外的異常動靜,連衣服都來不及穿好就急忙趕到二樓通知二人,隨即人數(shù)眾多的捕快進入到了屋內,龍馬手持高杉晉作相贈的手槍、三吉則以長槍(矛)冷靜應戰(zhàn)。雖然寺田屋的天花板很低,導致捕快們的武士刀不易施展,久戰(zhàn)之下龍馬的左手手指仍被刀砍中,右手也負傷,兩人判斷無法繼續(xù)抵抗,即決定逃走。兩人在黑暗中沿著河岸旁一路逃亡,負傷的龍馬躲在木材場的架子上,三吉則偽裝成旅人逃入伏見薩摩藩邸求救,如此龍馬才于次晨在薩摩藩的幫助下獲救。
為了治療被砍傷的左手,在西鄉(xiāng)的建議下龍馬決定前往霧島的鹽浸溫泉休養(yǎng),慶應2年(1866年)2月29日,龍馬帶著猶崎龍從京都出發(fā),乘坐薩摩潘的三邦丸前往薩摩。于3月10日到達薩摩,停留該處83日期間中,二人遍歷濱之市、鹽浸溫泉、霧島山、日當山、鹿兒島等地,在溫泉圣地盡情休養(yǎng)的同時,也進行左手傷勢的治療,這一趟旅程,可謂是龍馬及猶崎龍的蜜月旅行,兩人享受了難得的清閑。這次旅行也被認為是日本最早的一次新婚旅行。
海援隊
海援隊旗(二曳)
后藤象二郎
相較于龜山社中是在薩摩的資助下進行航運活動,海援隊則是在福岡孝弟及后藤象二郎等土佐藩重臣的推舉下所成立,性質上可謂土佐藩的外圍組織。龍馬于慶應3年(1867年)4月上旬就任土佐海援隊的隊長,同時期中岡慎太郎也組成了陸援隊。依照海援隊約規(guī)的內容視之,海援隊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吸收自土佐藩或他藩的脫藩者當中,對于海外事務有志向的人,進行運輸、開拓、營利、投機等商業(yè)活動,以援助土佐藩的藩務。龍馬的夢想是將土佐海援隊擴展成足跡遍及全世界的組織。
在海援隊成立之初,發(fā)生了「伊呂波丸事件」,伊呂波丸是海援隊向大洲藩籍船主所商借的蒸氣船,于慶應3年4月23日晚上在瀨戶內海與紀州藩的明光丸發(fā)生沖撞,由于明光丸體積較伊呂波丸龐大許多,導致伊呂波丸最后終致沉沒。后來龍馬本著「萬國公法」(即日本對國際公法的舊稱)向紀州藩請求賠償,最后紀州藩終于同意支付七萬兩以為賠償。
龍馬對于海援隊的情感及期望,也許可以在以下的傳聞中得到最充份的表達。正當大政奉還之際,西鄉(xiāng)委托龍馬制作新政府主要官員的名冊,而當龍馬將做好的名冊交給西鄉(xiāng)時,西鄉(xiāng)卻發(fā)現(xiàn)龍馬沒有將他自己的名字列入。西鄉(xiāng)問他如果不在新政府中任職的話,將來打算要做什么,龍馬則回答到「想要組織世界的海援隊」。以上對話,據(jù)說是由當時在場的陸奧陽之助(即日后的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所證實。
船中八策及大政奉還
坂本龍馬 慶應3年左右攝影
大政奉還圖
慶應2年(1866年)6月,幕府展開了第二次征長之役,總共投入了超過十萬人的兵力,然而由于長州藩的軍隊配備有新式的西式火器,相較之下幕府軍的兵裝老舊,故雖然在投入兵力上數(shù)量懸殊,幕府軍最終還是不敵長州軍,長州連戰(zhàn)連勝。由于戰(zhàn)況一直不順,此番擔任幕府軍總指揮的14代將軍德川家茂,終于在不堪連日勞心勞力的情形下,于慶應2年7月10日在大坂城內臥病在床,并于同月19日,結束了21歲的短暫人生,而由家茂所主導的第二次征長之役也就此劃下了休止符。
在家茂死后,身為將軍后見職的一橋慶喜成為就任德川家第15代將軍的眾望之所歸,但是慶喜卻不愿意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貿然接下將軍一職,而只愿意繼承德川宗家的地位。他的計劃是要等到諸國大名都低頭求他繼任將軍的時候,他才以高姿態(tài)就任,就這樣延宕了近五個月的時間,慶喜才于慶應2年12月5日在天皇的敕命之下,接下了將軍一職。而在就任后,他即刻展開一連串財政、兵制、人材選用各方面的幕政改革,成為人們口中的名將軍,甚至有人將他比喻為家康再世。
就在龍馬就任海援隊隊長之后不久,于慶應3年6月9日,龍馬與土佐藩參政后藤象二郎一同乘坐藩船夕顏從長崎出發(fā)前往兵庫,于船上龍馬向后藤娓娓道出日后成為新日本政治綱領的「船中八策」,其中包含(括號中為日后的實現(xiàn)):
將政權歸還給朝廷,政令由朝廷統(tǒng)一發(fā)出(大政奉還); 設立上下議政局,配置議員以參詳重大政事,政事應由公議決定(第一次帝國議會);
延攬有能力的公卿諸侯各地人才以為顧問并賜予官爵,并將向來有名無實的官位剔除(內閣制度);
與外國之交往應廣泛采納公議,并致力成立適當合宜的條約(廢除治外法權); 參考折衷自古以來的律令制度,撰寫新的法典(大日本帝國憲法);
設法擴張海軍(陸海軍省的設置); 設置御親兵以守衛(wèi)帝都的安全(近衛(wèi)師團的設立);以及應就金銀物價與外國訂立平準之法則(回復關稅自主權)。
以上八項原則「大政奉還」「議會開設」「官制改革」「條約改正」「憲法制定」「海軍」「御親兵」「通貨政策」,就是日后聞名于世的「船中八策」。其起草是由海援隊書記長岡謙吉,原案則是橫井小楠的國是七條,實質上即是日后維新政府綱領的藍本。
在聽完龍馬一席話之后,后藤如獲至寶地打算立刻前往京都,以建白書形式向藩主山內容堂上書,但是此時容堂卻已經(jīng)返回土佐,然而后藤卻打鐵趁熱地向薩摩的西鄉(xiāng)和小松說明此一船中八策,西鄉(xiāng)對其中的想法也感到十分贊同。于是,薩摩及土佐之間即于慶應3年(1867年)6月22日,由薩摩側的西鄉(xiāng)隆盛、小松帶刀、大久保利通以及土佐側的中岡慎太郎、后藤象二郎、福岡孝弟、寺村左膳、真邊榮三郎為代表,基于船中八策以成立新政權為目標,成立了以武力討幕的薩土盟約。
后藤一方面與薩摩成立武力討幕的密約,另一方面卻又于回到土佐之后上書容堂,壓抑中岡慎太郎、板垣退助等武力討幕派的聲勢,將藩論導向以公武合體為主的和平革命路線(此亦為龍馬支持的「倒幕」路線,即讓幕府勢力于政治舞臺中消失,但是并未考慮到讓德川家不再存續(xù))。不久后,在藝州藩的加入下,又成立了以提倡「王政復古」為目標的薩土藝三藩盟約。
終于,在山內容堂的授意下,后藤于慶應3年10月3日前往二條城向閣老板倉靜勝提出王政復古的建白書,提議幕府順應時勢,將政權歸回給朝廷。而在15代將軍德川慶喜的英明決斷之下,于一周之后的10月11日決定大政奉還,還政于朝廷。
暗殺
在京都坂本龍馬(左邊)和中岡慎太郎的雕像
身為大政奉還的推手之一的龍馬,卻在他所夢想已久的新世界即將要實現(xiàn)之際,于慶應3年(1867年)11月15日遭人暗殺。龍馬從越前回到京都之后,住在河原町的近江屋,遭暗殺當天正在近江屋的二樓與中岡慎太郎密商,刺客經(jīng)考證是京都見回組的人馬,他們偽裝成十津川鄉(xiāng)士來拜訪龍馬,趁著龍馬及中岡坐著不及反應的當下砍殺二人。龍馬在當夜死亡,得年33歲,中岡則于兩天后才斷氣,得年30歲。
關于龍馬的死因,除了見回組一說之外,一般還有以下幾種說法:
新選組暗殺論:證據(jù)顯示犯人會說四國方言且現(xiàn)場遺留有十番組組長原田左之助(四國人)的刀鞘。
見回組犯案論:在見回組組員家中發(fā)現(xiàn)斬殺龍馬的刀及文件,一般認為佐佐木只三郎及六名刺客所為。
薩摩藩陰謀論:起因西鄉(xiāng)隆盛不滿龍馬對武力倒幕態(tài)度趨于保守且策劃大政奉還。
龍馬最后的武士刀「吉行」
走在時代前面
坂本龍馬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不為過去所拘泥,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面。一個小例子是坂本龍馬曾經(jīng)對土佐勤王黨成員檜垣直治說:「今后在室內亂打亂斗的情況會多起來。我喜歡小太刀,小太刀靈活,比太刀實用(當時流行太刀)!怪笾敝螏Я诵√对僖婟堮R,他卻掏出來一柄手槍:「這個比小太刀更具威力!观啾君堮R拜勝海舟為師后,直治帶了槍再見龍馬,這次龍馬掏出的是一部《萬國公法》 (一本國際法方面的書):「手槍只能殺傷敵人,此書可以振興日本!」
西鄉(xiāng)隆盛曾對坂本龍馬說:「你前天所說的和今天所說的不一樣,這樣你怎么能取信于我呢。你作為天下名士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坂本說:「不是這樣的。子曰:『君子從時』。時間在推移,社會形勢在天天變化。因此,順應時代潮流才是君子之道!西鄉(xiāng),你一旦決定一件事之后,就想貫徹始終。但這么做,將來你會落后于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