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讓·盧克·戈達爾 (Jean Luc Godard ),男,1930 年12月3日生于巴黎。
他在法國和瑞士邊界的雷曼湖畔度過了少年時期,進入青年時期后迅速陶醉于電影世界,與特呂弗和羅梅爾等人終日在巴黎的“亨利·朗格洛瓦——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里接受各種電影的洗禮。隨后不久便在《電影手冊》等雜志上發(fā)表影片評論文章,并模仿希區(qū)柯克等老前輩,一邊進行寫作,一邊制作自己的短片,為拍攝正式的長篇作品積累經(jīng)驗。
1960年,戈達爾發(fā)表了第一部長篇電影作品《A BOUT DE SOUFFLE/精疲力盡》,在世界電影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其完全無視傳統(tǒng)電影理論的拍攝手法帶來了褒貶不一的評價。和安娜·卡利娜結婚以后,以她為主演的《新浪潮》電影代表作一部接一部地問世。戈達爾成為全球最受注目的導演之一。
著名語錄:電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實。
星路歷程
1950年,戈達爾 進入法國《電影手冊》編輯部,開始從事專職影評。隨后的十年間里,他整天泡在電影資料館,研究和觀看了大量各種類型的影片,打下了深厚的電影素養(yǎng)的底子。
1954年到1958年,他嘗試導演了五部短片。在特呂弗幫助下拍攝第一部劇情片《筋疲力盡》,贏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達爾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1967年后所有作品均為政治片,離間了大批熱愛他的觀眾。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后,戈達爾與當時法國學生運動領導人讓—比埃·高蘭組織了“維爾托夫小組”,信奉蘇聯(lián)早期“電影眼睛派”創(chuàng)始人吉加·維爾托夫的理論,“為了攝制革命電影,首先應該對電影進行革命”。該小組拍了一系列“政治影片”,如《真理》、《東風》、 《意大利的斗爭》 、《直至勝利》、《一切順利》等。70年代因車禍中斷拍片,移居瑞士。1980年重返法國拍片,主要有《芳名卡門》、《新浪潮》等。
1960年完成第一部故事片《精疲力盡》 ,成為新浪潮的代表作。此后,他又執(zhí)導了《一個女人就是女人 》、《隨心 所欲》、《卡賓 槍手》、《蔑 視》、《瘋狂 的比埃洛》、《男性-女性》和《中國 姑娘》等。這一時 期的影片,從內容和形式都具有反傳統(tǒng)的特點,引起西方影壇的激烈爭論。
1967年戈達爾拍攝了政治題材的影片《LA CHINOISE/中國姑娘》之后,很快就與安娜·卡利娜分手并和這部影片的女主角維阿塞姆斯基結為夫婦。
1968年后,他受極左思潮的影響,組織了戰(zhàn)斗電影小組,拍攝了更加抽象和形式主義的《東風》 、《真理》、《直到勝利》等影片 。
1973年戈達爾離開巴黎,和馬里·米維爾在格勒諾布爾共同創(chuàng)建“聲音影象”,投入錄象時代的新鮮體驗。 1979年戈達爾的《SAUVE QUI PEUT (LA VIE)/各自逃生(生活)》公映之后,曾引發(fā)了“戈達爾電影已走向商業(yè)化”的爭議,而他卻對這一切置之不理,獨自來到瑞士,再次開始了新的冒險。他運用手提攝像機和電影攝影機交替或同時拍攝,力圖展現(xiàn)全新的視聽世界。一部向世人展現(xiàn)了他長達十余年的編排過程和電影這一特殊藝術形式的百年歷程的作品。這就是《 HISTOIRE (S) DU CINEMA 》—— 《電影史》 。
80年代后又開始拍攝故事片,1983 年導演的《芳名卡門》在當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金獅獎。
2010年8月26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布了明年獲得奧斯卡特別榮譽獎的人選名單,戈達爾榮獲第83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電影作品
2010 《電影社會主義》2006 《真假護照》
2004 《我們的音樂》
2002 《十分大師:大提琴篇》
2002 《自由與故鄉(xiāng)》
2001 《愛情研究院》
1997《電影史:致命的美麗》
1996《永遠的莫扎特》
1995 《法國電影的兩個五十年》
1993 《向薩拉熱沃致敬》
1993 《悲哀與我》
1991 《拒絕遺忘》
1990 《新浪潮》
1988 《言辭的力量》
1987 《華麗的詠嘆》
1987 《導演的堅持》
1985 《向瑪麗致敬》
1983 《芳名卡門》
1978 《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