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背景
勞拉出生于美國中部的威斯康星州。當時,美國的南北戰(zhàn)爭剛剛結束,各地正掀起到西部拓荒的熱潮。勞拉從兩歲開始,就跟著她的爸、媽四處遷移。她在十三歲以前,就已到過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堪薩斯州的大草原、明尼蘇達州華納森林的梅溪邊、愛荷華州的柏歐克以及達科他區(qū)。他們住過小木屋,也住過臺地下的土洞。
家庭情況
勞拉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瑪莉,下有妹妹琳琳、葛麗絲和弟弟菲德烈克,斃蚴臍q時因感染猩紅熱而失明,菲德烈克在九個月大時就夭折了。姐姐、弟弟的不幸與開拓家園的艱辛,使勞拉從一個天真的小女孩長成堅強勇敢的少女。十六歲時,為了幫助瑪莉去讀昂貴的盲人學校,她便獨自離家去教書。
婚姻狀況
同時她認識了一個踏實的農莊男孩——阿曼樂·懷德。十八歲時,勞拉和大她十歲的阿曼樂結婚,后來生下了女兒玫瑰。 勞拉和阿曼樂非常相愛,但是剛結婚的那段日子卻非常辛苦。他們同心協(xié)力,經過多年的奮斗,生活才逐漸改善。后來他們定居在密蘇里州,還在自己的農場蓋了一幢有十個房間的大房子。這時候,勞拉的女兒玫瑰也已經長大、結婚,而且成為一個相當出色的新聞作家。玫瑰鼓勵勞拉把過去的拓荒生活寫出來。她們一起閱讀了很多拓荒文學作品,一起討論寫作技巧。
相關作品
勞拉從六十五歲開始寫小說,十年之間,她寫下了九部“小木屋”系列小說。 這九部小說分別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農莊男孩》《在梅溪邊》《在銀湖岸》《好長的冬天》《草原小鎮(zhèn)》《快樂的金色年代》和《新婚四年》。勞拉的小說出版后就很受歡迎,到她八十七歲時,這套“小木屋”系列小說開始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發(fā)行。一九五七年,勞拉在密蘇里州的落磯山農場去世,享年九十歲。
作品簡介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說就是勞拉前半生的自傳,書中的主角勞拉也就是真實勞拉的化身。勞拉從她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寫起,以《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作為這套作品的序曲。在這本書里,勞拉以小女孩天真無邪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懶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樹上的綠芽,還有小木屋里溫暖的火光、媽做的可口點心、爸的悠揚琴聲,都是勞拉最甜蜜的童年回憶。
分部介紹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這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書中描述勞拉一家離開威斯康星大森林,坐著篷車遷徙到堪薩斯大草原的經過,這正是當時美國西部墾荒者的典型寫照。這次搬家,勞拉一家驚險萬分地渡過漲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們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圍、草原大火以及熱病的侵襲,但最后他們還是住進了爸親手所蓋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過了一段靠打獵維生的甜美時光。 第三部《農莊男孩》,主角是勞拉的丈夫阿曼樂·懷德。阿曼樂是來自紐約州的農莊男孩。在書中,勞拉生動地描述了阿曼樂第一天上學的情形,也描述了他獲得第一匹屬于自己、也由自己來馴服的小馬時那種驕傲的心情。另外,勞拉也通過對阿曼樂成長過程的記述,提出了對金錢價值的看法——對阿曼樂而言,五毛錢等于在馬鈴薯田里工作許多小時。 第四部《在梅溪邊》,描述勞拉一家離開大草原,走過密蘇里州、愛荷華州,到明尼蘇達州,居住在梅溪邊的情形。在梅溪邊這段日子,勞拉一家住在土洞里,爸所有的收成被蝗蟲吃個精光,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最后爸只好離家到東部去做工。這時勞拉已經八歲,所以全書的敘事觀點隨勞拉的成長而改變,生活的挑戰(zhàn)與家庭的力量在勞拉眼中更加具體。另外,勞拉和瑪莉開始上學,她們的人際關系也由家庭向外拓展。 第五部《在銀湖岸》,描寫的是勞拉一家從離開梅溪邊到達科他區(qū)銀湖岸的故事。從梅溪邊到達科他區(qū),勞拉坐的不是篷車,而是火車,這是她第一次坐火車。當時勞拉快十三歲了,由于瑪莉失明,勞拉的個性有了明顯的改變。她不再有姐姐可以依靠,不再有任性不懂事的權利,于是勞拉更深刻地體會了成長,也學會面對自己雖不喜歡、卻必須做的事。另外,對他們全家而言,在銀湖岸的生活給他們帶來了新希望——爸可以在這里申請一塊一百六十英畝的土地。 第六部《好長的冬天》。就在勞拉的爸申請到銀湖岸的一塊地,并蓋好小木屋之后,一場可怕的暴風雪來了。當時勞拉一家住在離銀湖岸不遠的小鎮(zhèn),暴風雪將小鎮(zhèn)封住,小鎮(zhèn)的對外交通中斷了七個月之久。在這七個月之中,勞拉一家沒有食物,只能靠一點麥粒糊口;他們沒有木柴,只能燒干草取暖。他們每天為活下去而努力奮斗,爸更因為扭干草棒而凍裂了雙手,無法拉小提琴。這一次,解決困難的是小鎮(zhèn)里的兩個男孩,他們冒著被凍死與迷路的危險,騎馬出鎮(zhèn),帶回食物。其中一個男孩就是阿曼樂。 繼《好長的冬天》之后,困境遠離,勞拉一家漸漸步入坦途。隨著拓荒人潮涌來,銀湖附近的小鎮(zhèn)逐漸繁榮,形成“德斯密特”鎮(zhèn)。在小鎮(zhèn)這一段生活,勞拉寫在第七部書《草原小鎮(zhèn)》中。 在《草原小鎮(zhèn)》一書中,勞拉十五歲了,她在學校結交同齡的女孩與男孩,也開始注意打扮,青春期的敏感與反抗情緒使她認識到自制力的重要。同時,爸媽也存夠錢送瑪莉去讀盲人學校,斃虻碾x家更加深了姐妹親情,勞拉為了賺錢幫助瑪莉繼續(xù)留在學校,努力讀書,終于取得教師資格。在故事末尾,勞拉意外獲得一份教師工作,準備離家。 “小木屋”系列最后兩部是《快樂的金色年代》與《新婚四年》!犊鞓返慕鹕甏访鑼懥藙诶谝淮为氉噪x家在外教書的經歷。這時候阿曼樂已在追求勞拉,他每周駕著馬車去學校接勞拉回家,再送勞拉回學校,兩人含蓄的情感逐漸增長。在故事末尾,勞拉與阿曼樂結婚,她真正離開父母,和阿曼樂一起步入人生另一階段。
遺留作品
《新婚四年》是勞拉死后才被發(fā)現(xiàn)的手稿。這份手稿描寫了勞拉和阿曼樂婚后前四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這四年里,勞拉與阿曼樂的生活非常辛苦,他們先后遭受了房子燒毀、旱災、雙雙病倒以及兒子夭折的厄運,唯一的安慰可以說就是女兒玫瑰的健康成長了。然而,勞拉與阿曼樂并沒有被接二連三的挫折擊倒,他們以兩人深厚的情感為后盾,依然滿懷希望與勇氣,共同面對未來,開創(chuàng)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家園。
一生曲折
從拓荒女孩到馳名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家,勞拉一生的故事充滿了曲折!靶∧疚荨毕盗行≌f充分表現(xiàn)了堅毅的拓荒精神。勞拉以她細膩、誠懇的筆法,將一個女孩的成長寫得生動感人,更將父母手足間的親情、她和阿曼樂間含蓄雋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時代人們的勤奮、勇敢,以及對大自然的謙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靶∧疚荨毕盗械目少F之處就在于——它不但記錄了美國拓荒時代的歷史,更記錄了個人的成長。 其實,不只是勞拉經歷了拓荒時代,我們的祖先也是用雙手和血汗開拓出美好的家園,并將它傳給后代的子子孫孫。我們回顧他們的生活,靠雙手耕種、打獵、縫衣、筑屋、鑿井……許許多多生活的考驗,把人磨練得更有智慧,也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激。 “小木屋”系列小說沒有太多曲折的情節(jié),但它是精彩的、令人感到愉悅的、經久不衰的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名著。全書文辭妙趣橫生,涉及到自然、探險、動物、親情、成長等許多青少年關注的興趣點,可以引起青少年的極大閱讀興趣,是對他們的求知和成長大有益處的高價值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