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詩作
《送倪相如先生之任營丘》難將好雨挽干旌,一片濃云似別情。叆叇幾層遮望眼,廉纖祇自送春聲。淵明祿薄原如寄,司馬才優(yōu)豈市名。百里可能煩臥治,瑯琊從此播余清!堕L堤翠柳》春風幾度柳絲柔,金縷千條半未抽。雨含寒煙迷遠道,晴交亂影入清流。疏黃不解流鶯語,翠黛偏添少婦愁。最是含情娛客處,長留明月伴行舟!哆h樹穿云》海國風光入畫圖,收來處處共敉鋪。長宜綠蔭分晴雨,看盡寒煙半有無。幾道明霞山色晚,一行白鷺野云孤。游人極目渾無際,日暮聊堪對酒壚!渡钤骸飞钤杭艧o人,繁花開自落。眾鳥不啼花,驚飛響寥廓。《雨后游浣園觀奕晚棹而歸》驟雨過秋林,河漢為傾倒。雨歇碧天空,微云淡縹緲。興高不畏濕,緩步沙洲道。遙望綠成蔭,物皆可了。深林一徑微,輕風亂啼鳥。轉曲不見人,但聞新蟬繞。稍前樹作屏,堂上二三老。棋聲落清寂,蕭散人語杳。開樽后院宜,薄潤晴偏好。郁蔥帶雨痕,殘陽明樹杪。交枝覆堂陰,暑氣靜如掃。攜酒上琴臺,脫幘觀林表。俯眺碧流暗,孤帆宿歸早。酒酣出林間,樵歌來幽窈。晚煙歸棹急,明月落川皎。
歷史考證
1983年第二期《故宮博物院院刊》中《清代九卿小考》一文載:“順治九年(1652)6月21日《內(nèi)三院九卿等題為滿漢一體行商事本》,其所署銜名是內(nèi)翰林秘書院大學士臣洪承疇、吏部尚書高爾儼!白运逄埔詠,吏部列為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之首,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diào)動等事務的長官為吏部尚書。在順治八、九、十年的三年中,擔任相當現(xiàn)今組織部長的高爾儼,是天津市靜?h人,也是天津市在清代的第一個“部級”官員。
個人生平
高爾儼字中孚,生于1605年(明代萬歷33年乙巳),卒于1654年(清代順治11年甲午),終年49歲,謚文端。他22歲時中舉,35歲時進士及第,為一甲第三名。清代順治二年(1645年),高爾儼任禮部右侍朗,1651年任吏部尚書,1653年為弘文院大學士,同年因病退休。在高爾儼之后,天津寶坻縣的杜立德、靜?h的勵廷儀也曾先后于康熙、雍正年間任吏部尚書。據(jù)記載,高爾儼仁孝性成天才豪逸,沉心博古,無經(jīng)史氣,談笑灑脫。他晚年究心性理,棲志清虛。高爾儼的書法虬勁,詩文受到書畫家戴明說的贊賞,說:“公詩文灑灑成家。”如《深院》:“深院寂無人,繁花開自落。眾鳥不啼花,驚飛響寥廓!敝饔小豆盘幪眉、《西銘衍義》、《孝經(jīng)釋略》、《勸善》等,并有后人編的《高文端公文集》。杜依中在〈集〉中序道:“(高爾儼)注疏似程明道夫子,奏議似范文正公,文章之波瀾似蘇子瞻,詩歌之沖淡似陶靖節(jié)。”高家在清代為官者,尚有高爾修、高爾憲和高爾儼的兒子高恒懋及孫子高緝睿等。
墓
1975年5月,在靜?h子牙公社宗保村北數(shù)百米處發(fā)現(xiàn)幾百座晚期墓葬,通過石碑碑文得知,此墓地即文獻記載的高家墳,經(jīng)清理、發(fā)掘,墓葬形式有三種:一為船蓬頂磚券墓,此種形式多為合葬墓;二為白灰捶頂墓,有的有多層套棺;三為土壙豎穴墓。
由于高爾儼病故后,順治皇帝欽賜祭葬,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牌匾,故其墓葬獨立于高家墳,葬于靜海城南。陪伴他長眠地下的只有其子高恒懋。
個人故事
高爾儼少年時即應童子試,郡邑皆奪冠。督學左大人,看到高爾儼的試卷后驚喜地說:“此宰相才也。”天啟七年(1627),高爾儼鄉(xiāng)試中舉,但會試落第,高爾儼并不氣餒,更加發(fā)奮讀書。十余年后終于進士及第,授翰林編修。同館蔣德瞡特別欣賞高爾儼器識宏遠,特贈以手評《資治通鑒》、《經(jīng)世八編》兩本書。第二年,母親去世。高爾儼聞訊,哀毀節(jié),病幾殆流血。但在父親面前又要強作歡顏,以示安慰。崇禎十六年(1643),服孝期滿,回朝。當時“禮闈”改在八月,高爾儼被任命為分校官,他以服喪剛滿,不易參加而辭。甲申國變,李自成領導的農(nóng)民軍攻入北京。高爾儼因父親年事已高需要侍俸而沒有殉節(jié),父子相抱痛哭。高爾儼也曾降附于農(nóng)民軍,被南明福王定為“從逆”叛臣。順治二年(1645)四月,高爾儼受李若琳的舉薦入清朝為官,授秘書院侍講學士。七月升禮部侍郎,以禮制、文教、風俗、人心為己任。順治三年(1646)高爾儼知貢舉,當時兵荒馬亂,常有被交通道路阻隔不能如期赴考的舉子,高爾儼請求延期,以等后至者,此科得人最盛。順治五年調(diào)吏部右侍郎,六年加右都御史銜。順治八年(1651)三月轉吏部左侍郎。八月擢本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歷秉銓衡,黜徙進退,推布公,朝野翕然!表樦尉拍(1652)侍宴中和殿,賜貂鑲朝衣一套,封贈三代如其官。順治十年(1653)正月,御史昊達彈劾高爾儼“任用匪人,漫無銓別,且以部事批決于家,不宜任冢宰。”皇帝令下部察,以所劾無據(jù)免議。二月,高爾儼以身體有病,請求辭官。順治帝諭吏部:“高爾儼存心醇謹,行事和平,近告病謝事。其病朕已悉知,內(nèi)院事務殷繁,高爾儼仍以太子太保補弘文院大學士其勉力入院辦事,毋以疾辭!
高爾儼從翰林官至宗伯、銓宰以至入閣,一言一行,必求無負圣賢,無忝君父。其齋有聯(lián)云:“學識遜古人,愿賢士夫告以有過,晨昏對上帝,幸諸君子言不及私!焙笕朔Q他待人接物,平易近人,言論豐采,輒如飲醇醪、坐春風,終身不忍忘。家鄉(xiāng)遭遇兵燹之后,地荒民貧,高爾儼力言當權者請免除地丁額銀一萬六千兩,受到家鄉(xiāng)人的世代崇敬。順治十年(1653),高爾儼病重,入直侍俸皇上時,舊病發(fā)作,被扶歸宅第;噬吓蓪W士同御醫(yī)前往看視慰問。高爾儼疏請歸鄉(xiāng)。數(shù)月后,高爾儼病情加劇,于枕邊書寫道:直心懸大道,無將迎,無系戀。并勉強支撐起身體寫遺疏:“祈舉經(jīng)筵,懋圣學,除貪吏,拯民生!彼倪z疏惟以君親未報為胘胘,無一私語及家人。順治帝見遺疏后下諭:“大學士高爾儼和平清謹,歷著勤勞,雖謝病事養(yǎng),病恒異痊,可以竟謨猷,忽聞溘逝,朕深憫惻,應給恩恤,著從優(yōu)察例!碧刭浬俦#n祭葬,謚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