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陳謙善陳謙善(1844~1901) 字極三,乳名最良,別號樂峰,福建廈門人。自幼家貧失學,后赴菲律賓馬尼拉謀生。初在呂宋島山區(qū)收購土產(chǎn),后在馬尼拉開商店。歷數(shù)年,日見發(fā)達。工余,習西班牙文,廣交朋友,樂善好施,排解糾紛,為人所稱頌。 1875年,西班牙殖民總督任命他為“甲必丹”,掌管華僑事務。他先后3次出任甲必丹。他曾以“中國無槍斃之刑”的理由,爭得廢除華人死刑;又力爭將閩女不得為娼定為禁例。1891年,他集資3萬比索,擴建崇仁醫(yī)院。此外,他還興辦中華善舉公所、中華義冢,免費為貧苦僑胞服務。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出任中國駐菲律賓總領事。翌年,倡辦“小呂宋華僑中西學校”,為菲律賓華僑教育的開端。他延聘國內(nèi)教師,專授《四書》、《五經(jīng)》,發(fā)展華人教育。又倡辦第一家華文報紙《岷埠華報》。 他對祖國和家鄉(xiāng)也很關心。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他獨自助餉1000元。1899年,捐款2000元,賑河北、山東兩省水災災民。 1901年7月21日,病逝于馬尼拉。旅菲華僑為他在崇仁醫(yī)院豎立了全身銅像,作為永久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