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文希,1906年生于中國廣東省揭陽縣一戶大家庭,父親是不第秀才,叔父是武秀才。1948年移居新加坡,1992年逝于新加坡。
人物生平
文希天生喜愛美術(shù),加上生長于鄉(xiāng)野,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反而使他有更多機會向許多有趣、美麗的事物探索和追尋,孕育了他對繪畫的熱愛。中學畢業(yè)后,他便不顧叔父的反對,決定到上海美術(shù)?茖W校專攻美術(shù),后因故轉(zhuǎn)校新華藝術(shù)?茖W校,受教于潘天壽等名師,四年后,學成回鄉(xiāng)娶妻,然后往汕頭中學教美術(shù),還組織春陽畫社,教導有志于藝術(shù)的年輕人。 文希年輕時期便展現(xiàn)其藝術(shù)天分,先后在汕頭、廣州、香港、上海等城市舉行個展;1937年南京舉行的中國第二次全國美展,更受到徐悲鴻的賞識和贊揚,同年,英國畫室雜志所刊選的當代中國十大畫家作品中,他也被列為之一。 1948年,見有人到南洋辦畫展成功,逐心動而遠道下南洋,本打算逗留三個月,未料就此定居下來,先后任教于華僑中學、南洋美專,逢假期閑暇便往東南亞各地旅行,收集畫材,其中又以巴利島和爪哇的民土風情,讓他靈感充沛。 談到創(chuàng)作,他可說是個謹嚴的畫家,每日6時起床作畫,數(shù)十年如一日,逢學校假期,更是他專心作畫的好機會;若有晚宴應酬,也常早退以返家作畫。勤勞自學,使他的畫藝不斷更新、進步。 早在多年前,陳文希便以他獨特的中西結(jié)合的畫風,奠定了他在國際藝壇上的基礎(chǔ)。在他諸多作品中,以猿猴和鷺鷥?yōu)槠浯砑炎。為了畫猿猴,他在家里庭園豢養(yǎng)六只猿猴,朝夕摹形寫狀,及至后來,單從猿猴的跳躍、追逐、翻騰等動作,他便能道出猿只的產(chǎn)地,而其它如畫魚、鳥,他也如此朝夕觀察作畫,其認真作畫精神,由此可知。 1968年從新加坡教育界退休后,他便全心全力的從事創(chuàng)作,曾在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日本、澳州、紐西蘭、香港等地舉辦過三十余次個展。 1975年,新加坡大學為了表揚他對美術(shù)的貢獻,特別頒發(fā)以「名譽博士」榮銜,為首位當?shù)禺嫾耀@得此榮譽。此外,1964年時獲得新加坡總統(tǒng)尤索夫授予公共服務勛章,1980年得臺灣歷史博物館頒發(fā)金章,1987年則得亞細安文化及傳播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