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原名江山,江蘇且興人。中共黨員。195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歷任北京市文化局科員及副科長、編輯室主任、《北京音樂報》編輯部負責人,北京市文聯(lián)北京藝術雜志社編輯部主任,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秘書長,編審。194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歌詞《青年友誼圓舞曲》等。
創(chuàng)造舞曲
“藍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樣,廣闊的大路上灑滿陽光,穿森林過海洋來自遠方,千萬個青年人歡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來,讓我們唱一支友誼之歌”……動人的旋律配上抒懷的歌詞,令這首熱情而充滿活力的圓舞曲在上世紀相當流行,尤其是有了歌詞后,即可以獨唱,也可以合唱,這首歌就像插上了翅膀,在青年學生中傳唱開來。它如紅色時代特定的音符,承載著那一代人美好的青春記憶。
《音樂周報》誰創(chuàng)辦的?問到前任總編輯周國安,他快人快語地說:應該是天戈。
天戈指的是《青年友誼圓舞曲》的作曲陳天戈。
《青年友誼圓舞曲》的歌詞作者江山,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秘書長,江蘇宜興人。195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歷任北京市文化局科員及副科長、編輯室主任、《北京音樂報》編輯部負責人,北京市文聯(lián)北京藝術雜志社編輯部主任,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秘書長,編審。194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
天戈老師
稱他為“天戈老師”?80歲的人了,思維敏捷、思路清晰、談吐暢快、聲若洪鐘是他的常態(tài)。我喜歡聽他說話,聲音好聽還讓人感到鼓舞。尤其是說到周報,他有說不完的想法、辦法,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對周報的感情不如他,我對周報的思考不如他。因此我從心里敬佩他。
對“天戈老師”,我是先知其曲后識其人。旋律熱情、歡快、洋溢著青春活力的《青年友誼圓舞曲》給人留下極深、極美好的印象。1984年十一當晚,國慶35周年,正在讀大三的我參加了天安門廣場聯(lián)歡活動。禮花燃放夜空,舞曲響起,正是《青年友誼圓舞曲》。隨著激情四射的節(jié)奏,上萬名學子“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來”,千萬個聲音共唱“一曲友誼之歌”,邊唱邊舞的人群使天安門廣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很多人記得這首舞曲,但不記得作曲家的名字。對此“天戈老師”淡然地說:“不記得就不記得吧。千萬別寫我。報紙要抓大事,F(xiàn)在中央臺的全國優(yōu)秀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大賽應該關注。音樂報創(chuàng)辦時,正趕上流行歌曲從港臺進入大陸,音樂報一開始就接觸到這個問題。當時報道了李谷一在《鄉(xiāng)戀》中的氣聲唱法,就付林創(chuàng)作、程琳演唱的《小螺號》展開討論。音樂報創(chuàng)辦這30年,也是中國流行音樂發(fā)展繁榮的30年。這次優(yōu)秀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大賽活動涉及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演唱、傳播以及在群眾中產(chǎn)生的影響,賽制上也有新的招數(shù)。我每晚都看,知名作者像徐沛東因為回避沒有參與,只有趙季平創(chuàng)作的歌曲《我的陜北》給人印象較深。但是來自基層的一些不知名的作者踴躍參與,群眾面很廣泛。我最近看了《北京日報》和《中國藝術報》的有關評論,周報的記者要想辦法鉆到評委那兒,聽他們說三道四,要有述評”。這么長的一段話,是2009年5月22日晚5點半我打電話時,“天戈老師”一氣呵成的。他的興奮點總是在音樂上。
采訪“天戈老師”很難,我不止一次碰過釘子。斗膽說一句:“天戈老師”有點各!提到周報發(fā)展、談到音樂建設他滔滔不絕,一沾自己的邊兒就三緘其口。我曾問“天戈老師”音樂報創(chuàng)辦的情況,他給了我一悶棍:“我當時是北京市音協(xié)籌委會秘書長、群眾藝術館館長。音樂報創(chuàng)辦初期,我參加了工作,是籌備者中的一員,不能以開創(chuàng)者自居。大家心很齊,江山、吳揚、田祝厚、周國安,很多事情都想到一塊兒,艱苦創(chuàng)業(yè),熱心事業(yè),有問題大家一塊兒想辦法,積極性非常高!侗本┮魳穲蟆穲竺彩羌w創(chuàng)作的”。
“天戈老師”羅列了很多理由告訴我:創(chuàng)辦《北京音樂報》貢獻最大的是老音樂家李凌、孫慎等。李凌不僅支持辦報還指示“讓不同意見在報紙上說。有不同看法要登,讓大家討論”。當時的北京市文化局局長趙鼎新就辦報做出四點批示后還批了3萬元經(jīng)費。時隔30年,這些創(chuàng)辦時的情景依然裝在老爺子那個聰明的大腦袋里。
人物去世
陳天戈于2018年1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