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893年8月(清光緒十九年),林仲易出生于長樂。
1911年,林仲易入福建私立法政學堂學習。
1914年,畢業(yè)。
1947年,赴日本留學,于1920年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
回國后任北京《晨報》編輯。時值新文學革命時期,仲易等人將《晨報》及其副刊辦成宣傳新思想、倡導新文學的園地。
1923年,任該報代理總編輯,直到1928年6月《晨報》?
1928~1936年,仲易歷任《民言日報》社長、《北平晨報》社總經(jīng)理兼總編輯,并先后兼任燕京大學講師、民國學院教授。
1936年冬,回福州任福建學院院長兼附屬中學校長。
1938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飛機轟炸福州,學校內(nèi)遷。同年11月,仲易帶領(lǐng)師生,攜帶教學儀器、圖書等遷至閩清白云渡。
1941年4月,日軍攻占福州,準備進犯閩江上游,閩清受到威脅;福建學院不得不再次遷往浦城縣大同鄉(xiāng)。經(jīng)過千辛萬苦長途跋涉,福建學院終于在8月在大同鄉(xiāng)開學。
1942年6月,日軍攻浙東,浦城告急,其時福州已克復,學校只得再從浦城遷回閩清。仲易在學院三次搬遷中,極力籌措,心力交瘁,,1943年2月任期屆滿。他在任福建學院院長時,曾兼任福建省臨時參議會第一屆參議員、中國文化建設協(xié)會福州支會干事兼新聞事業(yè)委員會主任等職務。
1943年,仲易赴重慶從事律師工作,同時積極參加抗日民主運動。
1945年,仲易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傾向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任重慶《新華日報》法律顧問?谷諔(zhàn)爭勝利后,積極參加反內(nèi)戰(zhàn)、反獨裁的和平民主運動。
1946年2月10日,國民黨反動派制造震驚中外的校場口事件,鎮(zhèn)壓人民民主運動,仲易挺身而出擔任民主人士李公樸等人的代理律師。同年6月,國民黨全面發(fā)動內(nèi)戰(zhàn),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撤離南京,將南京梅園新村和《新華日報》報館的房產(chǎn)委托民盟代管。此事由林仲易以律師名義登報公告于眾,使革命文物得以保全。
1949年,仲易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建國后,歷任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委員,光明日報社總經(jīng)理,最高人民法院顧問。
1981年,逝世。
擔任職務
民盟第三、四屆中央委員,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