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江夏王”,南北朝時封王,有數(shù)人。一是宋武帝劉裕之子、少帝之弟劉義恭,元嘉元年(424年)封江夏王,食邑五千戶,一度權(quán)傾一時,永光元年(465年)秋八月被誅。二是齊高帝蕭道成第十二子,名蕭鋒,字宣穎,齊建元元年(479年)夏四月,蕭道成稱帝,封蕭鋒為江夏王。三是齊明帝蕭鸞第三子,名蕭寶玄,字智深,建武元年(494年)十一月封江夏(郡)王。四是陳文帝陳蒨第九子,名陳伯義,字堅之,天嘉六年(565年)立為江夏王。五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族弟,名拓跋呂,初因跟從拓跋燾平?jīng)鲋萦泄Γ饨墓,委以朝政,極受尊重。卒后贈江夏王,陪葬金陵。
劉義恭
劉義恭(413―465),彭城綏里(今江蘇徐州市)人。南北朝時期劉宋宗室大臣,宋武帝劉裕第五子,母為袁美人。
姿顏美麗。元嘉元年,封江夏王,進位司空。宋孝武帝即位時,授太尉,錄尚書事。前廢帝劉子業(yè)狂悖無道,劉義恭欲謀廢立。永光元年,事敗被害。宋明帝即位,追謚文獻(xiàn)。[2]著有文集十一卷,行于世。
劉睿
劉睿,字元秀,南朝宋武帝劉裕之孫,江夏文獻(xiàn)王劉義恭第二子。初封太子舍人。為劉劭所害。追贈侍中,謚宣世子。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追封安隆王。以宋孝武帝第四子劉子綏為嗣,食邑二千戶。謚劉睿曰安隆宣王。泰始元年(公元465年),改封劉睿為江夏宣王。
劉子綏
劉子綏,字寶孫,宋世祖劉駿四子,過繼給劉睿為后。嗣封江夏王。不久,劉子綏幫助劉子勛跟劉彧爭奪帝位,失敗,兩人被殺。
劉伯禽
劉伯禽,孝建三年生,劉義恭第十二子。劉義恭諸子既遇害,為朝廷所哀,至是世祖名之曰伯禽,以擬魯公伯禽,周公旦之子也,官至輔國將軍、湘州刺史。又為前廢帝所殺。謚曰哀世子。又追贈江夏王,改謚曰愍。
劉伯猷
劉伯猷,劉休仁之子,過繼給劉義恭為后,嗣封江夏王。劉休仁死后,廢爵,還本家。徙丹楊縣。后廢帝元徽元年,賜爵都鄉(xiāng)侯。建平王劉景素為逆,楊運長等畏忌宗室,稱詔賜死劉伯猷。年十一。
劉躋
劉躋(470-479年),初名劉智渙,字仲升,劉宋明帝劉彧第八子,母為徐婕妤。
泰始六年(470年)出生,初封臨慶王,出繼臨慶沖王劉休倩為后,后來改過繼給江夏文獻(xiàn)王劉義恭為后,食邑五千戶。升明元年(477年),出任東中郎將、會稽太守,進號左將軍。
建元元年(479年),蕭道成受禪,降為沙陽縣公,不久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